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唤醒老街巷|蜀山古南街:紫砂发祥地

2024

04/26

09:1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宜兴具有享誉世界的“陶都”盛名,绕不开蜀山古南街。这里是紫砂的发源之地,有着七千年制陶的历史。老街位于宜兴丁蜀镇,北依蜀山、南临蠡河,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许下“买田阳羡吾将老”心愿的“第二故乡”。

  陶式生活

  蜀山古南街从小方窑红砖烟囱起始,一直延伸到蜀山大桥。这里积淀了丁蜀深厚的紫砂文化,陶式生活近在咫尺:沿街商户默契地将陶土晒在老街青石板路边,瓮头和废旧陶片砌成的矮墙随处可见,甚至老街居民使用的水井都是由烧坏的陶缸嵌套而成。今年77岁的郭荣君,在老街上生活了一辈子,他回忆说:“以前大家都捡废陶片砌墙,比砖头便宜!”明清时期,蜀山古南街因蠡河这条水运航道和紫砂文化而繁华,成为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在漕运衰落的当今,这里依然借力紫砂文化坐拥兴旺的人气。

  从繁荣到沉寂到再繁荣,老街改造过程拒绝过度商业化,将现代功能需求和传统紫砂文化充分融合,宽仅三四米的老街保留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老街入口处蜀山东肆咖啡厅就由原住民经营,形成现代的“前店后坊”,前面售卖咖啡、饮品,后面是主人的陶艺工坊。老街的陶式生活结合“芳香冠世”的阳羡茶锦上添花,零星分布的茶馆、咖啡馆、面馆、紫砂DIY体验馆场景,体现出紫砂文化百年熏陶下的艺术品位和老街慢生活的脉络。

  紫砂源头

  从明朝开始,中国制茶工艺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开始崇尚饮茶,喝茶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关联起来,因此人们对茶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紫砂陶应运而生。蜀山古南街形成了专业的紫砂陶产区和商贸集散地,成为当时最大的紫砂壶产销街镇,也逐步形成了依山傍水、有街有窑、前店后坊的格局。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蜀山各地商贩云集,小山村宛然大都会,民国时期,宜兴紫砂五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屡获大奖。

  老街入口处竖立着一块石碑,记录了清朝光绪年间乡人捐款修路的名单,郭荣君指着现在游客脚下的石板路说:“清朝的时候这里就不是泥巴路了,现在路上铺的还有很多是清朝的石板。”当年老街繁华的印记,在改造中修旧如故,沉淀至今成了一道古朴厚重的风景线。

  大师摇篮

  仅长370余米的蜀山古南街,汇集了几代数十位紫砂大师,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等。漫步老街,每走三五步就能遇到一处名人旧居,这部分房舍少数作为展厅供游客参观,大部分更加鲜活,以紫砂工作室的形式存在。

  如今,老街仍然在哺育一代又一代紫砂匠人和陶工。当前,街上光是与紫砂相关的商户就有百余家,在老街做坯十数年的手艺人高建洪说:“2016年整修以后,这条街环境相当好,好多大师和商户都回来了。”老街上卧虎藏龙,源源不断产生的新匠人延续着老街的紫砂文化。

  2023年,蜀山古南街所属的蜀山街被评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如今,游客来到蜀山山麓下的古南街,用上好的紫砂茶具泡一壶阳羡茶,就能轻松享受苏轼向往中“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生活。

  (孙妍雯/文 张轶伦/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