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话说无锡 > 正文

摇曳的无锡

2024

02/06

10:0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 李春雷 文 |

  深秋闲日,我去无锡访友,夜宿南长街某旅舍。

  南长街,位于老城南门外,运河右侧。其前身,即北宋始设之驿路。

  北挽长江,南携太湖,东倚苏州,西牵常州。漫长的历史里,此处是水陆官道的交点,太湖走廊的咽喉。

  如果说江南是中华母亲的锦绣鲜衣,那么无锡就是一枚精致的纽扣,灼灼地镶嵌在胸前。大运河呢,恰似锦衣下母体内的血脉,贯通江南江北为一体,融合经济文化于一身。

  一条运河,又宛如一株大树。主干之外,多多侧枝和杈丫。这些,便是千千万万个扁扁圆圆、肥肥瘦瘦的城镇,而那些数不胜数的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村村寨寨,则更是蓊蓊郁郁、摇摇晃晃的青叶了。

  黄昏时分,友人相约街上一家餐馆。

  今日南长街,长约五公里,大运河为中轴,清名桥居核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古街两侧,依然完整地保留着江南河畔人家的原生态,粉墙黛瓦、花格木窗、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家家河码头、户户水弄堂。一爿爿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建筑,飘浮着淡淡的菱角气、鱼虾味,鲜鲜嫩嫩、毛毛茸茸,在水面上摇摇晃晃。

  虽是小小餐馆,却是黄酒世界。原本金浆玉液,再加以话梅、柠檬、樱桃、玫瑰、蜂蜜等等,香雾缭绕,摇摇晃晃。几碟特色小菜,颇勾引食欲。最鲜美者,太湖三白也:白鱼、银鱼、白虾。

  这些精灵稀奇的尤物啊,天赋异禀、细嫩鲜魅,频频引爆味蕾。它们在唇舌间狂轰滥炸、叱咤风云之后,又一路旗开得胜、顺风顺水地征服了我的肠胃。霎时,似乎又回归原型,在我的周身血液里环游,在我的神经末梢上摇晃。

  渐渐地,体内犹如太湖春潮,风起云涌,烟波浩渺。眼前更是氤氤氲氲、混混沌沌。此时,内心高筑的城堡悄然垮塌。我的意志,我的性情,也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餐后,沿街散步。

  正是晚上九时许,夜幕四合,华灯璀璨。脚下是光光黝黝的青石路面,两侧是灰灰白白的徽派建筑。街上呢,摇晃着一缕缕、一片片、一群群形形色色、斑斑斓斓的音乐。一家茶馆,静若禅院,两名古装女子,在琴声渺渺中,对弈黑白。灯光雪亮,纤毫毕现,十指尖尖,俨若玉雕。

  女人们,永远是夜市的主角。一个个粉面妖娆,风摆杨柳,手擎甜食,摇摇晃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侧的杂货店铺,各自敞开门扉,鲜鲜艳艳、花花绿绿、红红紫紫,仿佛扒开了胸膛,掏心掏肺般真诚。

  更多的是小吃,酱排骨、小笼包、油面筋、玉兰饼、梅花糕……各种美味倾巢而出,五彩缤纷,云蒸霞蔚,袅袅娜娜,摇摇晃晃,如彩蝶飘飘,似翠鸟翩翩,在眼前嬉戏着、呢喃着、纠缠着,向你眨眼,向你微笑,向你招手,向你飞吻。

  浑然无知中,人类的各种欲望被悉数激活,摇摇晃晃,蠢蠢欲动。于是,欣然上前,去围观,去赞叹,去抚摸,去品尝,去购买。

  信步漫行,迈上清名桥。

  这是江南运河上年龄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通体石砌,不着寸铁。此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系秦姓太清、太宁兄弟捐造,原名清宁桥。清代,因避讳道光皇帝,易名。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城,断桥。同治八年,原样重建,至今。

  古人远去,石桥依旧,只是栏杆粗粗糙糙,桥面高高低低。那是时光的皱纹,岁月的脚窝。数百年来,走过了多少行人,发生了多少故事,见证了多少盛衰,阅历了多少生死。它,就是一位大觉大慧的时间老人呢,心有知,口无言。

  凭栏,抬头。一轮明月高悬,仿佛宇宙的眼睛。

  天色已晚,倦意袭来。酒神的怂恿,意念的迷乱,更使我心旌摇晃,脚步摇晃。于是,踩着摇摇晃晃的地球,顶着摇摇晃晃的天宫,披着摇摇晃晃的晚风,扶着摇摇晃晃的音乐,逆着摇摇晃晃的人流,摇摇晃晃地走回旅舍。

  旅舍是一座民俗小楼。楼梯弯弯曲曲、摇摇晃晃,仿佛通向明朝,通向宋朝。

  摇摇晃晃的历史,摇摇晃晃的现实,摇摇晃晃的人生,摇摇晃晃的命运。

  竹影摇晃,桂香摇晃,月光摇晃,心神摇晃,晃晃摇摇,摇摇晃晃。

  摇摇晃晃的我,走进了摇摇晃晃的房间,拉上了摇摇晃晃的窗帘,揿灭了摇摇晃晃的台灯,倒在了摇摇晃晃的床榻。摇摇晃晃中,这世间所有的摇摇晃晃,全都摇摇晃晃地摇晃进了摇摇晃晃的梦乡……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