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十年奋斗路,铸就文艺新辉煌 无锡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4

11/11

08:4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之路上砥砺前行

  □首批无锡太湖文化名家 耿敏霞

  无锡,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宛如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为书法创作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我从对无锡历史文化的研习中汲取营养。无论是古老的惠山祠堂群,还是历经沧桑的东林书院,其蕴含的文化气息和历史价值,以及历代名人歌咏无锡的诗词歌赋,都是我书法创作的重要题材,使书法作品展现出无锡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更多人了解无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无锡市书法家协会致力于人才培养。这十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书法展赛中,无锡市书协获奖、入展近150人。截至目前,我市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有120余人。我作为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的专职画师,兼任无锡市书协副主席,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为无锡书法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我申报成立了无锡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耿明霞书法工作室,为全市女性书法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为了普及书法教育,传播书法文化,我在中小学、大专院校担任校外辅导老师,走进社区、单位、部队,开展社会书法教育活动。我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了账号,定期发布书法作品、创作过程、书法讲座等内容。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学习无锡书法。

  围绕无锡的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等主题,我创作了大量书写无锡的书法作品,并投送到全国各地展览。无锡市书协也努力将无锡书法推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十年间,无锡市书协举办个展、联展30多次,让更多人通过书法艺术感知无锡。此外,我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书法联展,还赴美、日、韩等国参加书法展演活动,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无锡的了解。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书法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和文化项目建设中更加重视书法元素的融入。书法作品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广场、公园等场所的装饰和文化建设。书法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作为书法工作者,我将继续扎根无锡这片文化沃土,不断提升无锡书法的影响力,让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无锡这片土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奋力谱写无锡摄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许益民

  无锡市摄协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提升摄影创作的理论水平和为社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无锡市摄协组织协会主席团成员和骨干会员参加全省摄影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全省基层摄协负责人培训班,以及市级的文艺读书班和文艺人才研修班,推动无锡摄影事业迈上新台阶,使无锡的摄影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摄影品牌是摄影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艺术标杆。无锡市摄协成功举办了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展览规模空前,吸引了5万多人次参观。去年,无锡市摄协又成功引进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华文脉·千年运河’大运河文化摄影展”品牌大展,并签订协议在无锡连办三届,打响了无锡摄影的品牌。无锡市摄协精心打造摄影品牌项目,推出了每两年一届的无锡市摄影艺术展,至今已举办了十七届;对应中摄协的中国摄影金像奖和江苏省摄协的“江苏文艺大奖·摄影奖”,无锡市摄协推出了“无锡摄影奖”,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作品是摄影人的立身之本。近年来,无锡市摄协坚持树立精品意识,用镜头语言创作反映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中国摄协主办的25届、26届、27届、28届、29届国展和16届、17届、18届中国国际影展中,无锡共有34件作品榜上有名。在江苏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江苏省文艺大奖·摄影奖”中,无锡共有13名作者获此殊荣。在全国和全省历届摄影展赛中,无锡市摄协的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近年来,无锡市摄协精心打造了无锡摄影品牌“一会一品”——无锡市摄影图片中心,开创了图片收集、管理和使用一体化的全国先河。经过多年的成功运作,无锡市摄影图片中心至今已经征集到73000多幅优秀图片,其中8200余幅入库图片已与作者签订协议,为我市政府部门提供使用新创图片3800多幅(组),为宣传无锡提供了优质的图片保障。

  近年来,无锡市摄协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节庆节点,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摄影展,还与各板块和部委办局携手,举办了“摄影小镇——鹅湖”全国摄影大展、“浓情蜜意 现代桃源”全国摄影作品展、“舜风顺水 美丽长泾”全国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摄影活动,通过影像的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无锡市摄协还通过开设名家公益摄影大讲堂,深入企业、街巷、农村采风创作、举办摄影展览等活动,让摄影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无锡市摄协还加大力度发现、培育、集聚优秀青年摄影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和关注。无锡市摄协在2017年成立无锡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上均有无锡青年摄影家斩获殊荣。

  新时代新征程,无锡广大摄影家、摄影工作者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丰沛的激情,用镜头展现无锡城市发展魅力和人文情怀,全力为推动无锡文艺高质量繁荣发展作出摄影人应有的贡献。

