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建校4年,外提颜值,内练气质,这所小学打造师生成长的“幸福园地”

2024

04/12

12:3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我们的学校成了花园啦!”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二(1)班学生陈若涵在学校农学园亲手种下绣球花后,期待起了未来校园花团锦簇的样子。今年以来,天一二小除了万株向日葵,又陆续种了樱花、海棠、榉树、紫藤、石榴树等许多植物,今年,100株爬藤蔷薇也提上了种植日程,校园颜值将继续提升。自2019年明确独立建制至今,天一二小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外提颜值,内练气质,成长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花与船:打造学校的特色名片

  2019年9月,前身为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阳光校区的天一二小明确独立建制。“学校最初没有完整的设计感,只有最简单的楼与树。当时从外眺望学校,如同一个‘厂房’。”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季玲说。

  校区变学校,面临硬件设施落后、文化建设空白、骨干教师偏少等诸多问题。“校长的一个核心本领就是能够给这个学校量身定做适合它的发展规划。”季玲在聆听过一位名校长的发言后,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她开始在天一二小这张“白纸”上描绘新图景。

  要完成有意义的“二手房改造”必须首先明确学校气质。天一二小学生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十多个民族,季玲希望学生能迅速凝聚起来,成为积极、阳光、健康的新时代好少年,这时向日葵走进了她的视线。

  当时正值校园环境建设之初,学校在校园一角开辟占地约4亩的金葵园,带领学生种上了万株向日葵。每年10月,花儿与少年构成了校园最美的风景。“向阳而生,做精神明亮的人”,这句话也成为学校的精神引领,被镌刻在校园最醒目的一角。“朵朵葵花向太阳,就代表着青少年们要永远跟党走,也提醒广大教师时刻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季玲说。

  2021年6月,一艘船“驶”进了天一二小,“天一水·西漳船·少年志”九个字成为学校的文化地标。采访获悉,天一二小地处锡澄运河畔,原先为一个渔业村,水域丰富,西漳大船的建造地就在附近。因此,天一二小邀请西漳大船制造工匠章桂兴成为校外辅导员,他打造的西漳船船模在学校5号楼大厅落地。“扬帆起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围绕船,我们能为学校写的故事还有许多。”季玲说。

  如今,花与船的元素已经融入了天一二小校园的各个角落。走进学校就能看见以船帆为轮廓的巨大雕塑,意味扬帆起航,它的身后就是“书海泛舟”主题广场。学校地面上绘制了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水系示意图。学生的一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中都能找到花与船的身影。

  ●内外兼修: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修建新操场、翻建围墙、改造食堂和演播厅、新建融合教室、校园电视台和科创宫等功能教室、打造校门口的幸福空间……四年来,天一二小的校园工程一直在进行中,“硬件不硬、软件太软”的情况逐步改善。

  天一二小能振翅飞翔,还少不了人文和科技的两翼。去年,天一二小被评为无锡市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季玲曾被选为惠山区全民阅读推广人,她带领学生参与“四个一”阅读行动,并在校园建设期间融入诸多阅读元素。此外,学校从建校之初就开始布局科技特色教育,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升级各类硬件设施,连续4年招聘科学老师。目前,学校已经是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和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

  在天一二小大队辅导员张爱明眼中,2022年到2023年,学校实现了质的飞跃,前期的努力带来了丰硕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主题活动等都做到了一盘棋考虑,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据悉,该校《涵育和美学生文化的“小候鸟”儿童集群式成长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和美乐群:阳光娃集群式成长行动》升格为省级品格提升工程,以《基于“船文化”大概念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申报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

  与学校共同成长的还有教师队伍。从一名数学教研组组长到学校教导处主任,钱炼的成长轨迹与学校的发展轨迹几乎重合。她接连获评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学员、无锡市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于去年成为无锡市教学能手。“在天一二小的4年里,学校每天都有新变化,我每天都有新进步。”钱炼表示,自己的故事是学校所有老师发展的缩影,目前学校许多青年教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学校的未来值得期待。

  现在的天一二小校园除了10幢教学楼,还打造了10个校园景观。“4年里,学校每一处变动都是为了让办学理念根植其中。”季玲表示,建校之初,她就提出了一个朴素的建校理念,那就是让学校成为家园、学园、乐园、花园、“E”园,未来将为之继续奋斗。(杨涵)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