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无锡这座工商名城意气风发、勇毅前行,一幅“大潮奔涌”的新时代画卷在太湖之滨恢宏展开。这十年,全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强市向纵深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国家“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烙下鲜明的“太湖印记”。本网重磅推出“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系列报道,通过标志性事件的回望、新闻当事人的讲述,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全景式、立体化展示,折射出新时代十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①|深度:向创新更深处奋楫前行

    图片

      无锡的“深度”深几许?有个数据,或可从“深”这个维度映照城市发展。2020年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以10909米的深度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深潜器追逐的是海的深度。作为见证深潜器发展的城市,无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海”中可抵达的新深度。

      创新的“深度”几何,关乎区域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无锡,是一座以“无”字开篇的城市,也是一座因创新“有”为的城市。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自2013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最新评价排名中,无锡位居全国城市第13位、地级市第2位……这清晰显示:无锡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深刻印记的背后

      最深沉的基因也是最关键的抓手

    图片

      要问无锡人对近十年科技大事的印象,会说到深至万米海底的载人深潜器,也会说到另一个大国重器——问鼎全球巅峰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如今,依托“神威•太湖之光”已完成千余项应用课题的计算任务,共计完成上千万项作业任务。

      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受益于世界领先的计算速度:当前,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正依托超级计算机和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打造超算互联网,建成后,超算互联网将有效调动有空档期的超算资源,让相隔数千公里的计算机同时运行一个项目。

    图片

      多年来,无锡在国家创新格局中不断烙下“太湖印记”。从重量级奖项可见一斑:十年来,我市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走访了多家获奖单位后,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少项目凝聚着“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耐心。比如,研发十余年,宜兴企业江苏鑫泰参与的“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攻克了各类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比如,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的“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能够将稻壳、木屑等废弃的原材料再转化成可再利用的气体和电能。奖项的背后,是无锡企业持之以恒创新突破的耐力。

    图片

      大国重器带来的震撼、企业久久为功的执着,既展现一座城市科技实力的跃升,也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理念:创新对于无锡而言,既是沉淀于历史的最深沉基因,也是着眼于未来的最关键抓手。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性、战略性技术,催生一批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科技前沿成果。就在最近,无锡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布了2022年度无锡市创新创业资金“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社会公共领域技术攻关、医疗卫生技术攻关、基础研究)项目指南。此前,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双碳”、“两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都已启动组织“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的申报。

      深谋远虑的布局

      下好“一盘棋”也扩容“朋友圈”

    图片

      无锡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创新是多层次的,如何抵达我们想要的深度?需要深谋远虑的布局。其中一些正在被高度关注——

      与高校新一轮的合作,被视作很大一盘棋。无锡率先与国家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全覆盖。事实上,城市与高校的合作将有新的加速度和高水准,把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和培育未来人才全面融入合作范围,将更大力度支持高校企业的合作,实现科创和产业的无缝对接。到“十四五”末,无锡计划与全国30多所双一流高校全面达成合作协议。

    图片

      积极深入科创前沿,被视作强力扩容朋友圈。无锡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资源,首次与港澳高校开展市校合作,全市各个板块在深圳共设立9个科创飞地。不仅是大湾区,科创前沿的触角愈发增多,且已显成效。如无锡锡山(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孵化的无锡杰顶芯联科技有限公司向无锡一大型企业交付的首批芯片进入了验证阶段。“我们在对接项目时就帮助他们找客户。”该离岸创新中心总经理从宝明说。贴心服务让这个揭牌仅一年的异地孵化器,已有23个项目正在接洽,有两个优质项目已落地。

    图片

      更受关注的,是系列“计之深远”的发力。近年来,我市大手笔谋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协同推进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洗砚湖生态科技城等科技新城规划建设,“一带引领、多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自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以来,各类创新资源融合、跨界、破圈,“未来无锡的科技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实现更多的领跑、并跑。”本地科技界人士表示,随着建设的深入、资源的汇集,将更好地活化科创这盘棋局!

      深入人心的引力

      描绘科产城人融合的图景

    图片

      一座科创之城是啥样的?如今很多人都会说是:科产城人融合。无锡创新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少动人场景,择一二来看。

      其一、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获“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顶格支持,城市用重金兑现一诺。

      其二、宜兴发力生命健康产业两年不到,项目总投入超500亿元。被吸引而来的投资者既赞“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的生态环境,也赞园区、基金、平台俱全的产业发展的“360度生态圈”。

    图片

      由浅入深地看,这就是无锡多年来持续打造的“城市引力”——鼓励创新、尊重创新。

      这些年,无锡陆续推出“创新10条”“创新30条”,推出《无锡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也是全省首个为科技立法的城市。

      政策的效应早已显现:2021年底有效期内高企达4608家,是2012年的4.4倍。针对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施策,成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且运作良好,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政策,近十年惠及企业近41000家(次)。

      科创浓度愈高,科创氛围愈浓,一个个优质团队奔赴无锡。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密集的签约、行业的互动,印证着潜在的势能;数年的“太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既吸引优质种子的落地开花,也一次次展现科创之城的丰姿。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从市科技局获悉,下阶段,无锡将系统谋划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加快培育具有迸发力的创新主体,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15000家,高企突破10000家;加快打造具有承载力的创新空间,到2025年,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加快布局具有策源力的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创建取得突破,新建研发机构50家以上;加快集聚具有引领力的创新资源,到2025年,新认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1000个以上。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崔欣润、高琼玲

      部分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央视新闻客户端

    讲述人:叶聪

    这十年,载人深潜“一棒接着一棒跑”:“蛟龙”号刷新了“中国深度”,“深海勇士”号突出了自主研发,“奋斗者”号完成了万米作业。我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载人深潜事业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一步步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奋斗者”号不仅成功挑战全球海洋最深处,更实现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是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是一次众志成城的智慧结晶、是多项基础研发的重大突破。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②|长度:以己之“长”铺就腾飞大道

    图片

      若论一座城市之“长”,我们首先想到的定是地利。纵观中国版图,无锡通江达湖,唯独不靠海,靠什么“越洋出海”?如何取“长”补短,打造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答案显而易见——交通!

