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把“大国粮仓”筑得更牢,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2024

04/22

09:43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4月20—21日,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强全产业链监测预警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4年,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报告》显示,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比上年增长1.3%,2024年在稳面积、增单产有利政策支撑下,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7.04亿吨,比上年增长1.3%。然而,近年来,极端天气持续威胁全球农作物生产,加之受地区冲突影响,给全球大宗农产品供给带来较大波动,国际农产品市场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我国而言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必须立足耕地资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去年4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我国有34.6亿亩森林,有数以万计的森林蔬菜、果树、油料、动物等食品资源;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草原大国,草原不仅可以供给优质的畜产品,还可以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我国还有内陆2700万公顷的淡水养殖基地和近海4.73亿公顷的海水养殖空间,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深耕“金色粮仓”和“蓝色粮仓”,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为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笃定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中国自信。

  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耕地有限,技术无限。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近年来,随着北斗导航、无人机、5G、云计算、AI智能等新技术的竞相涌现,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智慧管理,让农民“慧”种地,数字农业,让农民有奔头。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深挖耕地产能,更好实现藏粮于技,田间地头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无人机播撒农药、“种田管家”打理水稻、农技专家在线看田、掌中宝云端种菜,借助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还生产效率低下的传统农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赋能的现代化智慧农业模式,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筑牢守好天下粮仓,是另一种金戈铁马。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多措并举,始终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始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好科技赋能关键一招,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把“大国粮仓”筑得更牢,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张恒)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