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探索·思 > 正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

2024

01/08

09:4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容丰富、内涵深邃,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蕴含着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深入剖析和理解把握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战略思维全面擘画文化建设工作蓝图

  战略思维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以长远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事关根本、全局、长远性重大问题作出分析研判、谋划决策的思维方式。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工作上就能赢得主动、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心怀“国之大者”,从战略的高度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审视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明确战略定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置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综合考量,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战略定位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基于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新时代发展大势的正确认识而作出的科学论断。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必须铸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社会认同基础、凝聚价值共识。从外部环境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必须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中华文化传播新格局。

  细化战略部署:聚焦“七个着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条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战略部署必须兼具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可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从党的领导、意识形态、价值引导、新闻舆论、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国际传播七个方面,对做好文化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作出具体部署。这“七个着力”不仅与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及其重要经验相结合、相融通、相印证,蕴含着方法论的指导,点明了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具体实践路径,而且擘画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国际化视野审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创新,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为“七个着力”之一,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部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的有力体现。

  ■以创新思维持续探索文化建设工作路径

  创新思维就是跳出窠臼,推陈出新,以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理念、方法和路径来谋篇布局、擘画宏章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树立创新思维作出重要论述,强调通过创新发展来解决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际国内形势越是纷繁复杂,越是需要强化创新意识、打破思维藩篱,为更好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找准突破口、探索新路径。

  推进理论创新,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文化建设工作的丰富内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极大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赋予了我们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更多可能性。这其中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动力基础和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理论创新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底蕴,指引我们牢牢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始终植根中华文化沃土,不断汲取创新实践滋养,汇聚起磅礴的文化力量。

  推动实践创新,在破解难题中打开文化建设工作的全新局面。问题是创新的起源,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在全面总结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充分把握新阶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例如,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协作程度不高、使命任务不明、工作落实上热下冷、信息技术带来风险挑战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大宣传”的理念,强调要全党动手构建新的工作格局,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任务,指出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让基层在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汇聚网上网下同心圆等。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确保了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正确前进方向。

  ■以底线思维坚定守牢文化建设工作防线

  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最坏处准备,同时向最好处努力的思维方式。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主体大众化、内容多元化、渠道立体化等特点,如果不能把稳正确的政治导向,甚至在底线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发生系统性风险,就会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筑牢思想防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把关定向的重要作用,居于指导地位,是推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强调要持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心铸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隐蔽、愈发激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对立、相互竞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筑牢思想防线,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确保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筑牢价值底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者、体验者、评价者。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理念和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着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鲜明工作导向。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工作导向、价值取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和诉求,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总结出来、推广开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程倍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