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C) 1998-2022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让无锡人的“微幸福”无微不至

  去年11月,无锡市政府首推“微幸福”民生工程。半年不到,征集民生事项446件,至今已发布重点督办事项三批计72件,前两批督办事项完成率已达92%。特别留意了一下这些列入重点督办的事项,发现确实“微乎其微”,不外乎甲小区住户隔音条件差、乙新村供水设备陈旧、丙小区的树木挡了居民家的阳光、丁路段的公交站台候车亭有点小等等,可以说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但是正是这些一件件的小事,关乎着老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它们就像一个人的神经末梢,看着细微,痛起来却十指连心。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老百姓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小确幸。

  这些事项办理过程中,梁溪区惠山街道有一个做法特别值得学习借鉴。这个街道在解决某老新村住户反映小区里缺晾衣区域的困难后,随即把辖区内所有的老新村摸排了一遍,以一带多解决晾晒难题。

  百姓点菜政府配菜,这一直接跳过“中间商”的“直营”方式,无疑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惠民的诚意和态度。但是在这过程中,提升“直营带货”的效率,还是大有文章可做。如果说,先点菜后配菜尚属后知后觉的话,能做到先知先觉应该是更上乘的服务,也是更贴心的惠民,这样的幸福,相信也是无锡市民所更加乐见的。

  这里可以举两个实例来说明。

  春夏相交时节,蔷薇花在锡城多个角落盛开。每当蔷薇盛开的时候,也是运河羊腰湾段最养眼的时节,但是在最近一次沿河步行道升级改造的时候,施工人员将驳岸繁殖的蔷薇全部清除。待路面改造完成,绿植没有及时跟进栽种,造成往日的花开胜景一去不返,也让周围居民原有的“幸福感”得而复失。

  去年底锡城某处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建设了人行天桥,大大改善了该路段行车难通行慢的多年难题。如今,天桥开通都快半年了,但因天桥建设移位的公交站台所配套的电子显示屏却还在待修之中,迟迟不见上线。如果这样的事也要百姓先点菜才能下单上菜,相关职能部门是不是反应过于迟钝了?

  迟来的幸福虽然也给人以幸福,但不期而至的幸福更能给人以浪漫的惊喜。譬如实施已有一段时间的公交、地铁换乘优惠,因其惠及面广、优惠力度大,就让老百姓有一种持久的幸福感。笔者每次上车刷卡听到一声“换乘优惠”的语音提示时,都会会心一笑。这一元钱的幸福,虽然微到不能再微,但人们仍然期盼这样的“微幸福”可以来得更强烈一些!

  (邢瑞莱:无锡市人社局)

用“实打实”换“心贴心”

  近日,我市公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20项项目清单,涵盖面广、涉及问题细,很受市民关注。不管是每年例行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去年底推出的“微幸福”民生工程,还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个“实”字始终贯穿其中,也唯有实打实地解难题见实效,把实事工作办好办实,才能更好回应群众期待,暖民心、心贴心。

  办好实事,前提是能做到察民情、重民意,需要各级各部门干部、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到现场摸摸实情、看看真相,听听基层单位、小区居民、服务对象的牢骚话、真心话,了解清楚群众到底有什么需求,带着用户思维、问题意识去制定政策,把财力用到刀刃上,杜绝走过场、搞“花架子”工程。近期,“北京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仅赚41块钱”的新闻,之所以受到网友一片点赞,就在于为政者能身临一线,通过自身体验了解外卖从业者的工作实况。各级各部门的为政者多一些这样的“走基层”经历,才能制定出更加“走心”、接地气的对策。

  梳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民生难题后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看似不大,但因为牵涉条块、部门多,以及居民利益诉求多元,想要把实事办出实效、长效必须使出“组合拳”,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套路。比如,很多老新村、安置房小区都面临着电动车飞线充电、上楼充电的难题,对此梁溪区有街道就“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小区电梯里安装阻拦系统,遇有电动车上电梯就发出警报;另一方面,在小区地面建起了电动车遮阳挡雨棚,配备了智能充电设施,改变了小区电动车乱停放的现象,也解决了居民的充电难题,可以说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为民办实事,上马一个工程容易,难的是如何做好后续的管理服务工作,解开这个症结还需要发挥出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在对老旧小区改造时,施工方都会为每个楼道安装照明灯,但因为电费分摊、收缴问题没解决,使得一些照明灯成了摆设。这就需要街道、社区做好牵头协调工作,让居民通过分工合作协力化解难题,享受到实事带来的红利。(石洪萍)

