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漫评:挑稳“金扁担”,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2024

01/23

10:23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仓廪实,天下安。“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村、牵挂着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擘画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在吉林,玉米地里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在内蒙古,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在江苏,大棚中关心草莓产量和农民收入如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行程万里、调查研究,坚实脚步,走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开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承载着百姓对好日子的憧憬,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当始终不渝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多种粮、种好粮、挑大梁,凝聚更大的力量做好“田间地头”里的事,让“金扁担”挑得更稳。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人口大国,解决好14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的背后是把耕地保量提质摆在首位、把科技兴粮作为农业发展动力的生动实践。从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农田姓农、良田种粮”,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保质保量完成耕地保护任务,在端牢饭碗的同时充盈“大国粮仓”;再到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农业,以新科技、新理念孕育出丰收“新希望”,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让“金扁担”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焕发出现代化农业旺盛的生命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富日子,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大的梦想。聚焦广袤乡村,小木耳变成大产业,小黄花长成致富花,安吉白茶、五常大米、赣南脐橙等“名声在外”,一个个“土特产”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放眼全国,400多万家家庭农场、222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农户+公司+合作社”等产业发展新模式遍地开花。实践证明,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定能让农民挑稳“金扁担”、敲开“幸福门”,让农业更有奔头、更有希望,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新征程上,让我们乘着农业现代化的东风,多措并举、压实责任,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不遗余“粒”做好节粮爱粮“下半篇文章”,切实挑好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为全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支撑! (慎言)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