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古迹寻踪 > 正文

许舍老街:集市里演绎人间烟火

2024

02/07

10:4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1月28日,农历腊月十八,天刚蒙蒙亮,许舍就开始热闹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蔬果的清香,还有刚出炉的海棠糕、手工制作的团子……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汇聚于此,将自家出产的农产品带到集市上,期待着能卖个好价钱。农历逢八,是许舍集市的日子,这习俗已经百年,持续至今。

  传承百年的“逢八”集市

  清晨的风带着阵阵凉意,不过街头却人头攒动,这里有带着露水的菜叶子、冒着热气的糕点,其他诸如鸡鱼肉蛋、苗木、衣帽鞋袜等商品应有尽有。有的村民将自家编织的竹筛、箩筐、藤椅等竹木工艺品带到这里摆买。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卖卤水豆腐的阿姨摊子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块块切好的豆腐散发着豆香味,她说以前卖豆腐是一张张数钱,现在也都换上了二维码。阿姨在集市卖豆腐很多年了,现在成了一个网红,每个来打卡的人都会来拍上几张照。

  走在集市上,也能看到不少年轻人。据介绍,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许舍集市也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总有年轻人追着晨光赶来,拿着手机一边拍摄一边回忆儿时的乐趣。

  从鹤溪路旁的小路往里不过二三百米,就到了许舍老街最负盛名的街上面馆,面馆前方便是鹤溪(今许舍浜),这里也是集市的终点。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里,藏着戴建峰家三代制面的记忆。戴建峰说,制面是从他爷爷奶奶那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父亲幼年时就在这里打下手,今年他父亲刚满百岁,这家面店也将成为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若是天气好,沿河就晒满了面条。虽然门面破破索索,甚至连个店招都没有,却让老饕们愿意横穿整个无锡来这里买上几斤面条。

  在集市上,很多摊上都会售卖一种褐色的粉皮,这是只存在于锡南 嶂等地的桲椤粉皮,是地地道道的山中土产,从捡拾落果到晾晒、磨粉、过滤、烙皮,无一不是手工完成,而且时令性强,只在春节前三个月左右售卖。这是山中集市不同于农贸市场的地方,也是能长久存在并吸引人们定期前往的原因所在。

  据介绍,光绪九年(1883年),无锡第一家茧行“其均茧行”在许舍建立,之后农历每逢初八、十八、廿八,一场不大不小的民间集会就会如期在鹤溪河边上演,是 嶂山中排练了百年的活态民俗大戏。新中国成立前许舍街镇商店毗邻,是沿山一带的中心集镇,来许舍赶集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模样,演绎着生动的人间烟火。

  老街故事依旧在

  许舍原名“鹤溪”,据传北宋徽宗年间太常少卿许德之在此定居著书,“鹤溪”遂改名“许舍”。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的尤袤也出生于此。虽然历史悠久,但遗留的老建筑已经不算多了,许舍老街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乾隆初年的“二云书屋”,可惜经历战争、火灾,这座老屋的牌匾被损毁,面积也较原本小了不少,只能从老人的记忆中去寻找。书屋并不高,因为正面和横向都对着小河,因此又称“横厅”。

  “二云书屋”最初的主人是紫云和鸿云兄弟俩,因此而得名,最初是间书塾,后来还做过茶馆、书场,新中国成立后做过大队办公用地。在许舍村村委、向阳村村委合并前,刘正威是向阳村的村主任,也是一个“许舍通”。他说,许舍老街上原本有好多家茶馆,但书屋不多,目前仅二云书屋保存较为完整。以往很多老人喜欢在书屋内听说书,付些茶水费就能坐上一下午。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的兴起,原先的茶馆、书场也就歇业了。除了老建筑,许舍还是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的诞生地和锡南抗日武装的摇篮,在老街旁的巷子里,留有许舍惨案纪念碑、顾奇刚手迹墙等丰富的红色资源。

  目前,许舍周边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交通也变得四通八达。许舍老街不复往日的喧闹,不过那条穿村而过的鹤溪依旧清澈,也让老街的故事仍有迹可循。

  (晚报记者 甄泽/文 张嘉硕/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