      谈及无锡交通十年,不得不提及“10.79公里”这个长度,这个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几乎齐平的数字,注定要载入中国交通史。

    图片

      2021年12月30日,全长10.79公里的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正式通车。离开陆地在水底修建隧道,好比与“龙王爷斗法”,难度可想而知。无锡不仅只用四年时间就做到了,更在当时创造了国内最长湖底隧道的纪录。

      通四方,路迢迢,水长长。十年回眸,穿江潜湖,长虹飞渡,天堑变通途。

      10年,从天上到地下,无锡交通巨变,一条条公铁水空“大通道”、一个个交通重大项目承载无锡人民的新期盼、新愿景,快马加鞭,拉开了高质量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再腾飞的康庄大道。

      十年非比寻“长”

      胸有丘壑,始终高站位、大格局

      多维度研究谋划“大交通”

      8月以来,一件“2022年最有‘排面’的事情”为无锡市民津津乐道——就在今年,无锡将出现锡宜高速扩建、锡太高速公路、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沪武高速扩建等4条高速公路,锡澄S1线、锡宜S2线、地铁4号线二期、地铁5号线等4条轨道交通——“八线共建”的盛况。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拉开“骨架”、畅通“血脉”。10年间,像这样的“大场面”,在无锡接连上演。

    图片

      10年来,无锡始终高站位、大格局研究谋划交通发展,在各类国家级规划中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规划定位为长三角区域性枢纽机场,盐泰锡常宜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宜兴至湖州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江苏省相关规划。

      10年来,无锡交通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动能更强。聚焦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苏锡常一体化、做强市域锡澄锡宜一体化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四个维度”,重点推进了一大批事关区域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交通项目,常宜高速、宜长高速、苏锡常南部高速建成通车,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双线并进,G312无锡段快速化改造等加快推进,南沿江铁路全线第一根铁轨在江阴段开始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速推进,“四横四纵两联”高速公路骨架、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市区段黄石大桥即将收尾,锡溧漕河宜兴段进展顺利,“通江达海”高等级航道网提质升级,更通更畅……

    图片

      胸有丘壑,自成方圆。根据《无锡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实现1日通达国内外主要城市、2小时畅达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30分钟覆盖苏锡常都市圈主要区域、30分钟快速通行市县(含机场)。

      十年“长”足发展

      奔赴山海,聚焦“双循环”

      “走出去”跑出无锡“加速度”

      一座城市,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越完善越健全,发展的血脉更畅通,动力也更澎湃。

      本月初,一条“无锡迎来‘双机场’时代”的微信推文,刷屏了无锡人的朋友圈。原来,随着无锡丁蜀机场正式取证运营,无锡终于实现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双机场”比翼齐飞!

    图片

      “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齐头并进。

      “经过前期试开行8趟次中欧班列接续班列、累计发送565标箱的积累和摸索,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班列已走通接续班列开行的各个环节和链条。”无锡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林飞告诉记者。

      跨越万里,不负山海,从太湖之滨跨越千山万水,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通江达海的无锡开启了一场又一场飞驰万里的双向“奔赴”。

    图片

      10年来,航空枢纽架起“空中桥梁”,无锡成为全省首个拥有本土航空公司的城市,苏南硕放机场通航城市达到75个,初步建成覆盖国内、辐射亚太、连接欧美的航线网络。港口枢纽放大“驱动效应”,积极构建了江阴港—洋山港、外高桥港快速通道,大力提升内河集装箱江海河联运发展。

      聚焦“枢纽经济”,始终将自身放在世界层面谋发展的无锡,以交通为引领,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用非比寻“长”的雄心和定力,跑出了无锡“加速度”。

      十年博采众“长”

      民生优先

      构建“零距离”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一早,首班微巴9号线从地铁1号线长广溪站4号口发车。今后,在附近园区工作的无锡市民,每周一到周五的上下班高峰期都有了专属“摆渡车”。作为无锡市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今年1-8月,我市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6条。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正加快构建“地铁送到站、公交接回家”的“零距离”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轨道交通配套接驳方案研究也在同步开展。

      10年来,公共交通便利度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共享单车、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立体公共交通发展格局,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试点。不仅如此,10年来,无锡特色交通亮点纷呈,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法治交通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无锡经验”。

      大道行开阔,长路谱华章。

      展望未来,无锡将建设更多的大通道、大枢纽,畅通更多的大网络、大循环,无锡交通也将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民,开放的基础会越来越坚实,一个覆盖海陆空、联通全世界的通达无锡正昂首阔步向我们款款而来!

    图片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徐兢辉

      部分图片:李一芳

    讲述人:俞刚

    再过三个月,南部高速以及太湖隧道开通就要迎来“周年庆”了,从流量数据看,南部高速开通以来,收到了预期效果,沪宁二通道效应初步显现。 “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10年来,无锡交通大格局激活区位优势,大手笔提升发展空间,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打造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日趋呈现。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③|速度:跑出高质量发展“精气神”

    图片

      十年奋斗长卷,无锡脚步匆匆。由远及近,一个个时间刻度,标注出城市飞速的前行之势。

    图片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7446.37亿元,2021年14003.24亿元,十年连上7个千亿台阶;2017年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无锡以10313.07亿元的数字破“万亿”大关,疾驰进入新的发展里程;人均GDP在2021年底达到 18.74万元,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GDP是刻画城市成长的主要脉络,十年的数据变化,正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力写照。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行动,“无锡速度”跑出了“勇做全省发展排头兵”的责任担当,跑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精气神。

      “速”不可挡

      产业能级持续跃升,步伐更为坚定

      9月是收获季。

      月初,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无锡58家企业入围,入围数量连续第四年荣登三榜江苏首位;紧接着,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出炉,27家锡企入围,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一。

    图片

      榜单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无锡制造”的抢眼表现。海澜集团、新长江实业、红豆集团、三房巷、远景能源等“霸榜”选手,显示出我市龙头企业的领跑地位。

      以制造立市的无锡,无论何时,实体经济都是“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大力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的当下,制造业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无锡全力奔跑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

      从2012年到2021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5万亿元增长至2.1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056.9亿元增长至4926.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7.6%,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

    图片

      外化于数字的表层描述,是一个个微观个体丝丝缕缕的能量汇聚。曾经人们印象中代表着“传统派”的红豆,一直默默于“进化”中寻找发展新增长点。原本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车间变身智能车间,在制品库存下降30%,单耗成本下降10%,生产效率提高20%。数智化、绿色化、在线化、高端化、国际化和证券化,让企业从2012年产销350亿元不断壮大到2021年770亿元。

      从制造立市到制造强市,雄心壮志两峥嵘。这几年来,无锡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带来了“无锡制造”的能级不断跃升。

    图片

      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2015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新支柱;“造补强延”链、百企引航、千企升级,形成“组合拳”促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10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其中物联网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格局,已初步形成。

      动力加“速”

      科创力量不断蓄积,“体能”更加充沛

      长跑要爆发力、更要耐力。很显然,“无锡速度”是兼具两者的集合体。这十年,不断蓄积的科创力量,源源不断为GDP提供驱动力。

    图片

      曾经,在无锡GDP突破万亿元时,科研投入起到不可忽视的贡献,当时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无锡综合排名列第二位。十年来,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9.1%升至2021年的67.6%,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200亿元升至2021年的4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升到3.21%。

      8月份,2022中国工业企业市值2000强公布,先导智能荣登第149位,成为制造业专用设备第一名。“坚持自主创新道路,企业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壮大。”先导相关人士介绍说,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始终是先导放至首位的事,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储备和应用,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和竞争力。企业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成为实至名归的新能源装备第一股。

      创新型企业集群,在这十年里显见地加快壮大。无锡在国内率先构建创新型企业分层分类培育机制,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截至2021年底,全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培育企业分别达到2981、1676和14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08家,特别是2019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净增超过800家。

    图片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汇聚起各种资源。推动沪苏浙皖“两市六区”的合作,环太湖湾科技创新圈由概念走向现实;“揭榜挂帅”推进科技攻关,在传感器芯片、超大容量电容器、高温母合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于最“挑剔”的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多地向科创型企业施以青眼。

      去年10月,中科微至在科创板敲钟上市,成为无锡上市企业的No.100。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士透露,“十三五”以来,无锡上市公司科技属性日益鲜明。迄今为止,代表“硬科技”含量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10家,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二。8月底,全市108家境内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1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23%、29.95%,增长率位居各板块之首。

      “速”中窥势

      同向合力攻坚克难,奔跑更有信心

    图片

      市统计局一位资深人士用三个“高”来点评这十年的GDP之速:高姿态跨越万亿、高质量开启新程和高站位砥砺前行。

      2017年一脚冲进“万亿”之城,得来颇为不易。一个数年前还陷于经济失速和产业困局的城市,一个当时人口只有653万、地域面积仅4787平方公里且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城市,是凭什么实现整体性突破上升?

