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探索·思 > 正文

强化紧缺人才培养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

02/05

10:0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无锡教育领域应增强“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的前瞻性和敏锐性,加快培养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自贸区等国际化平台与科技服务关键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紧缺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动对接服务。无锡教育领域要主动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前瞻谋划人才培养规划,优化教育组织形式,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和区域经济结构重塑同频共振,尤其要着眼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和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职业、新岗位、新人才,建构匹配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紧缺人才供给体系,有效提升地方教育对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政府相关部门要每年开展紧缺人才适配性调查评价,动态更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清单,针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编制研发创新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科技、贸易、金融、跨国法律、大数据处理分析服务等管理服务人才目录清单。

  突出需求牵引。无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单位要依据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清单,及时调整、优化、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效培养出与需求精准适配的人才。例如,针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瓶颈,培养既能懂得基础理论又能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原材料研发的创新型人才;针对先进制造业等新场景应用课题,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开拓精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优化产品成本性价比的技术技能人才;锚定科技服务提质升级的目标,培养能够自主应对宽泛工作范畴、深度挖掘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具备多样化差异化高品质服务能力的跨界型科技服务专门人才;锚定自贸区新片区、跨境电商等国际化平台的多元拓展目标,培养具有世界眼光,通晓国际经贸规则,能够提供跨国法律服务、保险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善于将制度创新与贸易和金融监管、风险防控、有效治理有机结合的全能型管理服务人才等。

  加强政策引导。相关部门要更高站位开展创新生态营造、产学研协同战略谋划,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结合实际出台切实管用的地方激励长效机制,明晰紧缺人才的产教融合培育路径,明确主体责任、运行机制、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凸显企业主体作用,调动行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紧缺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对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厚植创新底色。无锡教育领域要面向人人,整体提升教育普及化水平与能级。打通各类教育内部循环,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网络体系,推动不同教育要素开放重组,推动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具有无锡区域特征、系统化情境化的职业体验课程,推动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平台、高科技企业、科技馆、博物馆开发大中小各学段研学项目,开展助力企业攻关重大现实问题的竞赛竞技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丰富学生职业体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科学思维、创业精神养成,培育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创业土壤,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雁阵载体。整合在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院校集“引才”与“育才”于一体的聚合作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改变断层式、碎片化、同质化、低水平培养模式,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迭代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打造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研发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技术技能人才“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为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持续动力与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无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单位要提升办学水平,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汇聚产教资源,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组建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深度互动的跨区域协同育人教育共同体。高校和职业院校要创新校企共生共长的合作机制,以科教融汇为切入点,以产学研用一体发展为抓手,校企共建重点实验室,依托大学科技园组建项目化创新联合体,争取多产出一流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瞿立新: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