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首页推荐 > 正文

以“无事业不产业”的理念兴事业强产业

2024

04/07

07:3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一场马拉松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亿元;一部电影不仅拿下数亿元票房,还掀起取景城市文旅热;智能护理机器人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难题,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渗透,社会事业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涌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这也启示我们,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应确立“无事业不产业”的理念,强化产业思维、市场思维,挖掘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潜力,在高效满足多层次社会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民生和经济、事业和产业互促共进。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体育、文化、旅游、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到市民切身利益,是打造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事业涉及领域多、不同群体需求多样,单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事业领域提供的公共服务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每一个人从出生、入学、就业、休闲到医疗、养老等,每时每刻都需要公共服务,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蕴藏无限市场潜力。比如,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3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养老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养老”步入“享老”孕育着巨大商机。因此,办好社会事业应确立“无事业不产业”的理念,以事业需要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撑事业进步,用好政策机遇,找准市场锚点,推动场景创新,更好地撬动市场资金活水,在提供多样化、高水平公共服务的同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兴事业强产业,要抢抓政策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被确定为国家战略,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国家体育总局今年将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促进和扩大体育消费。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在文化、体育、养老等赛道拼抢发力。无锡要顺时谋势、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布局、精准把握机遇,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有针对性出台社会事业领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争取落地一批试点园区、项目,更好地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实效。

  兴事业强产业,要找准市场锚点。社会事业不少领域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而市场资金具有逐利的考量,政府和企业要一起进行研判,立足城市资源优势和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找准市场锚点,即找准目标人群所需和市场专业力量所长的结合点,在解难题惠民生中以点带面延长产业链条。比如,养老产业机遇无限,但“掘金”并不容易。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老年人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养老,高龄、失能老人居家养老不仅生活质量受影响,也拖累其他家庭成员。物联网产业是无锡的地标产业,无锡还拥有通用电气医疗这样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不妨鼓励企业在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多功能电动护理床等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上发力,帮助高龄、失能老人解决护理难题,也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无锡还可立足山水资源优势开发旅居养老产品,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做强银发经济、绿色低碳经济。

  兴事业强产业,要推动场景创新。社会事业领域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仅进行物质消费,更注重精神、情感消费,乐意为个性、社交、自我展示买单,这会“倒逼”企业进行场景创新,用时空环境的变换带来更多新鲜感,让消费者在找到归属感、情感共鸣中进行多次消费。比如,锡马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同类赛事的顶流,就在于用足山水资源和樱花这两个无锡优势要素,把“最美赛道”作为最大卖点,吸引国内外众多跑友体验“人在画中跑”,每年带来数亿元经济效益。做强赛事经济,无锡要不断进行场景创新,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换为经济增量。同理,挖掘文化产业细分赛道的商机,也需要进行场景创新。无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影视制作企业,应鼓励企业在“影视+”“演艺+”“游戏+”等领域发力,推出一批带有无锡印记、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爆款产品,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政府财力有限,而发展事业无限。社会事业是没有终点的长期工程,期待无锡在社会事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前景明确的潜力产业,丰富和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事业和产业同频共振。(石洪萍)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