      数据显性直白,但“形”中藏着“势”。

      从负重爬坡,到奋力攻坚,再到突破跨越,无锡深刻反思后重新出发,以科学精准的战略决断找到了发展的方位与未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

      转型突围,这是事关全市上下各板块、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并进,是“定了干、马上办、办到底”的同向合力。

      时间线拉近到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作为前行准则,无锡锚定目标、奋力攻坚,展现出一种“高站位”。

      2020年,12340.48亿元;2021年,14003.24亿元;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无锡爆发出应对复杂形势的超强韧性和潜力,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首季低于全省平均一路追赶到与全省持平,牢牢稳住了经济大盘。

    图片

      无论是2017年的重新崛起,还是当下的逆境破局,无锡一直肩负着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中“走在前列”的重任,努力当好全省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人一之我十之”的精气神,构筑起抵御风寒的坚强屏障。

      自然而然的,发展速度和服务力度构成一对强逻辑的联系体。这几年,无锡营商环境从1.0起步,到今年已经进阶到了5.0版本,制度建设实现应势迭代、应时更新,服务内容从拼资源、给优惠向重发展生态演进,“无难事、悉心办”的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亮。

      应对疫情影响,今年6月份一个融合了全市20个部门力量的稳增长服务专班开始运作,强化为企服务,尤其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政企对接的精准性、服务企业的精细化、解决问题的精确度,通过“大兵团”作战的形式得到了彻底的体现。

      上下同欲,力出一孔。以坚定信心赢得长远发展,这就是城市发展之潜力。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钱英洁

    讲述人:钱志新

    我对无锡发展现代化经济有三点建议:第一,高度重视发展科创型经济,将科技创新放到第一位,大力培育科创型企业,大力开拓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第二,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度推进产业数字化,特别要重视元宇宙经济,这是数字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未来十年的新财富。第三,高度重视发展创新型企业家,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家是无锡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最根本的是提高企业家的学习能力。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④|甜度:富民惠民酿出幸福滋味

    图片

    没有一座城市

    能比无锡更懂甜的滋味

    水蜜桃、小笼包、

    糖炒栗子、桂花糖芋头

    ……

    图片

    甜不仅是味蕾的享受

    也是生活的滋味

      十年来,无锡坚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为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探索,以出色的工作实绩书写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十年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535元增加到63014元,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秋分时节,沉淀着春种夏忙后的充实,人们在丰收里品尝甜蜜。

    图片

      十年创新

      蝉联“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生活的甘甜与就业有关。每一份工作背后,都连接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学知识学技术,两度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大学毕业后,去年陈虎入职无锡黎曼机器人有限公司。走出宿迁农村,当上工业机器人工程师,他靠技能改变了人生。

      带着一份人才项目申报书,清华大学博士邵金华从北京来到无锡,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历经12年奋斗,企业从“创业三人组”发展成了拥有近200名员工的规模……

      一个个普通人奋斗出彩的故事,汇成今日无锡热气腾腾的就业画卷,成为收入增长之源。

      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明确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在十年间取得历史性成就。

      就业总量不断扩大, 2012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2.27万人,其中2017—2021年连续5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5万人。

      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随着无锡产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太湖湾科创带的全面启动实施,华虹半导体、海力士、中科芯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对人才吸引力强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落户无锡,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薪优质岗位,让更多人捧上了“金饭碗”。得益于高质量的就业,我市劳动者收入持续提高。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055元,比2012年增长92.8%。

    图片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市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点开花,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崛起,外卖配送、网约车、网络直播、电子商务……这些新兴、灵活就业形态融入日常生活。全市已涌现出2万多名“快递小哥”、1.3万名网约车司机。

      十年耕耘

      农民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甜美的生活来自奋斗和机遇。这十年,每一天,都是无锡人向幸福生活的不断奔赴。

      10年来,这样的“产业富民”工程在各板块大量涌现,使许多农民感受到“土里也能刨出黄金”的喜悦。信息显示,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161家、29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增收主力军。

    图片

    图片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水平,是我市农民增收的又一主要途径。

      在宜兴白塔村,于伶文化园及白塔书院、筱王古窑址等文化景观修建一新,加上村里南天竹、樱花等8个可观可采的千亩农业示范基地,乡村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去年村里游客量达60多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超5万元,是10年前的5倍左右。

      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农民增收致富进程加快。

    图片

      从2012年到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187元增加到39623元,顺利实现翻番,且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图片

      富民,也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锡山区东亭街道春星社区74岁的农民过兴根,去年和妻子共拿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红6000多元。两口子乐得合不拢嘴:这样4个月的买菜钱有了,而且分红不断上涨,已是10年前的近10倍,生活更宽裕了。

      市农业农村局信息显示:多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村集体建立健全村级股份合作社运营模式,集中资源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服务经济、飞地经济。去年全市村均集体年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8:1,为苏南最优。

    图片

      十年积累

      社保网络托起“稳稳的幸福” 

      生活的美好,还来自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社会保障是幸福的底色。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十年间,我市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市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医疗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经过十年努力,我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已经达到85%和70%左右。

      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后,至2021年7月,惠及205余万人次。同时,有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了医保。

      随着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常态化,截至2021年7月,已累计为我市群众减轻医药负担17.42亿元。

    图片

      十年间,因病返贫现象明显缓解。

      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2016年至2021年末,全市共计42余万人次享受大病保险补助待遇11.4亿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发挥医保扶贫托底保障功能,2019年至2021年6月,对10余万名困难人员参保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资助金额8981余万元。

    图片

      为看病奔波的现象也大大缓解。随着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不断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面铺开,“互联网+医保”成为日常,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覆盖率100%,无锡在省内率先实现了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一单制”结算全覆盖,省去了回无锡再报销的麻烦。

    图片

      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36.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44%。

      让人高兴的是,去年无锡已经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7连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1连调”。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还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去年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超过47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已实现全覆盖,对老人的照顾越来越周到。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尔雅、朱雪霞

      摄影:李一芳

      部分图片: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无锡发布、无锡市农业农村局、锡山工会、摄图网

    讲述人:顾建林

    我今年52岁,种葡萄26年了,在锡山区鹅湖镇彩桥村种了60多亩葡萄、20多亩梨树、10多亩灵芝和南瓜。刚刚结束的这个葡萄采摘季,农场收入300多万元,其中“阳光玫瑰”一个品种就占了一半,销售了100多万元! 2012年,我的葡萄园收入就达到了每亩2万元。近几年我专门到浙江、南京去找专家学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去年还投入200多万元建钢管大棚,在葡萄园里装上了物联网。现在一亩葡萄可收入近5万元。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⑤|靓度:“十年精绣”扮靓“一城锦绣”

