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24
09:36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随着今年全国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眼下,各地夏粮收购平稳有序,科技赋能助力粮食储存更加绿色新鲜,粮食加工行业深挖潜力,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粮食生产流通各环节环环相扣,不断提质增效,共同筑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呵护种粮农民利益、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粮的坚实屏障。
市场化机制与政策保障双轮驱动,收购环节购销活跃。当前,夏粮收购呈现“政策托底、市场主导”的良性格局。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国有粮企、粮食加工企业、贸易商等通过订单收购、代储代加等方式,构建起灵活高效的收购网络。同时,最低收购价政策如“定盘星”般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种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多地探索建立的智能化收购平台,通过扦样自动化、检验智能化、结算数字化,将粮食入库时间缩短,让农民卖粮从“排队等”变为“指尖办”。“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激活了市场活力,守住了农民收益底线。
科技赋能筑牢“绿色粮仓”,储存环节全面提质。粮食产后损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隐形漏洞,而科技优储正成为破题关键。智能仓储系统广泛应用,通过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氮气储藏等技术,将粮食损耗率大幅降低;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虫害等数据,结合云计算分析实现“精准调控”,让粮食长期保持优良品质。更值得关注的是,分布式仓储网络建设提速,通过“卫星仓”“微仓群”等模式缩短粮食物流半径,减少运输损耗。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颗粒归仓”,更推动了粮食储存从“保安全”向“提质效”跨越。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加工环节节粮减损保增收。夏粮加工不再局限于“原粮进、面粉出”传统模式,而是向全产业链要效益。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小麦加工成预拌粉、营养强化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提升,麸皮、胚芽等“边角料”被开发为膳食纤维、功能食品原料。这种“吃干榨净”的精深加工模式,既提升了粮食利用效率,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多元化需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产业链延伸带动了订单农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夏粮收储加工的提质增效,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从收购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到储存环节的科技赋能,再到加工环节的链条延伸,每个环节的突破都在重塑粮食产业生态。唯有持续夯实全链条现代化基础,方能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绘就粮食安全与产业兴旺交相辉映的丰收图景。(吴熙)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