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探索·思 > 正文

着力把握圈层、廊带、临界三个空间维度 推动无锡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2023

04/21

10:1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曹建标

  2022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简称《规划》),通过构建“大都市圈(全域)—战略协同区(次分区)—协作示范区(区县级)—跨界城镇圈(镇级)”四层级的空间协同框架,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作为上海大都市圈核心成员,无锡被定位为6个专业性全球城市之一,2023年4月12日,《无锡市服务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行动方案》正式印发,目标是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战略支点城市。根据目标定位,建议无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在专业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着力把握圈层、廊带、临界三个空间维度,推动全市域、全方位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为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贡献更多“无锡力量”。

  圈层维度:强化内聚外联,打造成为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核心主体区域

  根据《规划》,战略协同区层级重点聚焦都市圈重大战略空间资源,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创新、交通、生态、人文一体化行动,建立共建、共治的协同机制。环太湖战略协同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划定的5大战略协同区之一,目标是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级魅力湖区,建议无锡依托太湖湾科创带,强化内聚外联,打造成为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核心主体区域。

  其一,强化圈内聚力合作。作为环太湖科创圈主要发起城市,无锡应加快牵头高起点共研共编环太湖科创圈发展规划,作为引导各市环太湖区域的总体规划或指导纲要,形成发展的合力。生态方面,通过推动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联合河长制,完善太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守生态底线,共建绿色湖区。创新方面,依托无锡太湖湾科创带,以重大科创项目实施为牵引,通过共建重大科研平台,探索协同联合攻关机制,营造科技资源共享生态圈,整体提升环太湖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文方面,办好江南文脉论坛,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将无锡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名城;联合环太湖城市,统筹布局重大江南文化设施,打造具有国际化交融特点的江南文化示范区,形成区域江南文化品牌效应,塑造多姿多彩的活力湖区。交通方面,加快苏锡常快线等轨道交通建设,填补环湖轨交线网短板,打造多级环湖快速通道。

  其二,强化圈外互动合作。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补合作空间广阔,要发挥无锡雄厚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建设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上海重大战略平台的产业链创新链延展机制,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将太湖湾科创带打造成为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先导区域、核心区域、主体区域,增强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廊带维度:依托中心支点优势,共同打造产业创新示范带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将培育七条区域发展廊道和六条次级发展走廊与交通网络,作为引领区域要素集聚与紧凑发展的空间骨架、串联关键节点的核心载体,涉及无锡的主要有沪宁区域创新廊道,宁杭、沿江沿海区域特色功能廊道和南沿江、西太湖次级发展走廊与交通网络。建议无锡依托中心支点优势,强化战略支撑作用,共同打造产业创新示范带。

  从横向上来看,无锡处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南沿江发展走廊的中心支点位置,要发挥空间区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强化廊带中心支点战略支撑作用,与上海、南京等廊带龙头城市遥相呼应,共同引导创新要素向区域创新廊道集聚,促进形成要素自由流动、链条紧密互动的创新共同体;联动加强基础创新要素集聚,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纵向上来看,西太湖发展走廊是以盐泰锡宜城际铁路、无锡市域铁路为依托的次级发展走廊与交通网络,旨在通过加强太湖生态共保与旅游链接,培育休闲、康养等新兴经济功能,作为多中心、多节点的联系支撑。从目前无锡区域合作方向来看,多为东西向,南北向也需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建议依托西太湖发展走廊,构建锡泰常湖纵向合作机制,共同建设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共同开发生态康养旅游市场,共同推进区域养老产业协作发展,共同打造生态健康产业示范带。

  临界维度: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临界协作示范区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将在战略协同区的基础上,以区县(市)为基本单元,培育10个协作示范区,涉及无锡的主要有苏锡(相城—新吴)、锡宜常(滨湖—宜兴—武进)、江张(江阴—张家港);在协作示范区基础上,以镇为基本单元,培育13个跨界城镇圈,其中涉及无锡的主要有望亭—黄埭—硕放—鸿山,马山—胡埭—周铁—芳桥—万石—雪堰,城东—金港三个跨界城镇圈。无论是协作示范区还是跨界城镇圈,均是临界地区的融合发展问题,体现的是以小区域的一体化提高跨区域一体化程度的融合发展思路。

  因此,建议无锡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携手周边城市共同打造临界协作示范区。

  其一,协作示范区层面,除了《规划》里涉及的苏锡(相城—新吴)、锡宜常(滨湖—宜兴—武进)两个协作示范区,无锡方案还扩展了锡湖(宜兴—湖州)协作示范区、苏锡生态绿色发展协作区等协作示范区建设。联合推进协作示范区规划、交通、产业、生态、文旅、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在区域内率先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共享、重大政策协调互动,推广跨界合作模式,实现高质量协作发展,共同打造区域一体化新范例。

  其二,跨界城镇圈层面,除了《规划》里涉及的望亭—黄埭—硕放—鸿山,马山—胡埭—周铁—芳桥—万石—雪堰等跨界城镇圈,无锡方案还扩展了丁蜀—湖 —夹浦—水口等跨界城镇圈。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促进城镇圈级服务设施共享、产业功能布局优化以及基础设施统筹融合,共同配置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满足城镇圈居民的共享需求。还可以探索打破行政界限,将跨界城镇圈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对待,如可以依托锡宜协同发展区,共建一个品质新城,引领马山—胡埭—周铁—芳桥—万石—雪堰跨界城镇圈发展,在底线约束、同城化发展的思路下,明确城镇圈总体空间格局,识别重点功能板块、发展轴线。

  (作者系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