    图片

      帆影浮天际,波光碧水濛。拍摄于无锡的电视剧《梦华录》里,赵氏茶坊外的一湖碧波,将女主角赵盼儿衬托得温婉娴静。

      太湖,镶嵌在锦绣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若瑶池仙境,似世外桃源,更是天下有情人的梦里水乡。清淤、治藻、调水、禁渔、修复……十年的精心呵护,水质跃升、芦花摇曳、鱼虾肥美,这颗“绿宝石”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年轻,超凡脱俗的“颜值”比神仙姐姐还要扛打。

      无锡,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最美的那一方,用一个现代版大禹治水的故事,浓缩了一座城对美的追求、对靓的渴望。如果把无锡比作一位女子,十年的时光流转,并未拂去她的容颜,而是越发显得明眸善睐、风姿绰约。她点花钿、描青黛,用蓝天白云妆容;她支绣架、绕丝线,以绿水青山装扮。踏着轻盈的步伐,一位浑身散发着迷人气息的靓丽女郎款款向人们走来……

      “靓”色怡人

      好生态带来幸福感 

    图片

      因生态而立,得生态而兴,依生态而美。青绿是无锡的本色,是最靓的幸福色。

      春赏樱雪飘飞,夏品步步莲香;秋叹缤纷叶落,冬会古寺禅杏。无锡的靓度随着四季的更迭而变幻,异乡客将它揉成眼中繁华,无锡人却把它拥作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抬头,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闲游其间,一息一瞬,定格成万顷画卷;四顾,河道流水潺潺、鱼儿嬉戏,一涓一滴,倾泻出欢快节奏。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无锡的靓度可用一连串数字来印证:2013年至2021年,PM2.5平均浓度由7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61.3%;优良天数比率从56.9%提升到82.2%,提升25.3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2014年的28.9%提升到2021年的93%,提升幅度全省第一。京杭大运河水质实现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太湖无锡水域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

    图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更多鸟类找到了栖息地。不久前,观鸟爱好者李萍在太湖边的一处湿地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这可是很多观鸟爱好者意想不到的好运啊!”她难掩激动。而今年5月份,观鸟达人苏涛曾在大溪港湿地公园观测到了另一种珍稀鸟类——黄嘴白鹭的身影。无论是黄胸鹀过境,还是黄嘴白鹭翩飞,这些都是无锡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生动注脚。

      林木葱茏、花草秀美,我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7.5%,为鸟儿休憩、生存提供了天堂之境。2011年,无锡对外发布市域范围内有185种野生鸟类,2021年记录到370种野生鸟类,其中包括了72种国家一级、二级野生鸟类。

      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美,才是真的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无锡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不需浓妆艳抹,以最本真的色彩素颜上阵,靓丽无锡就已美得动人心魄。

      眼前一“靓”

      生活宜居无“微”不至  

      如果说,不染世俗的碧水蓝天让无锡靓得有“面子”,那烟火人间的街巷里弄则让无锡靓得有“里子”。

      加强城市塑造,彰显“底子美”。老城厢解放环路核心区域内,健康路、学前街、新生路等一批街巷,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人文景观的塑造,冲破时光桎梏重新焕发生机。新砖旧石的穿插、一深一浅的踏痕,那岁月留存下来的街巷肌理,诉说着城市“有机更新”的绵绵故事。近年来,无锡大力推动背街小巷精品化建设,按照“一路一策”“一街一品”思路,在改造中保留最本真的“街巷味道”。一批环境优美又乡愁浓郁的街巷里弄被扮靓提升,留住了城市的“根”与“魂”。

      注重精细管理,彰显“品质美”。于细微之处显美好,于点滴之间刷新颜,无锡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眼前一“靓”。滨湖区隐秀路边的大丁公厕不仅是“城市驿站”,还是智慧物联应用的生动样本;新园路(五湖大道—立信大道)作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实现全天候巡回保洁,市民伸手可触城市家具整洁如新;蠡溪路(大池路—梁溪路段)设置“潮汐车位”,最大限度将闲置公共停车资源利用起来,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全围挡作业、裸土覆盖高密网、喷淋设施不间断,连不起眼的建筑工地都变得“小清新”起来。

    图片

      增添宜居元素,彰显“生活美”。道路会“呼吸”、花园能“喝水”……从老旧小区、公园绿地到河道水系,越来越多“海绵矩阵”被融入其中,整个城市变得吐纳自如,无锡百姓生活更舒适、更便利。滨水步道、观景平台、街心花园、口袋公园……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造景添绿等举措,无锡百姓“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宜居生活也在不断延展。

      城市的每个角落,记录一场变迁,看到一种期盼。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散珠串作珍宝,为靓丽无锡披上最华丽的战袍。

      不可估“靓”

      绿色循环未来可期 

      执笔、着墨,一个关键词“低碳”落于画卷之上。改变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工业灰”,以浓郁的苍翠渗透进产业色块,靓丽无锡所到之处,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从新能源汽车“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经过回收、拆解、组装等多道步骤,变成了电动自行车上的锂电池重新“上岗”。依托这一绿色循环经济,位于高新区的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近20亿元的年产值。多年来,企业通过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电池、钴镍锰铝等金属及报废汽车拆解,不仅挖掘出了一座座巨大的“城市矿山”,还再造了一片“隐秘森林”:累计减碳261万余吨,相当于人工造林2.6亿余株,按每亩150株成材林计算,等于新造了174万余亩的连片森林。

      守护“青绿”,低碳“探路者”在无锡已星罗棋布。远景科技、双良集团等一批绿色低碳企业,无锡星洲工业园、惠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无锡经开区等一批绿色低碳园区,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江阴周庄镇山泉村等一批绿色低碳生活案例,为全市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

      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无锡在“低碳赛道”上马力十足。十年来,我市能源、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一路向“绿”。单位能耗产值由2013年的5.80万元/吨标煤提升到2021年的8.06万元/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持续保持苏南最低水平。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累计压减钢铁产能520万吨、水泥产能763万吨,淘汰印染产能3.70亿米,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千余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55万家。2021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9%、49.2%。

    图片

      “靓”不仅是对外表的夸赞,也表达对内在素养的折服。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向“绿”而生、逐“绿”而行的自觉早已根植于这座城市的基因。旧衣回收、光盘行动、绿色骑行、垃圾分类……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无锡蔚然成风。我市研发的国内首个碳普惠公益平台——“碳时尚”APP自上线以来,已进入3.0版本,参与人数达到72万。

      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愿景定会从理想照进现实,天生丽质的无锡也必将迎来独属于她的炫“靓”舞台。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陈菁菁

    讲述人:罗清吉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太湖,这是无锡人的共识。我从事太湖治理工作已经超过20年。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江苏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有13条在无锡,无锡的清淤量占全省70%,蓝藻打捞量更是占全省的90%。十几年治太投入1000多亿元,让人可喜的是,努力初见成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逐渐改善为Ⅳ类,今年上半年首次跃升至Ⅲ类,“母亲湖”水质大幅提升,我们做到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⑥丨厚度:文化铸魂积淀城市底蕴