“微改造”也能出大手笔

  现在无锡不少板块在推进城市更新,其中的一些“微改造”做法受到不少市民点赞,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市民生活增加了便利。由此让人想到了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数百个微游上海系列产品,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永不拓宽的马路,走近一幢幢优秀历史建筑,发现身边的美。

  几年前,笔者参加了北京国际设计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设计服务为老城区带来的有机更新。其中,既有小心翼翼绣花式微更新,又有大刀阔斧式城市街道环境提升之举。

  应该承认,城市更新特别是老城区改造面临不少困难。但事在人为,通过“设计之笔”给老城区带来新的生机是有益的尝试。“把空间还给居民”的胡同改造,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设计师从胡同的实际出发,通过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既保留了胡同的传统文化,也让胡同的整体风格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与美观,增加了城市生活的情趣。

  再比如,说起筒子楼,很多人都会想到空间的狭小,离大自然的野趣很远。但北京对筒子楼的绿化景观改造却给人有益的启示。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让改造后的绿地小公园保留原来的“故事”,体现城市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布局、创意设计,把老城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小路的铺设、植被的选择都别具匠心,让市民在城市中也能找到大自然的野趣。

  如今很多市民都期待一些亲民的老城区改造,在留住历史的同时,也让市民离大自然更近一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说,其他城市的老城改造经验,无锡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借鉴与创新。

  让大家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无锡的老城改造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南长街位于无锡老城,是古运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不管是水系设计,还是建筑楼宇,都显得非常和谐。目前南长街已经开发成时尚街区,是外地游客了解无锡老城的一个打卡地。

  再比如,惠山古镇记载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密集的古代祠堂分布,成为锡城老城区保存较完好的街区。细心的市民发现,惠山古镇虽然经过很多次改造,但都保留了古镇的“故事”,让细节更加生动逼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设计,让城市更出彩。老城出新,“微改造”也能出大手笔,我们对这样的大手笔充满期待。

  (陶象龙:公司职员)

因地制宜解决非机动车乱停

  生活中,不少市民会选择非机动车出行,但是随之而来的停车问题又成了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使用非机动车通常是短途出行,或为解决换乘最后一公里,紧张忙碌的早高峰,市民出行分秒必争。但是在人流密集的地铁口、换乘频繁的公交站台,找到非机动车停车位并不易。因此,划定的停车区域车位一旦停满,就容易出现停在线外甚至随意乱停的现象。

  解决非机动车乱停,要有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在停车位充足的情况下,为了自家方便不顾城市文明形象随意乱停车,就需要严格处罚来提高不文明行为的犯错成本。停车位本就不足,市民不得已停在线外,仅靠处罚、拖车也只能收得一时之效。只要需求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乱停车的现象迟早会出现反复。解决人流量大、需求强烈区域的乱停车问题,根本之策还是增加车位供应。

  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可用之地本就不多,往往会划定部分人行道作为停车区域。这当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有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顾头不顾尾,非机动车停车问题解决了,但也堵了行人的路。因此要通盘考虑,既解决停车难题又不能让停车位成为新的路障。比如可以划定斜向的停车位,减少占用人行路面。

  解决好非机动车停车乱象,事关市民切身利益,也事关城市品质形象提升。从市民角度来讲,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来满足停车和出行需求。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想方设法开辟更多停车位时,也要关注到不同群体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市民的出行烦恼。(王皖杰)

建设更多袖珍公园扮靓城市空间

  闲暇时光,徜徉在江阴街头,那些不期而遇的袖珍公园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树木参天的百花园公园、绿树成荫的天鹤公园,还有带状的锡澄运河公园和大桥公园,虽说这几个公园按面积来说已属大型公园,但其带状分布出入口众多,走上几步便能领略其“三步一景”的微空间风格,吸引了许多市民来休闲健身。

  袖珍公园,也被戏称为“口袋公园”,是指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块状散落在城市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较小、分布较广的特点,配以各种绿化种植,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片片绿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同时也能满足周边居民对公园的需求,是项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

  袖珍公园虽说占地面积不大,但却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享受“慢生活”的场所,有利于丰盈市民的精神家园。石桌一两张、木椅七八条、翠竹三五簇,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花间小径,移步换景。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公园,却装满了城市的梦想。对城市小间隙的创意利用,有效满足了市民对绿色生态的向往,成为离市民最近的“诗与远方”,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江阴部分袖珍公园还建有圆亭、步道,安装了健身器材,成为市民休闲散步健身锻炼的好去处,通过举办文化演出、文艺展示、社区活动,也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袖珍公园有效地利用了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这些地块往往位于城市不起眼的地段,属于被遗忘的角落。袖珍公园变废为宝,垃圾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形象美化了。再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市井文化资源,将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融入袖珍公园的规划建设,使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袖珍公园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颗颗明珠,扮靓了城市空间,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福利,应该见缝插针多建、建得更好。

