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锡全年人均消费奶茶127.7元 梁溪区奶茶、咖啡、甜品消费规模全市第一

2024

03/28

08:1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今天,你喝奶茶了吗?”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奶茶、咖啡、甜品等美食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心情不好来个小蛋糕”“周末打卡网红奶茶店”“打工的一天从冰美式开始”等行为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奶茶、咖啡、甜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都市白领的社交生活必需品。

  近日,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会同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分析团队,依据无锡市统计局、美团及大众点评相关数据,从奶茶甜品的视角分析无锡市青年人群聚集趋势及经济发展情况,从数据层面看看无锡有多甜。

  不愧是“甜都”

  本次大数据报告抽样分析无锡市7个行政区甜点饮品门店(面包蛋糕、咖啡厅、奶茶饮品、中西甜品)的消费群体、营业额、数量、价位及分布情况。

  从消费品类看,无锡奶茶类消费最为火热。无锡奶茶消费占甜点饮品整体消费比重为51%,咖啡消费占15%,中西甜品和面包消费占34%。2023年,无锡市奶茶甜品消费规模33.04亿元,居江苏全省第三。

  通过江苏省内3个主要城市南京、无锡、苏州的奶茶、咖啡、甜品消费额占比可以看出,无锡市消费者对奶茶饮品有着明显偏好。苏州市消费者对咖啡饮品有着更高的喜爱,咖啡消费占比在3个城市中最高。进一步分析细分消费领域数据可以发现,无锡奶茶人均消费额超过苏州。无锡全年奶茶人均消费额约为127.7元,苏州约为124.1元;但无锡咖啡人均消费额则低于苏州,无锡全年咖啡人均消费额约为208.7元,苏州约为233.6元。这反映出无锡青年人群更喜欢带有休闲娱乐属性的奶茶。

  蜜雪冰城、一点点、茶颜悦色……不管是全国连锁还是地区品牌,都凭借着各自的特色在无锡占有一席之地,满足着不同人的味蕾。“我最近喜欢中式奶茶,像霸王茶姬、茶颜悦色都是我经常会点的。”95后上班族黄舒琪告诉记者,正在减脂的她喜欢点纯茶加奶的组合,感觉更健康。而偏爱果茶的范珂伽则十分偏爱草莓味奶茶,“现在正是草莓的季节,点上一杯,大口大口嚼果粒的感觉太爽了。”除了口味,采访中,“是否有联名包装”“热量怎么样”“是不是新口味”等因素也是年轻人选择奶茶时考虑的因素。

  客流带热饮品消费

  数据显示,梁溪区的奶茶、咖啡、甜品消费规模全市第一;锡山区的奶茶、咖啡、甜品的消费增速全市第一。

  调研得出,无锡市商圈总数为203个,其中奶茶、咖啡、甜品订单量排名前十的商圈分别为恒隆广场、宜家、五爱路、惠山万达广场、梅里古镇、丁蜀、海岸城、太滆路、万象城、太湖广场10个商圈。三阳广场地铁站作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地铁站,共建有27个出站口,繁华的商圈为梁溪区带来了大量的客流量和对自制饮品的极大消费需求。在三阳广场地铁站,随处可见拿着奶茶、咖啡逛街的年轻人。

  青年群体是主力

  你在什么时候会想喝奶茶?很多人选择了办公场景。通过对无锡市2023年全年奶茶、咖啡、甜品消费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消费时段以及消费方式的分析,侧面刻画出无锡市以青年群体为主的消费画像:无锡市奶茶、咖啡、甜品的消费者特征高度相似,18-35岁年龄段内的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中的女性群体是消费主力军。数据显示,无锡市该品类消费者62.8%为女性,且58.4%的消费者为上班族,超过75.3%的消费者在18-35岁年龄段内。

  从消费形式上看,无锡奶茶、咖啡和甜品的主要消费形式为外卖配送。消费奶茶、咖啡及甜品的消费时间反映出青年群体的需求差异。咖啡订单集中在早上8点到下午3点之间,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生理上的提神醒脑”,一日之始的早上8点和容易犯困的下午1点是日间咖啡消费的高峰。奶茶订单和甜品订单消费则覆盖中午11点到晚上8点之间,消费时段长达9小时。其中,奶茶消费主要发生在午饭、下午茶和晚餐场景;甜品消费主要发生在下午茶、晚餐场景。“下午茶已经成为我们办公室小伙伴们的习惯了!”采访中,95后濮玲玲表示,下午茶是身边朋友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在办公室更是成为了社交方式,“谁升职了就会请客喝奶茶,或者周围开了新的甜品店,大家也会凑单尝一尝。可以说是同事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采访中,和濮玲玲有着相同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因为奶茶、咖啡、甜品消费者群体以青年群体为主,其消费趋势及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本市青年人群动向及经济情况。数据显示,梁溪区、江阴市和滨湖区青年人群聚集程度高于其他地区,锡山区青年人群聚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晚报记者 毛岑岑)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