    图片

      参观无锡博物院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去荡口古镇做非遗手工、打卡梅里遗址博物馆……这是锡城一位“80后”妈妈为孩子制定的国庆假期“计划”。看似一份小小的“计划”,折射的却是这十年来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华丽蝶变,彰显出文化厚度的积淀。

      十年来,无锡凝心聚力,围绕“打造更具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文化强市”目标,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底色,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深化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一座“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呼之欲出。

      深厚

      传承守护历史文脉

    图片

      无锡是吴越文化赓续绵延的引领者,是江南文化璀璨多姿的参与者,是太湖文化烟波浩渺的亲历者,是运河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城市带来了厚重感,更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源动力,十年来,无锡努力守护传承好“家底”。

    图片

      9月23日,位于梅里古镇的梅里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这是在商周遗址原址上建起的一座博物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物与遗址的原真性,为地域文明的探源开启了一扇窗。陶鬲、纺轮、鸭形壶……一件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展示着历史厚度,仿佛让人看到3200多年前,泰伯带领梅里先民开发江南、筑城治河的生动场景。

      发掘湮没的遗存,仰望文明的星辰,十年来,无锡不断深化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据无锡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宝山介绍,截至目前,无锡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5处、控制保护单位166处,面广量大,属于江苏省排名前三的文物大市。

      十年来,无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无锡大运河“一段三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阖闾城遗址和鸿山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无锡市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无锡博物院创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出版百册乡邦文献集成《无锡文库》、启动编撰《无锡史》……

      而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无锡加强了专业机构建设,成立了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扩充,为地域文明研究和江南文脉传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浓厚

      繁荣发展城市文化

      文明的火种,滋养着千年古城无锡。为了让城市的文化氛围更浓厚,在无锡,一批古宅“活”起来了。

    图片

      近日,在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明代楠木建筑昭嗣堂里,全新推出的“香楠雅集”上,无锡市锡剧院青年演员顾津瑞,用身段向游客们直观阐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锡剧的艺术特色,令沉寂已久的古建筑热闹起来。

    图片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已在无锡全市铺开并加速推进,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与此同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让二者都“活起来”又“火起来”。

    图片

      努力讲好“无锡故事”,自信亮出城市底色。

      十年来,无锡创排了舞剧《千年运河》、锡剧《惠山泥人》、民族音乐会《光明行》等40多部大型舞台剧目,《南国红豆》《英雄·玛纳斯》《歌唱祖国》等上百部无锡作品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奖,无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书法展和全国摄影展的作品数量也屡创新高。

    图片

      十年间,无锡还举办了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等一系列高规格的艺术活动。“今年是无锡大剧院开门迎客十周年,十年总计上演了2100多场演出,每年有18万到20万市民走进剧场。”无锡大剧院运营中心总监崔建彬透露,今年的太湖文化艺术季,高品质演出数量将再创新高。

    图片

      最近,从无锡市歌舞剧院传出好消息,2022年度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舞剧《10909》即将起航,讲述中国载人深潜事业走过的艰辛历程。

      “这些年,我们设立了文化艺术项目扶持奖励资金,实施‘优秀剧本孵化计划’,建立文艺精品创作题材库,创排了诸多优秀的舞台剧,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努力讲好“人杰地灵无锡故事”的同时,无锡也在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去处”。

      根据《无锡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无锡已建成108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个市级图书馆特色分馆。当下,无锡正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

      雄厚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城市的来路,烙在历史的印记中,古今相望,各自精彩。

      十年来,无锡深挖地方特有资源与历史文脉,积极打造具有独特印记的特色IP和文化符号。“喜欢逛清名桥,今天是来打卡南长街莫宅的画展。”大学生小朱说,这里吸引她的不仅是美景美食美物,更在于新旧记忆的交融。

      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琳告诉记者,十年来,景区开发出多个特色片区和特色场馆,探索“科技+文旅”,打造了运河之眼、望湖门灯光秀,“运河四季”沉浸式演出,今夜“梁”宵运河夜市一条街。2023年,随着景区周边地块的焕新和道路的贯通,街区将焕发出新的精彩,未来的运河畔,漫步式街区、城市记忆剧场、先锋博物馆等更多体现传承与创新的文旅目的地将会出现。

    图片

      十年来,优秀的影视作品中不乏无锡出品的身影。现实主义题材剧《人世间》无疑是今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这部创下央视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来收视新高、让近4亿观众“笑着笑着又哭了”的扛鼎之作,正是“无锡出品”。

      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软件园、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为载体,以影视文化制作交易、网络文化传播、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领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了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年来,无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有文化企业总数超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单位1000余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27家企业获评江苏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4家企业获评江苏民营企业30强,16家文化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或挂牌。“文化+”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产业数字化强势突破,市场主体持续丰富壮大……无锡已经成为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区域力量。

      十年来,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锡建成。作为基地内的主要企业,凤凰画材一直在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在越南、柬埔寨的工厂有1600名员工,向全世界出口各类画材产品。”凤凰画材董事长陈卫宏告诉记者,企业一边出口画材材料一边向全世界推介中国艺术家,通过协助中国艺术家参与新加坡、美国、日本的各类画展,提升了中式写意油画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和知晓度,“我们将凭借油画这一载体,让中国元素、中国技法走出去。”陈卫宏说。

      “未来无锡文化个性将更加突出,名片效应将更加明显。”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3年,无锡将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品牌,聚集一批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进一步提升“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韩玲、张月

      部分图片:无锡市政协

    讲述人:刘宝山

    近十年,是无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分有厚度的十年。“厚度”二字,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先看数量,截至目前,无锡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465处,面广量大,其中,无锡大运河“一段三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出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再看质量,十年来,无锡的文物保护利用成绩斐然,质量很高。比如,阖闾城和鸿山两大遗址,都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都建成了有全国影响力的博物馆,且正在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⑦|密度:一刻钟尽享“美好生活圈”

    图片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

      可以到琳琅满目的商超购物,可以到药店去量个血压,可以到生鲜超市买回一天的新鲜食材,还可以下个馆子、逛个书店、做个头发……

      便民网点的密度,代表着一座城市商业的活跃度。十年巨变。家门口的便民业态越来越多元、布点越来越密集,居民办事越来越便捷、省时,记录着市民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以社区居民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半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一个多业态社区商业集群,这个圈也让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织密便民网点

      “圈”出城市浓浓烟火气

      “七八分钟就可以走到楼下的生鲜超市买菜;楼下商业文化街上有书店,孩子暑期可以放在那里参加各种读书活动;不想烧饭的话街上就有好几家无锡老字号饭馆。在家门口,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滨湖区美湖社区居民王英华对便利生活甚是满意。

    图片

      王英华所在的生活片区内,经贸路、蠡美路、美湖文化步行街、望山路沿线湖滨商业街等多家商务网点店铺林立,生活气息浓厚,能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

      去年,美湖社区就被列为无锡市15个试点社区之一,开始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心中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日常所需的服务和商品皆举步即达。”王英华说,这个片区已经接近她心目中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模样。

    图片

      遍布社区周围的商业网点成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依托。

      这种“便民”的内涵不止于此,还有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的下沉,多部门参与构筑起的“一刻钟养老”“15分钟社保服务”“15分钟医保服务”等便民服务多圈融合格局。

    图片

      “你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想要办理新生儿参保。”在太湖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家住尚贤社区的群众叶先生办理医保业务。

      “以前大宝办理新生儿参保不能当场领卡,需要过一周后再去。二宝现在在这里可以实现即刻参保、当场拿卡,非常便捷。”叶先生说,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些原本需要到市、区级别才能办理的医保服务。

      作为我市首批省级医保服务示范点,在这里,报销医保、办医保卡、异地转诊、慢特病申报认定等服务事项,都可以一站式办理,便民圈“圈”出了医保办理“加速度”!