  (孙建兴: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期待无锡建设更多“最美乡村公厕”

  乡村振兴,是全面、系统、由里到外的振兴,一座座布点合理、较高颜值、干净实用的公厕,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体现和生动缩影,推动乡村厕所革命也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实事。

  我市乡村,包括地处乡村的一些景区、主要道路、大的群众性活动场所等地,还存在公厕数量不足、建设质量不高、改厕与保障供水和污水处理不够同步等问题。如,一些郊外开发不久的田园花海、河湖岸线、观光步道等,包括公厕在内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到乡下果园采摘、郊游踏青、野外露营,公厕数量质量普遍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从整个乡村的布局来看,位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公厕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另外,厕所革命在乡村的整体推进还相对较慢,一些村(社区)的公厕管理有待加强。

  推动农村厕所革命,需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将公厕建设同步纳入农村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到与保障供水和污水处理同步建设,与避雨亭、停车场、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深入调研,做到因地制宜,紧密结合人口数量、景区性质、田园风貌、地域文化等,科学布局,设置既具有亮点特色又符合本土实际、既具华丽外表又有实用功能的公厕。公厕建易管难,要精细管理,落实属地责任,定期对公厕进行检查、维护。同时,还要将公厕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并加大宣传,通过开展“最美乡村公厕”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厕建设和管理,把好事办好。

  在乡村公厕建设中,还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一些好做法。比如,西安市灞桥区推出多座最美乡村公厕驿站,并利用驿站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河南省荥阳市在通往各镇的主干道上打造整齐划一的公共厕所,这些公厕不仅为人们提供一流的如厕环境,更成为展示乡村美丽人居环境的和谐画面。期待在美丽无锡建设中能有更多兼顾实用性与设计感的乡村公厕出现,为推动无锡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全面振兴增砖添瓦。

  (李 杰:惠山区政协办公室)

办实事勿因事小而不为

  近来,市城管系统通过“小切口”,积极开展早餐车、门头店招、综合体周边市容秩序专项整治,推进停车秩序、生活垃圾收集、城市快速环线两侧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但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有些单位却爱挑“高大上”的工程干,非要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认为这样才能受到上级关注,才能取得明显的成绩,而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难事愁事,却视而不见或选择性忽略。这与为民办实事的初衷背道而驰,导致了活动最终表面热闹,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淖。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重温党史中涵养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而办好一件件实事、解决一个个问题,则是检验初心使命、展示责任担当、擦亮为民本色的重要标准。有一些日常之事,如机动车占道违停、生活垃圾“围城”、电瓶车充电难等,看上去不算大,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小事”,其实更需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群众办实事,绝不是要去搞应景工程、追求轰动效应,也非一定要干出惊人的壮举、漂亮的大事,而首先应立足实际,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入手,优先办好群众反映的一件件眼前事、具体事,这些事通常不大,甚至很琐碎,但却是时刻影响群众工作生活、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勿因事小而不为。不要认为这些事微不足道、不显政绩,因而就不以为然或置之不理,其实,往往就是这些琐碎微小的事最能直抵群众的心灵深处。关注民生“微项目”、实现群众“微心愿”,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办好一桩一桩的实事,才能慢慢地积淀出“鱼水深情”,才能不断筑牢群众的“幸福底线”。

  小事不小,要做好也需下一番功夫。要沉下心、俯下身,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坚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开门问策、问需于民,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努力办好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的每件小事,以小见大,聚少成多,最终让群众满意。比如,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工作实际,注重办好一件件为民小事,开展了“3·15”志愿者服务田间日活动、“办实事、保生产”农机优质服务保障实践活动等等,事虽不大,却实用管用,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当然,办实事绝不是仅仅只为群众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琐事,各级各部门还应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把握和处理好“大”与“小”、“远”和“近”的关系,做到既要甘做“小事”、也要能成“大事”,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谋长远之计。通过办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小事实事,久久为功,积沙成塔,再推动落实一件件大事要事,从而真正做到务求实效、服务为民。

  (田 路:无锡市市农业农村局)

在学党史中提升办实事质量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备受群众关注,目前市级层面及各板块陆续公布了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很多事项都直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很关心这些切身利益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高效解决。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党史是宝库和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办实事的质量。

