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4
10:11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 胡建琛 文 |
寒露季节,是水稻成熟季节。记忆中,当年的黄雀成群,白天到处飞翔觅食稻谷,那时是无锡农耕生产的“害鸟”,让农人防不胜防。傍晚,黄雀像云朵一片,它们降落在附近芦苇荡里过夜。
黄雀和麻雀,都属于雀形目雀科。它们体型都较小,黄雀漂亮,比麻雀略小。黄雀肚子下面的毛是黄色,头顶是墨黑,雄鸟的羽色鲜艳,上体为黄绿色,雌鸟身体有灰绿色的斑纹。麻雀全身则基本是棕灰色的。
我母亲以前住在西高山的东面村庄,她说堰桥人有句名言:寒露黄雀霜降蟹。指节气到得此时,是黄雀及河蟹最肥美的时节,当地人捕黄雀是这里特有的一种景象。冬捕黄雀分业余的、专业的。母亲是长女,小时候带着弟妹去西高山、许巷等芦苇滩荡,张网捕黄雀,每有收获,可售卖到堰桥街上的酒店,用以给大舅交学费。
听老辈人讲,到堰桥胡家渡来专业捕雀者是扬中人,他们的船停在芦荡。每年,他们要向芦苇管理户交3斗大米,作为捕黄雀的许可呢。
这个专业捕黄雀行当,需棚船一条,捕鸟大网、竹篱环、长竹竿等,以及猫头鹰两只。傍晚时,看准成群的黄雀降落在芦苇荡的位置,待到黄昏后,一般晚上九十点,悄悄地把鸟网用竹竿撑起,树立在鸟群的下风处(看当晚的风向而定),靠近鸟网的两端各挂一盏桅灯,其作用:一是引导小鸟向光亮处逃;二是牵着竹篱的人能有方向感。两位壮汉拉着连接好竹篱环的两端,朝围网方向把芦苇压弯去赶小鸟,另两人各掌一根长竹竿,竹竿上结细长麻绳的猫头鹰,在空中盘旋鸣叫,压住不让黄雀高飞逃跑,赶到尽头即可收网。如遇到天黑小雨,必定高产,一网有40—50斤;如天晴月明,一晚上仅有几百只了。
那时,黄雀捕来是吃的。幼时,在寄娘家吃年夜饭,每年能吃到炸黄雀,因人口多,这道菜总是被我们四五个孩子一抢而光,大人们慈爱看着。
堰桥当年有一道名菜,叫干炸黄雀。还有酱烧黄雀,以及香菇炖黄雀,均是以黄雀、香菇为主料的菜品。新世纪初,曾在本地某酒店品尝过黄雀(麻雀)塞肉,当然这道菜后来基本绝迹了。
不久前,随团去北方,晚上在农家乐吃饭,竟然又吃到干炸黄雀,不是整只,而是分为两小片,与红辣椒同炸。主人说,这个黄雀是专门养殖的。
黄雀羽色鲜丽,姿态优美,歌声委婉动听。如今,黄雀和麻雀都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有一定保护价值。我们大家都要保护野生动物,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有益于农林及生态环境哦。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