      幸福密码解析

      政策加码智能化提升

      消费不仅是外出逛街购物,还有生活的柴米油盐。

      十年来,无锡把目光锚定畅通经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从社区商业层面发力,营造让居民生活便利、消费放心的服务环境。品牌连锁便利店入驻社区,建立高效配送体系,逐步拓展餐饮、快递存取、家政服务、WIFI等便民服务项目;“睦邻中心+农贸市场”模式提升改造蹄疾步稳,菜场里开辟图书阅览室和健身房、开展直播带货营销,在保证“烟火气”的同时不断丰富功能……从家出发,步行不超过15分钟,休闲、健康、社交、娱乐等生活需求统统被满足,幸福“触手可及”。

    图片

      十年培育,为“家门口的幸福”累积起良好的基础条件。

      去年,无锡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便民、利民、惠民”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而幸福的密码不仅有政策的保障,还有数字化提升加持。

      万科社区不少商户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智慧美湖”信息服务中心内,75块大屏幕覆盖集中显示辖区293个高清视频,实施“无缝隙对接”的精细管理。

      从无锡的实践来看,能够打造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便群众办事、享受生活,得益于无锡在信息化、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通过提升智能体验,便民生活圈的应用场景也得以进一步优化和拓展,这不仅为实现便民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更让便民生活圈这样的“制度设计”匹配了为民服务的良性意愿,让为民服务在“便民”和“提质”上见行见效、行稳致远。

      密集还要立体

      软硬件发力满足需求

      “方便快捷生活圈”的概念,多年前就成为城市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当前为何又再次提出类似概念?

      十年来,我市各便民生活圈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均、设施老旧、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居民对新式书店、托育站、养老站、家政服务、维修点等布点还有更高的需求。这一次,要着力破解的重点在“社区商圈”。

      如何让市民生活得舒心、便捷,是一个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也考验着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的智慧。

      成熟小区也想要“诗和远方”!

      当前,各相关部门正根据各自分工,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发力,让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仅“密集无缺”,还要“立体充盈”。

    图片

      根据《无锡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未来,无锡将加快推进健身场馆、文化设施、体育场馆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优化便利店服务网点布局,鼓励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累计达到80个以上,全市建成区社区基本生活类服务业态平均配置率不低于80%,品质提升类服务业态平均配置率不低于60%

    图片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朱洁(图/文)

      部分图片:美湖社区、无锡市文广旅游局

    讲述人:吴凯

    最近,商务部等10部门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无锡入选,开始向国家级“美好生活圈”奋进! 十年前,“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一个目标,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年后,它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多地发挥着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的作用。我市去年组织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前社区生活圈商业业态、社区生活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满意度达到90.85%。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⑧丨精度:“高精尖”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

    图片

      电梯用的钢丝绳,先由多层钢丝捻成股,再以绳芯为中心,由一定数量股捻绕成螺旋状的绳,绳芯其实就是钢丝绳的心脏,工序上0.1毫米的探索,都是为了实现钢丝绳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家无锡企业,用60年的技术积淀带来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改变。由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子绳芯,解决了传统剑麻芯的诸多痛点,替代进口的高速电梯绳,使电梯运行更平稳,乘梯环境更安静,材料也更环保。

      这就是“无锡制造”最擅长的事:在技术上不断琢磨、不断精进,向极致不断靠拢。从2012年到2021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5万亿元增长至2.14万亿元,制造业占GDP比重达41.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9.1%上升至49.2%。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无锡在关乎国家制造业根基的“两机”、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深远海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向先进制造的最尖端进发,成为无锡制造的底气和锐度。

      “工匠精神”,对标行业极致

      陈亮是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班长、高级技师,曾获“全国最美职工”荣誉。从进企业的第一天开始,他一心扎根基层,练就研制模具精度仅为1根头发丝1/70的拿手绝活。他加工的模具,专门用于生产精密零件,而这一个个关键零部件,最终构成引领制造业潮流的“大国重器”。

      最近,陈亮在忙两个项目,其中一个是与清华大学合作的航空发动机重要零件项目。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工艺十分复杂,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能否造出高热效率、高推重比的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的标志。这次陈亮和团队研制的产品,用于“打出”发动机涡轮片上的气膜冷却孔。

      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背后是勇挑国之大器的实业抱负。

    图片

      无锡企业家在富豪榜上很低调,在“攀比”技术方面却很较真,这造就了无锡的许多“学霸”型企业。航空发动机被喻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无锡航亚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就用“最新”攻克“最难”,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已在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的leap发动机上批量应用,实现了进口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包括航亚科技、透平叶片在内的一批“实力担当”,共同构成了无锡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版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

      精益制造,敢于挑战“塔尖”

    图片

      业界评价,无锡的强是产业成片的强。以集成电路为例,2021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83.05亿元,同比增长25.5%,产业链规模领跑全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拥有A股上市公司11家,全省第一,形成了“集成电路无锡军团”。

      数据体现了规模,但强的底层逻辑是消灭短板。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装备、一代产品,高端装备和关键材料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环节,一旦受卡,整个产业将受到重创。所以即便在产业整体规模上全国领先,无锡依旧向自身相对薄弱的环节“下手”,“‘十四五’期间,无锡要在集成电路装备和关键材料领域发力,让强链更强。”市工信局人士告诉记者。

      敢于向“塔尖”发起挑战,无锡的底气来自科技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十三五”以来,我市建成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认定。到2021年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9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取得重大突破,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工信部认定、成为省内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图片

      以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无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实现新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十年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高精尖”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眼下,一场关乎千企百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在优化无锡制造的肌理,2022年无锡将完成3000家以上企业的“数字画像”诊断,新增智能制造标杆1000个。海力士存储芯片全球最大工厂、村田集团在中国最大生产基地、养乐多全球最大工厂……全国、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工厂选择在无锡扎根、生长,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2家灯塔工厂,1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敏捷工厂、黑灯工厂、绿色工厂,无锡制造不断标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专精特新”,发力细分领域

    图片

      随着无锡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个企业群体越来越引人注目——在细分领域拥有绝对竞争优势,甚至具有垄断话语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各行各业的“单打冠军”以强大的技术支撑、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构成了无锡制造业尖兵。

      目前无锡共有8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6家企业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江苏前列;50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随着无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光伏、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比例逐年提升,例如2021年获评国家级的菲沃泰科技、微导纳米科技、日联科技等企业,都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成为了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图片