  厚植初心,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温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使我们进一步明白,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与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历史,当你真正从内心深处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时候,就会更加饱含深情地为群众办实事、设身处地为群众解难题。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做一件事情,有了情怀的加持,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更有温度,这也会让“办实事”本身具有了“灵魂”。其实,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能切身感受得到的。即便是刚性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用柔性的方式来办理、去诠释,使彼此在达成共识中加深理解,增进互信,就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和问题。

  激发动力,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力度。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百年非凡历程,锤炼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的风骨和品质。置身于如此宏大的叙事之中,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等相比,今天的我们,理应传承好“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以钉钉子的韧劲,持之以恒、一着不让地推进各项“办实事”项目往深里走、向实里行,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解决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需要如此,破解高质量的发展难题,也必须如此。

  汲取智慧,进一步提升“办实事”的精度。“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精准把握战场态势的经典案例。就我市而言,改革开放初期,原无锡县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一包三改”经验,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苏南模式的大放异彩。现如今,许多显性的问题都得到了化解,许多面上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提升政策的精准度。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百年党史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沉浸其中,我们可以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满怀激情又脚踏实地地把当下的工作做好,早日把美好图景变成现实。

  (杨伟松:无锡市民政局)

为民办实事不要遗忘旮旯角落

  宜兴市万石镇茶亭小区的主干道,直通与小区毗邻的机电产业园,经常有运货的卡车走近路出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镇职能部门在入口处安装了警示桩,设置了供居民和小车进出的安全道口,卡车将无法再从居民区通行,从而消除了卡车进出带来的安全隐患,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点赞。由于卡车通行存在盲区,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该镇防患于未然,筑牢安全篱笆墙,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安装警示桩和设置安全通道,虽然是件小事,但却折射出政府的为民情怀,暖心贴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旮旯村庄和背街小巷,缺少路灯,有些道路坑坑洼洼,这些地方的群众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亟待提升。政府部门在办微实事时,要多听听当地群众的意见,将市民急需办的揪心事抓紧办好办实。办实事应当既要“面子”,又要 “里子”,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统筹兼顾,制订规划分步实施。不要遗忘了旮旯村庄和背街小巷,要让这些地方靓起来、美起来,提升居住在这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盏路灯、一条安全通道,这些实事尽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连着群众的心,是群众所急所思所盼,职能部门久久为功努力多办微实事,就会凝聚起齐心奋进的磅礴合力。

  (卢俭幸:宜兴市万石镇党建工作办公室)

从增设公共休闲椅看“绣花功夫”

  当前我市多个板块正在开展老旧社区改造、环境整治,这是关系到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如何把钱花到刀刃上,切实解难题解民忧,是衡量社区改造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惠山区新惠苑小区近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辖区主干道、广场、居民纳凉处等公共区域增设“彩虹休闲椅”,解决了拆迁安置老新村居民多年来公共休闲休憩设施缺乏的难题,给居民做了一件好事。

  老新村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小区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不少老新村居民是相识多年的老邻里,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一些公共休闲设施的需求就更迫切。比如休闲椅问题在新建商品房小区几乎不存在,对忙碌的年轻人来说也算不上是大问题。小区没椅子,就家里待;社区有事,微信群交流。但老小区有特殊的生活氛围,老年人有自己习惯了的起居方式,更渴望身边有公共休憩场所,更期盼有串联传统邻里关系的平台。实际上,包括休闲椅在内的老小区各类公共设施是否设置完善、使用良好,不仅体现着城市文明的微细节,也反映出城市管理的真水平,因此这次新惠苑小区在公共场地增设休闲椅,是因地制宜,针对居民需求而提出的现实解决方案,体现的正是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的“绣花功夫”。

  “绣花功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以往一些老旧社区居民经常把搬家丢弃的旧沙发、旧椅子留下来摆放在楼道口等公共区域,有的甚至摆在绿化带内,由于这些椅子几乎都“缺胳膊少腿”,既不美观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小区内因地制宜增设公共座椅,在解决居民休闲“刚需”的同时,还顺便从源头解决了老旧小区乱堆放的环境脏乱问题,小区容貌、景观为之有明显改观。这些“彩虹休闲椅”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交媒介的作用。一方面,拆迁安置小区老邻居多,不少老年人平时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是空巢老人,他们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情感需求。“彩虹休闲椅”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也多了一处宣传开展社区工作的基层治理“微阵地”,居民坐一坐,聊一聊,让各种社区小矛盾在休憩闲聊中及时发现消解,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放大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几何效应。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用心用情用力、久久为功。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严格的管理执法是必要的,但要坚持常态长效,树立惠民利民的理念,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无疑是基础,最重要的是,建后的日常管养维护必须要跟上。从这点看,目前设置“彩虹休闲椅”,展现出好效果,只是“绣花走线”的第一步,如何在日常使用维护中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还需好好下一番不断“磨针引线”的长期功夫。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花开而知天下春。给老新村增设“彩虹休闲椅”就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面对城市管理中的治理难题,我们期盼更多地方、更多部门拿出更多“绣花功夫”,标本兼治、精准施策,让城市环境更宜居、社会更和谐、人心更舒畅。