  深入时代现场,讲好无锡故事

  □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 曹建平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全体中国人的艰苦努力下,正一步步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在这样的大时代,文学何为?这是摆在每一位写作者面前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有无数种。从我个人的创作体验来说,全身心投入时代生活的现场,永远不会有错。生活是源头活水,你真正深入了生活,生活就会给你充分的回馈。

  若干年以来,我一直从事江南题材的写作。我写的江南,是一个广义范围的江南。

  这个题材的写作,以《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和《百千万亿册书》这两本为代表。《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所展示的,是江南的空间——个人视角中江南的地理空间和文学空间。在这本书中,我写了五十座江南乡镇,地域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五省。所写乡镇,全部是亲历。为什么写乡镇而不写城市?因为现在的中国城市同质化十分严重,而乡镇,则是最能呈现一个地域本来面目的层面。《百千万亿册书》的写作,则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念:大地之中,藏有无数的书,只要你具备足够的勇敢、坚毅和行动力,你就会从大地之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书。

  这两本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前者获得了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散文奖和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后者获得了首届杨升庵文学奖散文奖。本人也有幸成为国内重要的文学报刊《文学报》的封面人物。

  作为一名无锡作家,向世界宣传无锡,讲好无锡故事,责无旁贷。

  无锡低调务实太久。长期以来,无锡只以“工商名城”自称,其实,无锡更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名城”。绘画史上,无锡有“华夏画圣”顾恺之,有倪云林、王绂、徐悲鸿、吴大羽、吴冠中;文学史上,无锡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足可以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辉,除此,还有留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朽名句的南宋蒋捷,还有中国旅游文学的开拓者徐霞客;音乐史上,无锡更是奉献了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第一人阿炳……因此,缺少了无锡,中国绘画史、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都是残缺的,甚至是不成立的。所以,无锡完全有足够的底气、足够的文化自信可以宣称:我既是“工商名城”,更是“艺术名城”。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今后,我想从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出发,求真务实,努力写出无愧时代、无愧社会,也无愧自己的作品。

  守正创新,出戏出人,再攀锡剧事业高峰

  □无锡市锡剧院院长 蔡瑜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无锡市锡剧艺术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崇高境界、实践伟力和精神滋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倾情书写锡剧新时代答卷。

  突出精品创作,让锡剧“叫好又叫座”。树立坚定不移打造锡剧精品剧目的理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立足于剧种层面,先后创排储备《涓生之路》《蝶恋花·沈琬》《钱伟长》《红豆》《聊斋·紫尾》等10部大型锡剧和小剧场锡剧,拍摄电影《江南雨》,复排传统剧目8部,创作锡剧小戏6台,移植改编折子戏近30出,多部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我们深深认识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锡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高扬中华美学精神,弘扬剧种委婉细腻、长于抒情的个性特征以及锡剧以“彬彬腔”“梅派”为主的流派艺术特色,连接起锡剧的审美传统与它面向未来的生机活力。

  突出戏曲传承,打造锡剧“人才接力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我们既聚焦作品创作,也重视锡剧人才的培养与激励,致力建设青蓝接力、传承有序的锡剧人才队伍。打造实力人才梯队,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营造老、中、青、新几代演职员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一次次为无锡捧回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江苏省文华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

  突出传播推广,唱响“无锡好声音”。锡剧艺术积极“走出去”,《珍珠塔》《涓生之路》《蝶恋花·沈琬》《红豆》《聊斋·紫尾》等剧目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有力地增强锡剧辐射力和无锡文化影响力。明年,我们还将远赴海外演出,让江南锡韵唱响欧洲大地。

  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和锡剧艺术的关心厚爱中,无锡市锡剧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初心,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丰沃的地域文化和火热的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历史担当,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动锡剧艺术繁荣发展。

  扎根人民生活,绘画时代蝶变

  □中国美术奖获得者 李建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艺术之源在于生活,创作之根在于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期待。青年美术工作者该如何用色彩呈现我们的时代蝶变?如何用画笔描绘人民形象?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美术创作的灵感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

