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 正文

融合进阶,锡山力促产学研用出成效

2024

01/07

08:5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最近,锡山-清华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基金暨“清锡未来行动计划”启动,锡山区引入专业机构系统化推动与清华的校企、校地合作工作,多个融合创新模式引发多方关注。锡山区科技局局长钱红星说,“清锡未来行动计划”是锡山区对于产学研用融合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锡山区与清华大学校企、校地合作的“进阶版”,几大融合创新点基本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机构促进、产业受益”的运作设想。

  重启5000万元校地合作专项基金

  锡山与清华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双方就签订了《关于成立无锡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协议》,并成立“无锡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资助。

  “合作多年,一直缺乏一个系统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次和清华大学科研院签署合作协议,就是要寻求一条更为适合锡山—清华产学研用的新路径。”钱红星说,2021年锡山区与清华大学就签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议》,2022年双方研究出台《锡山清华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如何让专项基金用到位、用到点子上,经过考量和摸索,总额为5000万元的锡山清华产学研深度融合专项基金正式重启。锚定锡山区企业实际需求,专项基金确定了重点支持符合锡山区“四新四强”和未来产业的战略方向,支持校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加快科技成果的精准落地转化。

  专项基金支持类型兼顾项目的各个层面。从锡山区科技局提供的项目支持类表格中看到,项目基金支持ABC三类,项目申报获评后,按不同类型,企业最多可获得政府30万-200万元不等的项目支持。钱红星说,专项基金的重启一方面是加大了对企业项目研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参与,让企业和院校之间的沟通更为直接、更为可靠。

  聘请专业技术经理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王子超是清控科创的专业技术经理人,自专项基金实施以来,他们团队与锡山区科技局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在一个月内走访了锡山重点企业近40家,收集企业真实技术需求90余项,组织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机械工程系等13个院系的专家团队与企业开展一对一交流32次。王子超深有体会地说,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订单式研发在锡山成果显著,经过1个多月的调研对接,20位清华教师与锡山区企业联合申报项目参加了评审会,经专家评审,13个项目获评立项,资助金额1060万元,同时撬动企业的研发配套投入880万元,6个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硬科技公司将在锡山落地发展。

  锡山区深知专业的事要请专业的人来做的道理,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清控科创作为校企合作促进团队,拉近企业研发需求与高校资源之间的亲密度。普天铁心就是其中的受益企业,企业研究院院长张俊杰一直想攻克干式高压绝缘材料方面的难题,这次企业调研中他提出了技术需求,在专业技术经理人的指导下,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何金良教授对接成功,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双方就确定了申报锡山清华专项的研究课题,并获评的A类项目。

  采用“飞地+本地”科创载体双联动体系

  以北京飞地科创载体为资源汇集窗口,以锡东新城商务区为主要落地承载,搭建“锡山本地+北京飞地”双向联动的服务支持平台已全面启动。前不久,设立在北京清华科技园内的锡山—清华创新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个C类科创项目紧锣密鼓地在做入驻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与飞地载体相呼应,设立在锡东新城商务区智汇港的3000平方米的“清控科创创新基地”也将迎来4个C类科创项目的落户。

  “飞地+本地”模式是“清锡未来行动计划”的独创之举。钱红星介绍,“双地”模式一方面加强了锡山企业与校内科研项目的精准联动,在校内完成“从零到一”的基础研究理论验证,在北京清华科技园飞地内进行“从一到十”的孵化加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与政策资源,在锡东新城商务区内完成“从十到百”的产业化落地,带动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在锡山的集聚。他表示,通过本地—飞地载体双基地联动,将更有利于挖掘并承接清华及长三角地区优质的科技类项目、人才类项目和产业化项目落地。

  (尹晖)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