      专注技术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无锡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领域,在制造业中间环节中拥有“人无我有”的技术优势。据统计,无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3%,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266个,建立研发机构199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75个。今年1-8月,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5%,超过规上工业企业14.9个百分点。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高飞

    讲述人:王燕清

    在先导智能创业之初,锂电装备市场正被国外厂家垄断,那时很多中国企业还在走低价竞争换取市场的路子,放弃产品质量在产业链低端挣扎。但我认为,这条路子是行不通的,只有专注技术和品质,才能实现国产代替进口。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⑨|温度:精心耕耘“会心一笑”之城

    图片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产业的蒸腾、基建的壮阔之上,更体现于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温度这个维度看城市,可观照当地的生活状态、文明风尚,也可看到一座城的胸怀与情怀。

      时光投射着无锡城市温度的点滴:或是小小驿站给户外工作者歇歇脚的贴心;或是居家生活小烦恼“指尖解决”的暖心;或是高温下志愿服务不辞辛劳的爱心。时光也记录下重要的“刻度”,比如率先实现全域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微幸福”民生工程、“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的实施等。

      一份份精心耕耘,让温度的暖意直抵人心,也让人们对城市多增一份感情,更加投入共同打造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彰显“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让城市更温暖

    图片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文明力量的滋养中。

      2017年,无锡携江阴、宜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持之以恒的文明城市创建,换来的不仅有荣誉,还有更加完善的城乡公厕、无障碍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更加井然的停车、出行、排队秩序,更加规范、友好的窗口服务,和人们更加平和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城市更加深厚的爱意。

      如今,11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遍布无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民惠民利民的文明城市创建,创出了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之城。

    图片

      “无锡,善。”一条短短三个字的微博迅速火遍网络,收获点赞10万+。

      时针拨回到两年前,2020年国庆节期间,一名外地网友在无锡火车站拍下一张“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照片,感动于无锡在严格防疫的同时也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着想的体贴用心。一张场景简单的照片,配文“无锡,善。”,在网络上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图片

      以人为本的关怀,打开无锡城市服务APP“灵锡”就清晰可见。

      在“灵锡”地图服务专区点击“小蜜蜂驿站”,地图上随即出现一个个紫色小蜜蜂图标,用户可根据实时位置导航至距离最近的驿站。

      快递小哥可趁着给电动车充换电的间隙,到驿站上个厕所、喝口热水;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可以用驿站便民服务区的冰箱、微波炉、热水壶等设备来热饭、添水;带孩子的妈妈们还能在母婴室安心哺乳、休息。

      目前,我市已依托各地供电营业厅、邮局、银行、商铺等网点建成了近600家“小蜜蜂驿站”,线上线下同时织起了一张方便市民群众、彰显城市温度的爱心服务网。

      提升“为民解忧”的工作颗粒度,让生活更温润

    图片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为民解忧”的工作颗粒度上。

      “91岁老人张阿婆常年独居,希望有人可以帮助她。”居民“点菜”后,市民政局动员引导新吴区艺林公益社会服务中心开展“就近就便”服务,探索打通帮扶服务空巢独居老人“最后一公里”。

      “店面路段破损失修,盼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居民“点菜”后,玉祁街道会同相关部门对海瑞路进行局部“手术”,还划设车位、设置广告插牌、公益围挡,并于去年获评市级“红榜”……“民生”两字,只有落在生活的细微处,方能触摸它的本质,感受带给市民最真切的“温度”。

      暖意的升温中,有“微幸福”的不断累积。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设想,通过市民“出题点菜”、政府“督办响应”的方式,解决好令群众烦恼的事。

      自“微幸福”民生工程开展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已征集民生事项2767件,除现场答复34件外,按照“三个一批”分类原则,交办市级职能部门297件,其中已办结293件,处理中4件;转移至市(县)区属地处理1575件,已全部办结;下发市级重点督办事项清单38批861项,已完成808件,处理中53件,满意率100%。

      暖意的升温中,有“最后一公里”的加速打通。

      今年1月17日,我市在市政府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无锡”搭建24小时诉求建议征集平台——“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专栏,全天候、常态化接受市民“出题点单”。

      推出以来,平台累计收到诉求类留言3.06万余条,办结率达96.96%。“您留言、我来办”的为民服务承诺引起了热烈反响,成为我市民生工作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传递“双向奔赴”的美好新风尚,让家乡更温馨

    图片

      城市的温度,更体现在“城”与“人”的双向奔赴里。

      无锡的温度,可观可感,见之于一城好人群像。冲入邻居家拖走着火煤气罐的“中国好人”蔡定峰,半年内两次下水救人挽回三条生命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晓君,驰援郑州免费维修水灾受损车辆的“江苏好人”李士路……近年来,我市产生了1名全国道德模范、6名(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9名江苏省道德模范、10名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以及102名(组)“中国好人”、226人(组)“江苏好人”。

    图片

      无锡的温度,还见之于无处不在的“红马甲”助人服务。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近170万,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679个。在无锡,每个月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1月是“迎新送暖”启程月,2月是“传统文化”弘扬月,3月是“学习雷锋”榜样月……崇德乐善志愿服务“一月一主题”,形成了无锡独特的大爱名片。20年不断档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受益群众超100万人。公益送考、助力紧急救援的爱心车队,走街串巷充当“城市啄木鸟”的市民巡访团,20年来不懈编织文明“无锡景”。

    图片

      历经多年努力,太湖之畔崛起一座充满温度的首善之地,一页页不断拉长的表彰名单,一桩桩感人肺腑的凡人善举,为无锡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朱冬娅、张子秋

      图片:朱吉鹏、钦嫣、@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等

    讲述人:孙敏虎

    无锡是一座充满温度的“大爱之城”,有着将近170万名志愿者,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无锡有着许多温暖的名片,“爱心车队”就是其中的一张。2005年,我加入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十多年来,跑遍了无锡的大街小巷。小到给轮胎充气、给汽车送电,大到万里接力、爱心救援,“爱心车队”一直奔驰在路上。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⑩|广度:不断扩圈向“国际化”进阶

    图片

      个人的朋友圈,体现了人与外界的链接程度。

      城市则在扩容“朋友圈”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广度的边界。

      十年来,无锡加速与全球经济“共舞”,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图片

      数字是最简洁有力的证明——

      “买全球”“卖全球”创下新纪录。2021年,无锡外贸进出口规模1057亿美元,是十年前的1.5倍。

      利用外资一直保持“进”的态势。十年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355.3亿美元,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达到240个。

      对外投资迈开大步。十年间对外投资项目累计115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9.3亿美元。

      厚植开放基因的无锡,正深深融入全球城市“朋友圈”。

      01

      广交朋友

      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5月举行的江苏省外资项目云签约仪式上,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士通过视频连线宣布计划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扩容”之后的无锡制造基地也将成为默克生命科学全球三大制造中心之一。

    图片

      招引外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活水,彰显着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以来,一大批外资项目牵手无锡。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增资20亿美元;威伊艾姆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在无锡打造高端电机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中国总部项目落地;范德威尔公司把收购的萨维奥集团中国业务和部分欧洲业务转移至无锡……他们中既有首次合作的“新朋友”,也有不少追加投资的“老伙伴”。

