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拥抱“双碳”时代, 加速领跑零碳发展新赛道

2021

05/20

10:3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主动拥抱“双碳”时代,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以“零碳引领·无限锡望”为主题,在太湖之滨集聚各路嘉宾,共同畅想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未来。

  2020年9月22日中国“3060”目标的庄严承诺,展示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实现“3060”目标,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恰于此时召开的峰会,是身为经济大市、用能大市场的无锡直面“双碳”挑战的“应战书”:率先探路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责无旁贷!峰会上,嘉宾们围绕“双碳”时代课题,深入交流研讨、碰撞前沿思想,为无锡率先探索零碳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加速领跑零碳发展新赛道贡献了诸多真知灼见。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

  长三角应成为 低碳经济和生活的先行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1/2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6人口、产出了近1/4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大约占了全国的1/5。阮青表示,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三省一市责无旁贷。

  近期,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正在研究制定未来碳达峰行动方案,新一轮长三角三年行动计划也把长三角低碳绿色发展作为重大合作事项纳入其中,他相信,三省一市协同聚力、减排降碳,必将助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是对长三角一体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阮青表示,这首先体现在,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协同综合施策,在能源体系方面加快区域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大力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为主的运输方式;开展零能耗建筑试点,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在生态碳汇方面要强调国土空间规划和用地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低碳生活方面则要鼓励城市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长三角新生活新时尚。

  科技创新是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阮青认为,长三角要共同夯实科技基础,在常规减排技术和替代技术难以实现的领域里实现深度减排,可以探索设立低碳科技重点专项,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科技攻关,力争实现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成果的示范应用。

  此外,还需要共同完善政策环境。长三角应更多发挥碳定价政策作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探索构建区域性气候投融资机制体制,共同研究编制长三角产业发展能效指南。探索建立长三角绿色制造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探索开展碳普惠工作,激发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良好低碳行为形成和绿色消费理念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

  在快速经济增长中解决碳强度问题

  “中国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中国人均碳排放也超过了欧盟水平,所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我们的自身需求,也是我们的国际责任。”张俊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有两种,一种软一种硬,而我们所说的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所需要的是进行硬脱钩,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完全脱钩。也就是说,在未来成为一个高收入经济体、同时也成为一个低排放经济体,这是硬脱钩所面临的挑战,这个挑战会贯彻未来40年。

  在未来40年中,经济持续成长和碳减排一直会贯穿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中。张俊杰指出,对于碳达峰来说,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能够辅助实现碳达峰目标,2030年以后怎么办?要寄希望于低碳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业革命。“未来40年,通过技术革新我们不仅仅能够成为减排的先行者,我们也有可能成为新技术、新产业的策源地。”他认为,创新和市场相叠加能够迸发出非常巨大的力量。

  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于无锡希望成为全球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的策源地,张俊杰认为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无锡是一个工业大市,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市,他表示,能够做出零碳承诺是非常有决心和了不起的。

  无锡自身减排的压力非常大,需要通过两块来实现:一是新增产业要做到零碳,“不再引进新的高碳行业”,在增量上加以解决;二是解决存量产业的碳排放,要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的出现。

  张俊杰主张碳中和必须是一个科学而有效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当被问及如何解决减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他主张在快速的经济增长中解决碳强度问题。他认为怎么把经济增长变得更快同时能够把碳强度给压下来,是无锡要做的事情,“比如引进零碳产业,这些都是在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的产业,只有聚集更多高增长低排放的产业,我们的零碳目标才有希望完成。”他表示,未来在太湖湾科创带的建设中要关注零碳企业的培育和引进,需要采用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减碳经济的成本,同时通过市场化手段培育引领低碳创新的企业和技术。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

  拥有零碳技术 就获得发展权利

  人和自然命运共同体就是今天人类碳中和背后最重要的动力,也是最迫切的需求。这正是远景现在最为关注的一件事。

  张雷介绍说,远景有一个目标:到2022年底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而到2028年底,帮助远景的供应链,包括叶片供应商、齿轮箱供应商、云计算和大数据供应商、动力电池电芯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等等和远景相关的部分,实现碳中和。

  但远景同时需要解决两大难点。一个来自自身挑战:企业还在发展,按照未来投资计划,如果不加以控制,年度碳排放达到一千万吨,而且是遍布全球很多国家;其次,怎么解决供应链的碳排放?曾经有一句话,排放权就是发展权。张雷认为,这话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前是有道理的,但当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后,就是“谁拥有绿色资源谁将获得发展权、谁拥有零碳技术谁将获得发展权利”。

