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世象微纪录|编织就是我的语言: 用手作把世界变得有趣

2024

04/08

09:2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口述:赵泽婉 整理:记者 潘凡

  无论是常见的毛衣、饰品,还是各种卡通、人偶,抑或是大型编织美陈装置,各式线材经过潮汕姑娘赵泽婉灵巧的弯折穿梭、扭转缠绕,就变成了精致又充满设计感的艺术品。别看赵泽婉今年才33岁,她的“织龄”却已有20多年,这些年来,她用各种花样编织技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也为很多人带去了快乐和美的享受。

  编织“巨龙”飞入商场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去过万象汇的朋友可能会对商场中央展陈的“跃入花云”巨幅龙年编织装置有印象,这个作品就是我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创作的,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参与设计制作的最大的编织作品。

  “跃入花云”的设计出发点是给无锡送上龙年祝福,所以我们将无锡元素和手工编织艺术相融合,选用软质纤维材料来体现无锡这座城市的温暖。在千变万化的中国传统结绳艺术中,我们选择了象征财富与繁荣的双钱结和麻花结编织出神龙的形体,这两条神龙的灵感就来自梁溪河和古运河,希望这两条龙能和这两条河流一样给无锡带来繁荣和幸福;由绳结编成的无锡市花梅花撒落其间,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整件作品结合万象汇的空间与尺度,通过平面视觉和立体装置的相互呼应、虚实与动静的对比,构建出游龙时而于梅花丛中飞腾,时而在悬挂的流苏间入画游走的神秘灵动感,展现出犹如江南绘画般的流动诗意。

  这个定制作品非常庞大,材料和人工需求量也很大,但制作周期又短,所以很考验从制作到安装等方方面面的统筹。在前期一个多月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在上海一家工厂和十几位阿姨一起赶工。2月5日晚10点,商场清场后我们进场开始了紧张的安装作业。因为装置比较大,我们采取分片制作、现场安装的形式。悬挂着的每一片结构都有4.5米宽、7米多长,除了要将它们悬挂到正确点位外,分片与分片之间的连接处还得现场编织,大伙争分夺秒地分工合作,作品一块一块地完成、悬挂上升、渐渐成形。经过20多人通宵达旦的努力,整个作品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全部安装完毕,看着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所有人不禁欢呼起来。

  这个作品最初是我的一个想法,但在完成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血,当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成功将传统手工技艺与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构想结合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人“上瘾”。

  从小就热爱编织艺术

  我出生在广东潮汕,当地有很多人从事手工出口生意,我的父母就是做针织品出口一行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爱上了编织。小时候我每次去亲戚家里玩时总会缠着表姐们教我织毛衣,在家里也会跟着妈妈学钩针。至今我还记得第一个独立构思编织的作品——给玩具小熊织的一件背心,织出来的那种快乐和满足仍记忆犹新。

  我还经常去书店淘编织书,看到好看的就买回来研究,因为有些针法基础,一看图纸就懂,信心就更足了。慢慢地,不局限于针织,我开始研究各种各样的编织方式,比如绳结、梭编等,只要是和编织结构有关的,我都很感兴趣,常去家里的工坊挑选各种线材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初中毕业后,妈妈看我成绩还可以也很喜欢捣鼓这些,就建议我学美术以后去做服装设计师,于是我就开心地踏上了学美术的道路,深入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对空间结构更感兴趣,就报考了江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大学里,我有大把时间来随心所欲地尝试更多的材料和工具。开淘宝店、去市集摆摊,只要是和手工相关的活动和工作,我都会去接触、去了解、去参加,向身边人、各种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读研期间,我去了一家关注多年的公司实习,那家公司将手工工艺研究透再投入设计中,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活力的理念很吸引我,在那里我接触到了更好的平台,看到了手工艺在设计中的力量。后来,我还专门报班系统学习了编织的知识,获得了一些证书。

  其实编织设计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还结合专业做了很多空间艺术方面的设计和尝试,作品也越做越大,像去年还给上海蟠龙天地的游船做了编织,参与了广州星海音乐厅剧场道具等中大型设计制作。对我来说,每个项目都是一次创新和挑战,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偶尔也会有一些小遗憾,但我和小伙伴会想尽办法去平衡和实现,这个过程有时候很痛苦,但也很刺激。常见的问题是制作经费和时间紧张,材料购买与制作安排之间的矛盾。因为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分析各种条件、尝试各种可能,在对比分析可行性后做出最优选择。像蟠龙天地的游船编织,虽然在工作室里制作了一个月,但还要花一周时间现场编织再安装到游船上。现场编织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天花板编织部分没有安装的经验,挂帘子的杆子游船没有提供等等,我便发动朋友圈,寻求专业人士来帮忙安装,找到工厂定制加工,最终赶上了工期。其实,做装置项目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的价值得到体现,并为下一个项目积累了经验。所以有问题是正常的,要放宽心去面对,可以说良好的心态是完成一个项目的必备条件。

  编织是我一辈子为之坚持的事

  热爱编织于我而言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就像作家的工具是文字一样,我的表达工具就是编织,所以编织会是我一辈子为之坚持的事。

  大学里我就想好了自己的品牌:一个碗。因为在潮汕话里我的名字和一碗很谐音,所以干脆给自己的品牌取了“一个碗”的名字。批量制作和售卖重复的编织物品不是我想做的,我喜欢体验每一次不同的编织,做一些特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走定制之路,这一件件定制作品也磨炼出了我织什么东西都可以的能力。虽然定制客户的需求五花八门,但我会尽量满足他们,这样的原创过程更有意思也更有成就感,而且能看到每个定制人背后的快乐和故事。比如曾有一个男生来买编织材料包,用心学习钩针亲手编织礼物送给女友,女友很喜欢;也有人在展览中没买到我的周边,时隔几个月后终于找到我的淘宝店跟我说她很喜欢我的作品想要购买,得知自己的作品被人喜欢、被人惦记那么久,很开心也很受鼓舞,这也是我创作的动力。

  疫情后,我辞了职,全身心从研究、创作和教学三个纬度打造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研究各种编织工艺的历史和基本针法的应用,做出归纳、总结和展示;尝试在B站和小红书等平台做一些线上教学视频,线下则争取到了在市少年宫教授手工的机会,教小朋友们观察生活,从设计的角度去做手工。

  前段时间,我搬进了新工作室,这个80平方米的小天地就是我尽情创作的魔法世界,只要是能软化的各种线材我都会拿来尝试,通过钩针、棒针、戳戳绣、编织机、梭子等不同的工具,让头脑中的乍现火花和编织工艺融合碰撞,努力把现实物件变得有趣,让更多人看到编织艺术的魅力。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