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好日子咱得“算计”着过 碳达峰、碳中和新名词下寻常百姓做什么

2021

04/20

09:2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编者按

  “碳达峰”“碳中和”,这对热词,说起来似乎朗朗上口,解释起来却绝非信手拈来。咱还真不能再对这俩词儿糊里糊涂了!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穿了件“棉袄”,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议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可不光是国家、社会、企业所谋的遥不可及的大事,其实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塑料吸管被环保可降解吸管代替,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奔驰在路上……

  从今天起晚报陆续推出“零碳城市 因你而来”系列报道,从产业、能源、交通、建筑、家庭等多个角度深度解读,帮助您了解和拥抱“碳中和”将带给我们的更加美好的未来!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打造“‘碳中和’先锋城市”的使命愿景,正是我们需要奔跑的时间表。

  最近,“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词频频刷屏。去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各项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寻常百姓能做哪些贡献呢?

  除了冬季和下雨 每天骑行上下班

  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时尚”的生活理念之一,特别是在出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交、地铁、骑行、步行等低能耗、低污染的出行方式。

  早上7:50,34岁的俞霖杰跨上凤凰牌公路自行车,从位于河埒口万达广场附近的家里准时出发,骑行到工作单位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刚好用时1个小时,提前10分钟踏进办公室大门。“从家里到单位一共22公里,正常开车需要35分钟,遇上车流量大的堵车需要45分钟甚至1个小时。”俞霖杰说,下班晚高峰骑行回家有时候甚至比开车还快一些。

  俞霖杰骑行上班是从去年6月开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健身,“骑行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减脂的同时还能增强心肺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绿色低碳出行,同时可以避免拥堵,“沿着环太湖公路、十里明珠堤骑行去马山,一路可以欣赏山清水秀的太湖风光,还能呼吸富含负离子的高质量氧气”。

  当被问及是否对“碳达峰”“碳中和”两个热词有所了解时,俞霖杰表示此前关注到过,“温室效应造成了全球气候气温升高,长此以往下去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现在两级冰川的区域在不断缩减,很多诸如北极熊等寒冷气候下的动物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行动起来迫在眉睫。”除了冬季和下雨天以外,全年他有200多天是骑行上班的,“能够为提升环境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挺好。”

  碳减排量排行榜 生态担当更直观

  媒体人朱先生平时出行喜欢选择“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的方式。15日下午,他从江大附属医院骑车前往太湖国际社区,途中开启了百度地图导航,到达目的地后发现APP除了统计骑行里程、时长、平均速度外,还显示“节约碳排放1.4kg”。“以前倒没注意过有这个功能。在这个‘低碳计划’中选择公交、步行或骑行等方式出行,可以将步数或里程转换为碳减排量,还有排行榜,挺有意思的,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对节约碳排放的贡献。”

  市“最美绿色家庭”顾泓棣一家则提前做到了低碳生活,在他们家每天都是“4·22”(世界地球日)。他家的生活准则是做到“四个一”:节约“一滴水”,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浇花,淋浴前放出来的冷水蓄着洗衣或拖地。节约“一度电”,家里的灯泡都是节能灯,能向窗外的路灯“借光”的时候就不开灯;空调温度从来不会调得过低。多走“一步路”,全家出行能坐公交就坐公交,可以爬楼就走楼梯。打上“一补丁”,衣服、袜子缝补一下再穿是常有的事。此外,顾泓棣全家还是洛社镇幸福义工志愿者,参加旧衣物整理,宣传环保酵素制作,周末去公园等地捡拾垃圾……只要有空,全家就会去当一回“环保卫士”,把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专家说“3060目标”

  任洪艳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问题 1

  能否较通俗的解释下“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任洪艳:碳排放峰值指一个经济体(地区)二氧化碳的最大年排放值,而碳排放达峰就是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核心是碳排放增速持续降低直至负增长。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核心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降低。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涉及,能源供给侧(重点是燃煤电厂),工业企业(重点是高耗能企业)、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低碳生活、增加碳汇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属于系统性工程。同时,也需要各政府部门合力推动。

  问题 2

  实施起来到底有多困难?将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任红艳:3060目标是为了减缓气候变化,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低碳,从根本和源头上进行部署,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同时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

  这个目标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所以,全社会和个人都应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发展的大方向。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碳足迹,倡导低碳生活。

  问题 3

  要实现尽早达峰,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任红艳:如果要尽早实现碳达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分区域或分领域、分行业开展碳盘查工作。个人认为企业应该依据碳核算国际标准,做好企业、技术、产品及供应链的碳核算与评价分析,从低碳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从直接减排、节能、节材、能源替代、原料替代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逐步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管理体系,支撑企业长期的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

  ②研究城市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战略路径。需要总结并评估国内外城市碳排放达峰先进经验。评估本市“十三五”低碳工作成效,以开展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绘制本市碳排放达峰路线图,编制达峰路径研究报告和低碳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③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等。

 (记者 黄孝萍 潘凡)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