  “不能再做简单的技术先锋。”远景因此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张雷打了个比方:如果要走得快,可以一个人走;如果要走得远,应该一群人走。怎么帮助远景的伙伴一起来实现零碳转型?这是远景使命所在。

  从技术的角度,张雷认为:零碳在帮助我们打开新的技术空间。他着重介绍了远景的零碳方舟系统。远景从连接每一台智能物联网装备到末端客户侧装备,实现绿电从注册到抵消的全闭环,所谓的一键碳中和。整个碳中和进程,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工业革命。尤其是下游在应用这些绿电、绿氢过程,“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交通出行领域,乘用车引发的革命,在更广阔的领域该如何实现电动化和零碳化?”张雷认为,这背后一系列新装备、新工艺将会产生,这些都来自于能源革命的驱动。如果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这也是中国制造面临的巨大机遇。中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碳中和的绿色工业体系,而这个体系成本非常之低,恰恰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推动力,对无锡这样的制造业城市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张雷认为,现在的碳定价将会源源不断给企业释放市场信号,让他们尽可能采用零碳技术、尽可能减少碳排放,这样就会拉动零碳技术蓬勃踊跃发展,“尽管交易品种是二氧化碳,但是它对社会的带动效应却是零碳技术的加速器。”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

  双碳目标实现,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目标、长期、生态”,唐人虎一上来就分享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三个关键词。他指出,生态目标是一个外部性压力和内生性的发展结合起来的一个目标。碳中和,已是全球国家共同的一个目标。

  双碳目标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在地球上每一个地方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球带来影响是一样的。而对中国来讲压力是巨大的,利益相关方众多,是多维度、多领域、多社会。眼下,各方面都在提碳中和。唐人虎认为,从一个方面讲这是件好事,说明目标深入人心;反过来讲,在社会多个维度都有这样一个诉求,会带来巨大的产业重构。从传统工作发展方式和流程分工上,他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从顶层设计开始各方就要深度融合。这包括了顶层设计、专项规划、技术方案、投融资等众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目标落地实施,最后不断进行迭代。

  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跨地域、跨产业的生态系统,涉及政策机制咨询研究、能源供给侧、节能消费侧,以及绿色数字化、数字资产化等,都不是单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

  对于政府或者大的区域来讲,会形成政策需求、管理需求、技术需求和资金需求。有可能这些需求是统一的,也有可能是重合的或者是矛盾的。但他认为:当一个地区有更多的供给、更多的需求场景,自然而然会形成集聚,进而形成碳的产业。

  唐人虎指出,最关键的核心是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体系。眼下在碳领域要实现控排和发展的双重目标,存量该怎么做、增量怎么做?这里面就要覆盖整个的排放数据和措施数据。构建完整体系,中间挖掘数据价值,最后支持目标实现,按数据体系为基础构建低碳数字化、数字资产化、价值资产化,不同维度匹配不同的需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排放源,”唐人虎由此强调,双碳目标实现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创新的举措,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到引领者,这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祖斌: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紧密协作和携手奋进,共同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国的科学界认为,此次碳达峰碳中和不亚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然而此前工业革命都是建立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发现的正外部效应之上,而此次则是建立在负外部效应之上,它将根本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非化石能源为主。无锡是国家电投长期以来重要合作伙伴,国家电投将充分发挥自身产业、技术、资源、人才等优势,为无锡在低碳绿色发展新赛道上贡献国家电投智慧,提供国家电投方案。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不但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还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碳达峰给碳经济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体现在:低碳转型将催生巨大投资市场,将对我们发展新技术和形成市场竞争带来重大的机遇,同时低碳转型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催生众多应用场景、促使产业快速发展,包括清洁能源、新能源、消费电气化、低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低效提升、数字化等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单靠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有效应对气候危机,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坚持系统思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是一场持续战,将推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消费革命四大革命突破,其中消费革命其实尤为重要,强调三个方面:反对浪费、绿色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引领成为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朱晓明:

  一定要辩证、系统地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不是不发展,而是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刀切,而是敢于切一刀;既要有雄心,更要有行动。实现“双碳”目标,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要摸清全社会碳排放家底。第二步,要找准零碳发展路径,根据能源结构的调整、高碳产业的脱碳、建筑与交通行业的脱碳、以及非二氧化碳和碳汇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制定路径方案。三是要明确零碳发展措施。四是要合力作为,形成社会、市场、政府、高校的良性互动。

  (撰稿 高 飞 杨明洁 摄影 朱吉鹏 吕 枫)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