  人民的生活、情感、奋斗与梦想,蕴含着无尽的艺术素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民,一直是我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在我的画笔下,有为生活拼搏的渔民,有迈入新时代的藏族群众,也有为了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我创作了《渔歌》系列油画,将“高大”赋予我所希望的那个渔民的形象,在海的衬托下,他高大的形象愈发坚定。今年,我的作品《远方》,很荣幸获得了“中国美术奖”铜奖,这也是无锡第一次获得该奖项。在《远方》中,我描绘了高铁候车室的一幕。中国迅速发展的高铁与服务水平拉近了各地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想通过这幅作品,传达一种人生态度:在国家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做好准备,随时出发,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时代发展的成就,是我灵感的来源。我常常挤出时间到乡村采风写生,感受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山乡巨变,体会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变迁;也常探索我们城市的各个角落,感受这个时代的焕新发展与城市蝶变,体会都市繁华生活的演进。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也让我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我用富有东方美学的写意性表现手法让作品呈现中国气韵,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力求用富有东方美学品质的绘画语言描绘可敬可爱的人民形象。

  无锡源远流长的美术传统,是滋养我创作的基础。无锡美术领域人才辈出,文脉绵延,尤其是近现代,徐悲鸿、吴大羽、吕斯百、吴冠中等一批无锡籍美术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徐悲鸿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在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无锡留下了美术创作的现实主义基因。吴冠中所践行的“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在丰富了新中国美术多元发展的同时,为无锡留下了美术创作探索东方美学的“根”。美术工作者生活在无锡是幸福的、骄傲的,无锡美术创作所蕴含的现实主义基因和追求诗性的东方美学之“根”,为我的创作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新时代对美术创作提出了很多新的命题,需要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去享受并且体验这个时代。我坚信,只有真正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从人民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灵感,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无锡、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唱响城市之歌 讲好无锡故事

  □音乐唱作人 肖斯塔

  2013年,我联合无锡原创音乐人,发起并举办了无锡第一届本土原创音乐节,并且由我担任制作人,制作了无锡第一张本土原创音乐专辑。转眼,我全职从事音乐行业已十余年。如今,无锡本土原创音乐节每年都会在无锡苏宁广场举办。

  当前,原创音乐的创作如火如荼,喜爱原创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音乐氛围,我尝试将高立意与市场结合,并创作了一些融入无锡元素的作品,在无锡本地获得了一定的人气。我的作品《无锡》《醉清波》《1900》在抖音和网易云上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点赞数达到二十万左右,评论数两三千条。上海歌舞团首席朱洁静老师曾将我的音乐用于抖音七夕夜编舞,亦有数位百万粉丝博主使用我的音乐进行表演或作为背景音乐。这些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并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目前,无锡本土音乐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些年,音乐创作的主阵地已不再局限于北京、广州。如同网红现象一样,成都、重庆、长沙、杭州等城市因具备高校和人口数量优势而成为新的热点。尤其是成都,街头文化包罗万象,年轻人众多,充满活力。这也解释了为何成都音乐创作人才辈出。无锡的音乐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音乐家辈出,《二泉映月》《太湖美》《无锡景》等作品风靡全国。无锡在江南风格的音乐上独具特色,而江南风格的音乐受众面在这个时代也极为广阔。

  应从宏观角度和更高视野,来展望无锡音乐事业的发展。建议从矩阵组织入手,吸引全国和全球的人才。一是组织具备创作能力的创作者矩阵,与有影响力的音乐人合作共创。二是为有创作能力的创作者提供一定的扶持基金,扶持的周期可以为两到三年,确保创作后期与市场融合。本人的《这就是江南》等作品也曾获得无锡艺术基金的扶持,对创作尤其是后续的打磨提升作用非常大。三是成立创作者培训基地,储备人才。策划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题作品进行推广。与无锡高校合作,先在本土营造线下氛围,形成品牌,扩大影响。

  作为一名音乐创作者,我希望在无锡能形成一个创作者的交流氛围,推动原创音乐产业链条的形成。有了产业化,才能提高音乐作品的创作效率、质量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发挥出音乐给无锡这座城市带来的价值和魅力。(张月 整理/敖翔 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