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江苏无锡:从“一条路”开始,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2024

03/30

10:5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在江苏境内,无锡市滨湖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环太湖科创圈等多级重要战略的推进节点,更是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的区域。太湖北岸,创新一直是这片湖湾独特的基因,也是这片湖湾突出的气质。在这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条件、有优势。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这片湖湾,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是一条“院所路”——山水东路。2024年春天,从这条路到其周边的科创谷再到外部的环太湖科创圈,由新科技、新布局引发的创新优势和新质生产力又在加速凸显,不断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条路

  院所集中,科学“从0到1”加速突破 

  无锡南部,山水城境内有条山水东路,南北走向,11.8公里长,双向四车道,起点蠡湖,终点太湖,南侧是风景如画的长广溪湿地,北侧是延绵不断的军嶂山山脉。刚过惊蛰,天气乍暖还寒,但春气已经萌动,树木开始吐出新芽。

  山水东路沿线集中了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航天新气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龙年春天,山水东路上的科技创新上又跑出了新“加速度”。

  “蛟龙”身影首现南大西洋,七〇二所为全程技术保障单位。截至2月底,“蛟龙”在南大西洋顺利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了9天9潜的下潜新纪录,获得了盲虾、贻贝等热液区典型生物类群,初步证实南大西洋的热液生物群落与北大西洋有高度的相似性,并将大西洋热液生物区系的南部边界向南扩展1300公里,为识别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提供科学支撑。本次“蛟龙”下潜取得的成果填补了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空白,助力人类更好地认识深海、保护深海、利用深海。

  “下潜”有新发现,“上天”有新应用。

  航天新气象是目前国内唯一覆盖“空天地海”一体化综合性气象探测仪器装备及服务提供商,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航天新气象很多硬核新科技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填补了国内冬季山地冰雪运动精细化预报技术和产品的空白。

  在新科技上,航空工业雷达所也有好消息传来。中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近期完成了最后一项高寒试飞任务,其动力装置、燃油、液压、飞控、航电和起落架等关键系统通过了试飞验证。作为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用飞机,“鲲龙”AG600配装的“鲲瞳”是国内第一款芯片式二维有源相控阵气象雷达,可从容应对各类复杂气象威胁。

  3月初,江南大学迎来了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国内首台体外呼吸机膜材料生产装备成功编织出满足要求的膜织物材料,为我国在呼吸机领域的自主创新打下了重要基础。

  高楼不多,配套也少,山水东路沿线更多的是往纵深推进的绿化和山脉。在果实上市的季节,这条城市次干道才会热闹一些。但是,这条路上“从0到1”的科技突破“热闹”场面一直存在,每时每刻,这条路上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顶尖科研机构、高端科研人才纷至沓来。

  一片谷

  八大园区,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匹配”

  山水东路所在的山水城“红沙湾科学城”区域,形似一条长长的鲸鱼,区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山体分别为5.4平方公里、24平方公里。山林丰富,空中俯瞰,山水东路像一条美丽的“山谷”,它把“科学城”划分成了几乎对等的两个片区。

  这个春天,在科学城,沿山水东路向两侧拓展规划的一片近7平方公里的“科创谷”呼之欲出,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了太湖植物园、吴塘门文创园、西林科创园、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园、车联网产业创新基地、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申威产业园和南泉科技园八大园区。

  “科创谷”的新空间形态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山水东路科技创新策源的功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这里科技和产业的“高匹配”已经有了高度彰显。比如,西林科创园位于山水东路和具区路交叉口东南侧,将打造集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于一体,校、政、企“三方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科技创新集聚区。位于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东侧的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基地将依托研究所的科创优势,加强与无锡光子芯谷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联动协同,推动实用化量子计算机的创新研发。

  南泉科技园位于苏锡常南部高速进入无锡的南门户,其区域内的航空电子产业园将与山水东路上的56所、607所等院所进行合作共建,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从生产到客服的航空全产业链体系。中国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位于山水东路北段,紧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加速推进科、产融合。

  申威产业园依托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及中电科申泰、航天江南等龙头企业和华云数据、蓝创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打造“国产CPU+信创整机+云基座+信息安全+办公软件”的全链式产业园。

  有科技、有产业,也有生活。值得期待的是,山水东路“科创谷”未来还将是一个“科、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未来之城。在寸土寸金的这片区域,当地还在山水东路和山水西路交汇口布局了“科创谷”配套区,占地有68亩,拟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载体。

  创新科技成果从产出、转化到实现产业化,既依托“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也离不开“从1到10”的迭代性创新。而“迭代性创新”需要科技企业的创新助力。据统计,山水城境内拥有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天核心装备、数字影视文化三大核心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企业3000余家,当前,这些企业正借力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加速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一个圈

  技术溢出,助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 

  2024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2024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持续放大技术溢出效应。

  滨湖区拥有108公里长的太湖岸线,在该区“五湾五城”新功能区布局中,红沙湾科学城位于这段岸线的最东面,往西分别为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九龙湾智造城和灵山湾生态城,定位虽不同,但皆有“科创”共性:未来城要争当无锡科技新城发展的“领头羊”,科学城将肩负起太湖湾科创带“最强大脑”的使命,智造城致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质的现代化“智造名城”。新功能区布局将有助于放大技术溢出效应,助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

  从外形上看,“东西向的太湖岸线”+ “南北向的山水东路”像把张开的巨大弓箭,山水东路这支“科创之箭”时刻保持着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态势,成为科创圈建设的重要“杠杆”,其所催生的产业之花正在环太湖内外竞相绽放。

  3月8日,无锡人工养殖长江刀鱼首批上市,养殖技术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发,刀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肉质鲜嫩,口感好于湖刀、海刀,年内无锡基地可供应商品刀鱼300斤以上。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由七〇二所参与研发制造的5艘新能源游船成为亚运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态办赛要求的生动缩影。当前,凭借先进的船舶设计制造技术,无锡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电动船舶的“领跑者”,并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产业全链条。

  视线从内河转向外海,当前海洋科技正在加快从“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向“深海开发”迈进。近期,七〇二所研制的我国首台深海采矿车正在做千米海试前的准备,海试一旦成功,采矿车就将从研发走向工程化迈进了一大步。

  在助力环太湖科创圈建设上,有独立研发,更有携手推动。滨湖牵头成立的“环太湖院所联盟”聚焦区域协同创新,加速提升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近日,复旦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院所又签约成为联盟新成员。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聚变的同时,“湖湾科创”也着眼国家需求,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目前,滨湖境内涉及食品科学、深海载人装备、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总数已达19个。

  院地、院企合力追“新”,湖湾“院所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滨湖区院所经济税收贡献5.5亿元,同比增长37%。“十四五”前三年,区域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一直稳居无锡第一。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从空中俯瞰太湖北岸,北部的“山水东路科创谷” + 南面的“环太湖科创圈”,形似一个大大的“品”字。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这片湖湾正奋力“挑大梁”,发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出品地”。(邵旭根)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