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1
08:31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自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开展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旨在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作为首个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其承载着更深的文化意义。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并恭贺新春,全国各地精心筹备了一系列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活动。从江苏到上海,再到四川,主会场活动精彩纷呈,如举办“古城过大年”,探古风遗韵;“蛇年灯会”,燃传统璀璨;“非遗大集”,品年味盛宴;“线上直播”,赏家乡年俗;“年画万家行”,祈吉祥如意;“文脉颂扬”,庆春节盛典。不同的年味,不同的期待。古老的非遗传承和新春祝福相互交融,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焕发新生。
非遗年俗,绘就巳巳如意之春景。春节,农历岁首,万家灯火共团圆,满载着对新年的无限期盼。从扫尘迎新、春联盈门、团圆饭香、祭祖祈福到拜年贺岁,每一幕都绘就了新春如意,弥漫着浓浓非遗韵味;年集熙攘、社火热烈、庙会喧嚣、灯会璀璨,处处洋溢着温馨欢乐。值此“成功申遗”后首个春节假期,民众纷纷踏上寻觅之旅,体验非遗新风尚:安徽歙县鱼灯翩跹水中、江西婺女洲铁花飞溅夜空、四川阆中草龙翻腾起舞、福建泉州簪花围绽放古雅、潮州英歌舞动磅礴气势、延安陕北说书唱响黄土风情……辞旧迎新,祈愿吉祥,非遗活动的盛宴,让传统佳节焕发时代新彩。
非遗年味,蕴含生生不息之文化。春节,四千年古韵悠长,是中华民族最为璀璨的非遗瑰宝,其内涵之丰富,影响之广泛,无与伦比。历经千载演变,春节礼俗穿越时空,满载历史的深邃与民俗的绚烂,历久弥新。从实体压岁钱到虚拟微信红包,从亲身走访亲友到云端遥寄祝福,从书信传情到短视频贺岁……春节文化,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人伦情感,更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追求。春节文化的持续创新,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兴盛注入了不竭的活力,为自信中国、魅力中国、奋进中国根植了永恒的生命力。
非遗春节,共绘文明互鉴新图景。春节,根植中国,香飘世界,近20国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期,近200国共享“欢乐春节”,7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新春巡游、新年家庭日、新春庙会等400余场活动,近20个国家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全球同庆农历新年,辞旧迎新、团圆和谐的主题响彻寰宇。此次活动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加强了春节文化研究阐释、传承弘扬、海外推广,丰富了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了百姓新春文化大联欢,以非遗春节为桥,承载历史厚重,讲述中国故事,点亮文化之光。
巳巳如意“非遗年”,生生不息“中国红”。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习俗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与表现形式。例如,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让窗花、年画焕发新生;古老的戏曲表演借助数字技术,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而线上灯谜会、云端庙会等创新活动,更是让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体验到浓厚的年味与文化传承的魅力。这些非遗文化年的新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活力,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使得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冲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