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以老助老"新模式——"堂食+外送"打通老年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

05/23

08:0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陈大姐,午饭来了!今天的红烧肉炖得烂。”20日中午,家住滨湖区马山街道峰影苑126号的80岁高龄独居老人陈正慰像往常一样,迎来了熟悉而又特殊的“送餐人”宋鹏贤。熟悉,是因为老宋也居住在峰影苑,与陈老本就是“熟面孔”;特殊,源于老宋自身也是一位67岁的“低龄老人”。“低龄老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高龄老人”居家养老得到更多帮扶照顾,这种“以老助老”新模式正逐渐融入湖湾老年助餐的日常。

  从去年开始,马山街道陆续在社区推出为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虽然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但还有不少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以及失能失智等特殊群体不便到餐厅就餐。为了让更多老人在吃饭问题上不用劳神费力,5月9日,峰影社区发起成立了“金色暖阳”志愿服务队,无偿为辖区符合条件的老人上门送餐。成立20多天来,服务队已招募到宋鹏贤、王菊香、程晓蓉等3名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他们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66岁,每周一至周六中午轮流为辖区3户家庭共5名高龄老人送餐,积极奉献爱心。“因为住在一个社区,大家都比较熟悉,又都是老人,不仅有共同语言,沟通起来也顺畅。”峰影社区党委书记宋华杰告诉记者,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筛选,身体、心理状态比较好,有一定能力又热心社区事务的“低龄老人”,前期社区还专门组织了道路安全知识以及志愿服务条例培训,让高龄老人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志愿服务。

  20日是宋鹏贤固定送餐的日子,上午10点半,他早早来到餐厅,跟工作人员一起把打包好的饭菜装进保温袋,并仔细检查了保温拉链。“我们老人都喜欢吃热乎一点,所以每次我都会检查保温袋,防止饭菜变凉。”老宋说。10点40分,记者跟随老宋从峰影幸福餐厅准时出发,第一站便是陈正慰老人家。陈老平时独自居住,上半年由于一场意外摔伤了右腿,导致行动不便。进门放好餐食,老宋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趁着用餐时间陪陈老聊了会家常。“自从腿脚不好出门也少了,现在宋师傅每次来还陪我说说话,家里都热闹起来了。”陈老说。告别陈老,宋鹏贤立即赶往第二站——同在峰影苑28号楼的郑友根家。郑老和老伴儿今年88岁,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两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老宋将餐盒交到郑老手上后,又跟往常一样询问了两人的服药情况。老宋告诉记者,老年人忘性大,所以每次来都会提醒老郑夫妻俩按时吃药。离开郑友根家,宋鹏贤又赶往最后一户送餐去了。记者注意到,相比年轻送餐员的“风驰电掣”,老宋骑车的速度要慢上不少,不时有电动车从身旁超车,等3户人家全部送完回到峰影餐厅时,时间已将近12点。老宋告诉记者,骑得慢一点,不仅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更是确保能够将每天的午餐安全送到高龄老人身边,让他们吃得开心、放心。

  据了解,“金色暖阳”志愿服务队成立20多天来,一件红马甲,一辆电动自行车,一个保温箱,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银发骑手”们用热气腾腾的饭菜,温暖着老人的心。“堂食+外送”不仅打通了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探索出一条“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以老助老”新模式。(邵旭根、徐啸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