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04
09:29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金秋时节,稻香四溢,秋粮生产正步入最为关键的时期。中稻与玉米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步入灌浆的尾声;大豆则在田间鼓胀着籽粒,预示着丰收的临近;而双季晚稻也不甘落后,正茁壮成长,拔节而上。放眼全国,秋粮的苗情长势普遍向好,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广袤的田野上,数字化的“火种”正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徐徐“点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出科技的“智慧之花”,结满“科技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绘制出一幅幅农业农村的“发展新图”,让农民的耕耘之路焕发生机、充满奔头。在黑龙江的广袤黑土地上,无人机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对稻田进行全方位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在江苏的现代化农场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数据,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灌溉和施肥建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从“刀耕火种”跨越至“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卫星遥感技术的宏观视角、无人机作业的精准灵活、物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测等高新技术,共同编织成一张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科技之网,将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高效、智能、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让农民的劳动成果更加丰硕、钱袋子日益鼓胀、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真正绘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美景。
科技创新,为农田披上了“智慧外衣”,让农耕全过程迈向科学化、精细化。在河北邯郸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物联网监测系统犹如农田的“智慧眼”,精准捕捉虫情动态、土壤墒情变化,为农民提供即时、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指导,让作物健康生长无忧;在四川天府,智慧农业云平台创新性地融合了数字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调控与可视化展现,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系列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不仅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更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鲜活例证,让广大农民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农业将会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可持续,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种业领域涌现出一系列创新与突破,彰显了“中国粮”源自“中国种”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就。海南三亚为种子企业配备了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试验田和人才公寓等,吸引全国各地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和大批科研院校落地,为中国种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吉林松原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利用新技术实现了大豆个性化、定制化选育,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周期,为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提供宝贵经验与示范……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打好打造种源科技链、育种产业链、种业创新链的“组合拳”,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业出路系于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能力跃升,已位列世界农业科技先进行列,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征程上,随着农业科技“含金量”的日益增加,一幅幅科技兴农壮丽图景将广布田野,必将让田间地头结满“丰收硕果”,助力“农业强国”愿景照进乡土现实。(慎言)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