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环形反光条的雨伞,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吸附在车上,遇到光会反光,可以起到预防二次事故的作用
近期,无锡高速一大队民警卢东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原来,在一线工作的他,受平时处理的一起事故触动,发明了一种多功能交通安全伞——伞面上有圈反光条,能保障行人在雨夜行走时很好地被汽车驾驶员识别,有效避免交通事故;还能“贴”在汽车上,用于高速公路上的临时停车提示,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雨夜事故不少,他用心想法避免
33岁的卢东当交警近10年,琢磨这把伞却有好几年时间了。最早是受2007年一起雨夜事故的触动——那天晚上7点多,下着雨,在三阳广场附近,一名行人在过斑马线,这时驶来一辆出租车,车灯灯光不亮,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而行人以为出租车会减速,并且还加快了脚步。结果,出租车撞倒了行人。卢东参与处理了这起交通事故,这让他联想起了之前已经处理过不下10起雨天行人过斑马线被车辆撞倒的事故,“交通事故中近1/3发生在雨夜,这和驾驶员视线受影响有极大关系。”从那时候起,他就思索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雨夜乃至雨天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一年后,又是雨夜,在北塘区,一名少年下自习回家路上被渣土车碾轧身亡。“雨天视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渣土车车窗视线比较高,而小朋友目标小,驾驶员没有看见。”卢东说,这起事故更让他意识到青少年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就这么在雨夜出行,会有巨大安全隐患。
时间推移到2011年,推翻了好多构思后,卢东把解决问题的“出路”放到了最简单普通的伞具上——在雨伞上增加反光条,同时兼顾雨伞的外观好看。3年后,这款能让持伞人在雨夜行走更安全的多功能交通安全伞定型了——无论哪个方向的车辆开来,驾驶员都能看到伞上明晃晃的反光条。
增加伞柄吸盘,高速上显“身手”
除了防止雨夜交通事故,这种伞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伞柄末端有个吸盘,可以直接吸附在车身上。这样如果该车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可立即将伞吸附在车身后,利用伞面上的反光条,警示后面来车。
卢东告诉记者,增加这个吸盘也是源于自己发现由于没有很明显、易识别的标识,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二次事故。他说,在高速公路上,很多汽车发生故障后,车主还没来得及做处理,二次事故就发生了,即便设置了三角警示牌,其能见距离有限也帮不上大忙。
为此他给多功能交通安全伞增加了伞末端的吸盘,这样伞面大于三角警示牌,而且反光条是环形,即使在转弯路段也能给后方车辆清晰反光提示,可降低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伞头设置了集水器,使用者收起伞将伞倒置后,伞上的雨水不会滴落在地面上损坏地板,雨水会流到集水器里。
卢东告诉记者,目前有很多厂家对他的这款多功能交通安全伞有兴趣。他也对这款伞的市场前景很有信心,但他想通过4S 店,免费赠予买车者,“这个伞功能很多,安全提示功能最重要,但不会很贵,我希望它能跟普通伞一样,走进寻常百姓中。”
(记者 李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