      “朋友圈”的国际好友数量是评估开放实力的重要维度。

      无锡现有7200家外资企业,其中有108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锡投资设立218家企业。在外商投资不断加码的同时,无锡的贸易伙伴已拓展到全世界6大洲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拓展到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

    图片

      “实现品牌走出去、工厂走出去、园区走出去,是红豆集团发力国际化、实现高质量新发展的举措。”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坦言,拥抱世界的红豆集团收获满满,今年上半年服装外贸出口签约突破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前段时间公司新推的“0感舒适衬衫”在伦敦时装秀上成功掀起了“舒适科技”新风尚;

      下属子公司通用股份在泰国投建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今年连续每月销售额突破3000万美元,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西港特区集聚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70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今年1—8月全区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7.4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

    图片

    图片

      02

      广开门路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我们经过综合考量,最终决定增资7500万美元打造产业化基地,这既是对产品前景的信心,也是对无锡发展环境的认可。”西比曼退行性关节炎细胞治疗项目负责人一句话说出了在锡扩建的重要原因。

      这些年,无锡的开放环境日益优化。

      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最佳平台。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7个,11个开发区入选省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开放平台建设提标的同时,口岸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中。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升格为“4E”机场,航空口岸累计开通104条客货运航线,较“十二五”期末增加了46条。还有一系列开放与创新的深度融合,诸如率先在全省启动集成电路供应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工作;获评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实现“应复尽复”。

      “锡引力”的提升成就了外资潮涌。

    图片

      投资超155亿美元的SK海力士项目等重特大外资项目,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阿斯利康、卡特彼勒、博世等外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了无锡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领先优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富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全新的经营管理及发展理念,有力助推了无锡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绿点科技是一家从事移动通信终端精密零部件等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近年来企业不断加码自动化、智能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单项产品附加值。在引入了苹果watch7 OLED屏幕相关重要制程产线后,更是成为该产品全球独家供货商,出口快速增长。

      这十年,无锡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从以原料性、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每天,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太阳能电池……一件件“无锡造”的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海陆空运往世界各地。

      据无锡海关统计,202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09.2亿元,增长15.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8.1%,成为拉动全市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03

      广结良缘

      企业发展韧性更强

      今年7月,远景科技集团与西班牙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西班牙碳中和进程,双方约定在西班牙建设欧洲大陆首个零碳产业园,并布局动力电池超级工厂、智能物联技术中心、绿氢工厂、智能风电装备等业务。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远景在中国创新实践的零碳产业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正加速在欧洲、澳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复制推广,未来十年将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届时每年可实现减碳10亿吨。

    图片

      资本引进来、走出去是有效联通两个市场、加快产业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招。

      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阔步“走出去”,借力海外投资快速打通内外循环之路。

      无锡利普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2020年,企业在日本布局研发中心,近两年内不断增资,今年上半年新增资金额达到2200万元。“转战海外,有利于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开发供应链和设备资源、拓展海外客户、挖掘专业人才。”企业负责人丁烜明透露,预计未来两年,海外研发机构将给企业带来3亿元销售额。

    图片

      并购向来被企业视为转型升级的捷径,在获得市场和资源的同时还能联通技术和人才,让企业用最快的速度打通内外循环之路。

      2个多月前,无锡锡产微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超百亿元价格完成对荷兰安谱隆半导体的收购。这也是今年以来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并购交易事件。本次交易完成后锡产微芯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基站射频器件供应商,并将充分受益于全球5G建设浪潮和国产替代趋势。

      跨境并购已成为无锡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重要方式。

      “十三五”期间,境外股权并购项目达到165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49个,超亿美元项目6个。

    图片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祝雯隽、印牧欣(见习)

    讲述人:陈卫宏

    这几年我们主动出海,以全球化战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外工厂着力产品生产和原材料采购;国内公司发展重心放在新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上。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成效非常明显。只有具备了国际化能力,企业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10年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生产国际化、采购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如果说以前,“世界工厂”在中国,那么现在乃至未来,是“中国工厂”在世界。

精彩集锦

  • 非凡十年特刊T01/T04

  • 非凡十年特刊T02/T03

  • 非凡十年特刊T05/T06

  • 非凡十年特刊T07/T08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①|深度:向创新更深处奋楫前行

    无锡的“深度”深几许?有个数据,或可从“深”这个维度映照城市发展。2020年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以10909米的深度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深潜器追逐的是海的深度。作为见证深潜器发展的城市,无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海”中可抵达的新深度。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②|长度:以己之“长”铺就腾飞大道

    若论一座城市之“长”,我们首先想到的定是地利。纵观中国版图,无锡通江达湖,唯独不靠海,靠什么“越洋出海”?如何取“长”补短,打造世界格局中的无锡,答案显而易见——交通!谈及无锡交通十年,不得不提及“10.79公里”这个长度,这个与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几乎齐平的数字,注定要载入中国交通史。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③|速度:跑出高质量发展“精气神”

    GDP是刻画城市成长的主要脉络,十年的数据变化,正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力写照。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行动,“无锡速度”跑出了“勇做全省发展排头兵”的责任担当,跑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精气神。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④|甜度:富民惠民酿出幸福滋味

    十年来,无锡坚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为促进共同富裕积极探索,以出色的工作实绩书写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十年间,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535元增加到63014元,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秋分时节,沉淀着春种夏忙后的充实,人们在丰收里品尝甜蜜。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⑤|靓度:“十年精绣”扮靓“一城锦绣”

    无锡,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最美的那一方,用一个现代版大禹治水的故事,浓缩了一座城对美的追求、对靓的渴望。如果把无锡比作一位女子,十年的时光流转,并未拂去她的容颜,而是越发显得明眸善睐、风姿绰约。她点花钿、描青黛,用蓝天白云妆容;她支绣架、绕丝线,以绿水青山装扮。踏着轻盈的步伐,一位浑身散发着迷人气息的靓丽女郎款款向人们走来……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⑥丨厚度:文化铸魂积淀城市底蕴

    十年来,无锡凝心聚力,围绕“打造更具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文化强市”目标,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底色,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深化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一座“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呼之欲出。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⑦|密度:一刻钟尽享“美好生活圈”

    便民网点的密度,代表着一座城市商业的活跃度。十年巨变。家门口的便民业态越来越多元、布点越来越密集,居民办事越来越便捷、省时,记录着市民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以社区居民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半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一个多业态社区商业集群,这个圈也让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⑧丨精度:“高精尖”点燃动能转换新引擎

    从2012年到2021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45万亿元增长至2.14万亿元,制造业占GDP比重达41.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9.1%上升至49.2%。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无锡在关乎国家制造业根基的“两机”、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深远海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向先进制造的最尖端进发,成为无锡制造的底气和锐度。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⑨|温度:精心耕耘“会心一笑”之城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产业的蒸腾、基建的壮阔之上,更体现于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温度这个维度看城市,可观照当地的生活状态、文明风尚,也可看到一座城的胸怀与情怀。 [详细]

  • 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⑩|广度:不断扩圈向“国际化”进阶

    个人的朋友圈,体现了人与外界的链接程度。城市则在扩容“朋友圈”的过程中,不断延展广度的边界。十年来,无锡加速与全球经济“共舞”,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