  (苏 纯:无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支队)

微更新也是“大民生”

  近日,雪浪街道雪新苑小区更新辖区休闲健身广场,增设了多个残疾人坡道,便于残疾人朋友出行。这样的微更新项目虽然没有大动筋骨,却能因地制宜,巧用绣花功夫解决市民遇到的现实困难,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值得点赞。

  城市中的各种设施会不断磨损、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影响市民生活。比如,损毁的盲道、街道的死角、老化的楼梯扶手等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会影响到市民的生活体验,甚至给一些特殊群体造成不便。微更新就是要通过点滴的改善让老旧街区变得有色彩、有活力,让市民更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相比于大的工程,微更新是一种更加精准的改造方式,工程量小、施工速度快、总体成本低,因而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去年11月,无锡首创“微幸福”民生工程,从公交站台加装遮阳棚到公共厕所出新,从道路标识牌更新到小区集中晾衣区更新,每一项都关乎市民的生活质量。正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微更新,市民才有更高的生活品质,城市才有更美的空间环境。

  城市应是有温度的,一座城市往往能因为微更新释放的善意温暖起来。不管是新城区的快速建设,还是老城区缓慢更新,都不能忘了人是城市的主体。时刻关注市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才能获得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让为民工程真正惠民利民。 (王皖杰)

以问题为导向,办好百姓身边事

  下水道堵塞、停车场地面损坏、人行道砖块破裂、窨井盖盖不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乎老百姓的“微幸福”。我市通过线索查核、论证调研,将这些微小事情纳入“微幸福”民生工程,形成重点督办事项清单,并转移至相关职能部门限时答复、办理,切实做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微幸福”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前两批重点督办事项基本完成,包含户外道路标识牌更新、公园健身器材修缮、小区集中晾衣区改造等,较好地满足了百姓诉求,形成了比较好的反响。

  “微幸福”民生工程十分必要,一方面,对老百姓来说,幸福感不仅来自重大基建工程的竣工,也来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件琐碎小事。这些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比如,小区内路灯损坏后一直得不到维修,就会影响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比如,路边停车位未能划定好,自然会出现乱停车现象。我省有些城市在市区十字路口安装了遮阳挡雨棚,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得益于遮阳棚的遮风挡雨,百姓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的行为大幅度减少。遮阳挡雨棚这一民生小事,反而成为了文明新风景。

  政策再好,也需要落实落细。“微幸福”民生工程落地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完成拟定的重点事项清单是“规定动作”,相关部门不能满足于此,而是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正在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思考哪些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是可以预防和提前解决的,在这过程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奔着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抓落实,精准发现问题,深入检视问题,把与老百姓离得最近、最能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便利的小事办好。

  (孙一凡:宜兴市丁蜀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

洞察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去年“改造蠡湖大桥南面跨线桥桥梯,增设桥梯扶手”被纳入无锡市“微幸福”民生工程首批重点督办事项清单。经踏勘、设计、论证、施工,桥梯扶手现已安装完毕,新安装的扶手牢固又美观,既解决了因推坡道影响步行市民与护栏距离稍远的问题,也解决了梯道内侧无扶手问题。增设桥梯扶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折射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

  不管是城市治理还是城市设计,都要有服务意识。很多问题看似难解,背后的原因往往是人民群众的某些需求得不到关注。比如停车位不足,乱停车问题就会屡禁不止;缺乏充电设备,电动车上楼充电、飞线充电就容易反复出现。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必须带着服务意识才能练就一双慧眼。洞察问题背后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城市治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提升服务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城市治理中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通过更亲和的方式,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让原本不便的设施更加亲民。就像在原来基础上增设桥梯扶手,解决了梯道内侧无扶手问题,大大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

  人性化的宜居城市,在细微处都透露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从垃圾分类到菜场改造,从城市家具到道路交通,城市治理的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是细微处,越是看出是不是以人为本;越是细微处,越是能传递出城市治理的温度。小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一样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热爱和归属感,不是因为高楼广厦,而是最寻常的生活点滴。正是这些最普通的衣食住行,构成了城市的精神气质。善于从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个细微的问题,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带给人民群众更多幸福感。(王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