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宜兴千亩牡丹争奇斗艳,赏花游客络绎不绝 “美丽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2024

04/15

09:3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上乔下灌”的双油种植模式。

  作为苏南地区最大的牡丹观赏园区,宜兴万阳牡丹产业园每年4、5月份都会迎来各地爱花之人徜徉花海。而随着牡丹花产业化的发展,这里的牡丹不光可赏还可食用,地方“美丽经济”愈发生机盎然。

  千亩牡丹争奇斗艳,赏花游客络绎不绝

  来到位于宜兴张渚镇芙蓉村的万阳牡丹产业园,门口停车位已经停满了车子,闻讯而来的赏花者络绎不绝。走进牡丹园,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红一片、紫一群、粉一簇,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好不热闹,花丛中掩映着不少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游客。“太美了,看着就心情愉悦!阿姨以前没来过,今天特意带她一起来赏花。”施女士一行五人正轮番在喜爱的牡丹花前拍照,因为就住在附近,每年牡丹季都会前来赏花,“永远看不厌!”

  除了是本地人的“宝藏”赏花地外,万阳牡丹园还吸引了不少无锡市区甚至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其中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面对千姿百态、娇艳欲滴的牡丹,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们不舍得放过任何一帧牡丹的美貌瞬间。“有位60多岁的摄影爱好者每年都会来拍牡丹,而且唯独钟情于‘荷包牡丹’,能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守着花拍上一天!”牡丹园营销部经理陈浩对这位摄影爱好者的印象十分深刻。“看,这就是荷包牡丹!”陈浩指着几株外貌奇特、小巧玲珑的小花说。只见一朵朵粉色的爱心形小花在花枝上相连成串,好似一个个小荷包般随风摇曳,它的叶片则与其它牡丹相似,因其“娇贵”难养,数量并不多。

  “双油”模式让荒山“脱胎换骨”,富了一方百姓

  万阳牡丹园占地2000余亩,观赏牡丹只占一小部分,真正的主角是以白色“丹凤”为主的油用牡丹,共有1500多亩、5000万株。油用牡丹与观赏牡丹的最大区别就是单瓣的,虽然没有那么雍容华贵,但亩产高、营养价值高、含油率高,出油率与大豆相当,约为17%,经济价值也很高。花可赏、根入药、籽出油、蕊制茶、瓣提露……“浑身是宝”的牡丹在产业园里已衍生出多种特色产品,如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深受养生人士的欢迎,而将牡丹籽油融入本土特产葱油饼、桃酥中则别有一番风味。

  依山而建的牡丹产业园如今郁郁葱葱、花香遍野,很难想象以前这里只是个“板、贫、脏、杂”的废弃矿山宕口。十年来,产业园通过对崖面复土、复耕、复绿改造“荒区”,引种油用牡丹和薄壳山核桃等优质农产品,因地制宜建设步行游览道、宕口景观、休闲垂钓等功能区域,让山体“脱胎换骨”,形成了集经济林木种植、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近郊生态观光种植园,以三产融合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农业、文化、旅游”共进。

  记者注意到,成片的牡丹花田里每隔8~10米还种着一棵棵高大的乔木。原来,这是为了发挥土地最大效用,践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理念,创新采用的“上乔下灌”的双油种植模式。“上方的乔木是薄壳山核桃,也就是碧根果,下面灌木就是油用牡丹,这两种都是可以油用的植物。这样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而且碧根果的叶子掉落下来还能成为牡丹的肥料。”陈浩介绍。目前,产业园已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探索开展油用牡丹与七彩花生、黄精、花卉苗木等多种作物套种模式;同时积极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开发生态康养项目等,去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

  如今,牡丹花已成为当地开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产业园固定工人约有200人,季节性用工在500人左右,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去年人均增收达3~5万元。”陈浩介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小小牡丹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

  (潘凡/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