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话说无锡 > 正文

偶然之中 或许藏着必然

2024

01/16

09:0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又是家里的长子,从小的我就比较懂事,是个让父母亲省心的孩子。过往的点点滴滴,形塑了我们的今天;今天的所作所为,也预示着我们的明天。

  两次“回嘴”

  记忆里,从小到大,与父母亲各发生过一次冲突,也仅仅是个“回嘴”,现在想起来,也是愧疚得很。一次是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做团子,上小学的我,自然在旁帮衬着,做好的团子放到锅上蒸,蒸好的整笼团子,则放在两张平行的板凳上,而我就负责用蒲扇为热气腾腾的团子扇风降温,然后再放入瓮中保存。不曾想,一不小心,把一笼团子给扇翻了,要知道,那时候,家里可都是泥土地面……没想到,忠厚老实且从未打骂过我们兄弟俩的父亲,竟然发怒了,而我一句“又不是故意的”,把事态引向了升级,父亲竟然起身到土灶边找扫把,准备教训我了。见此情景,我拔腿就跑向了屋后的山坡上,父亲则象征性地追了几步,而我则成功“逃逸”,当然,即便真追,估计也是追不上的。

  另一次,是一天早晨,母亲让我和她去“加工厂”把加工好的大米一起抬回来。由于有些路远,当把大米抬到家门口的时候,我才发现,上学肯定要迟到了,着急忙慌的我,竟然对着母亲抱怨了起来,“我上学要迟到了,都怪你,都怪你!”然后便含着眼泪向学校飞奔而去。要知道,自打上学起,我就特别专注,从未迟到过,甚至还出现过一大早背着书包去学校,被半路上农田里的老伯伯提醒,才想起来,今天是假日。整个小学期间,每年两张的“三好学生”奖状,可以作为年画张裱在土墙之上,更是父母亲最大的安慰,在那个闭塞的年代,贫穷的小山村,一年到头,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是不多的。

  两捆“竹枝”

  当年,“跳出农门”非常不易。1981年,是我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时,就有邻居说:你爸身体又不吃硬,还是和其他人一样,早点回来到生产队干活吧,也可以为家里挣点工分,减轻点负担。但那时,学校有复读班的,“我想去复读”,父母亲没有反对,因为,那时能够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只有两条路:一是上大学,二是去当兵。

  没想到,这次的复读,最后居然连预考都没有通过,但是,不服输的劲头,依然在心头,并向父母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再考不上的话,就回来干活。”最终,父母亲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还是默认了。犹记得,为了能够上复读班,在我当老师的二姑夫的牵线下,老实巴交的父亲,还带着我去找到了当时的校长,校长说,“好像你们家里的堂兄是做木匠活的,跟着去学个手艺,也不错的。”最后,或许是校长看到了我的决心与坚持,最终还是给了我第二次复读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高考的录取率在5%以下,更何况是如此普通的公社中学,所以,复读几年参加考试是一种常态。

  1983年,我终于以高出了预估1分、总成绩523分,大幅度超过了录取分数线,通过军检后,顺利上了军校,从竹海走向了大海。

  两次“复读”

  一路走来,都是故事。有心酸与遗憾,也有欣慰与坦然。或许,人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复读班那两年,每逢假期,我都会主动到生产队里去干活,以期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插秧、种地,挖笋、砍毛竹、修水库等,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由于年纪尚小,生产队都是把我安排和妇女一起劳动,她们也很照顾我这个学生娃,她们在山上挖笋、挑笋,我则在山脚下,负责取水烧饭等后勤保障。

  记得有一次,当我挑着两大捆竹枝下山的时候,由于力气小,加上方法不当,竟然卡在了几棵毛竹之间动弹不得,狼狈至极,最后,还是她们过来帮我解了围,以至于多年后,她们也常会就此来和我开玩笑。由于干活认真,从不偷懒,在开会“评工分”的时候,我还被评为了7.5分,当时,男人是10分,妇女是7分。当然,或许正是有了年轻时亲身经历的苦与累,知道了干活的辛苦,从某种程度上,也为我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平添了动力。

  知道不易,所以珍视;懂得不易,加倍努力。都说,经历就是财富,仔细品味,或许,正是当年憨厚而勤劳的父母,以及善良而淳朴的乡亲们,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我们更早地了解了生活,看到了生活的本色,不经意间,也为我们奠定了人生的基础、铺垫了发展的未来,这或许就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吧!(杨伟松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