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网络中国节·重阳节 > 正文

谁知老人心|是“心头好”,还是成摆设 小辈孝心送礼 长辈为何尴尬?

2023

10/24

09:39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拿到第一笔工资给长辈买什么?”“重阳节买什么给老人?”“父母生日送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人。市民小钱给父母送过按摩椅、保健品、扫地机器人等,结果它们最后都被丢在家中某个角落,沦为摆设。孝心经济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辈们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年轻人如何选准选对,把情谊落到实处,记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银发经济催生新产品。(新华社资料图)

  孝心送礼

  银发产品装满年轻人购物车

  临近重阳节,不少平台展开了各种“送长辈”的花式营销,有的商家推出了“送长辈”专属礼盒,社交平台上“关于送长辈礼物”的话题也备受关注。记者在小红书搜索看到,关于“送长辈”话题的笔记已经超过53万篇,关于“送长辈实用礼物”话题的笔记更是超过了89万篇。

  其实,不仅仅是重阳节,从年初的春节,再到母亲节、父亲节,年轻人始终用行动表达着对长辈们的心意,孝心送礼也逐渐成为贡献商场、网络平台等营收的重要板块。如春节期间,阿里巴巴发布的春节团圆消费报告和2023年春节“暖”消费报告表明,家庭场景消费及长辈相关的医疗保健产品消费增长幅度较大;母亲节时,《母亲节体检消费报告》表明,“送健康”成子女孝心礼物新选项;父亲节时,高性价比礼物引爆孝心消费……无论是宏观的数据还是身边的实例,都表明“孝心送礼”已逐渐成为银发经济常态,礼物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

  “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在外地,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希望这些礼物可以帮我给父母带去更好的生活体验。”在上海工作的魏家燊常常给父母长辈网购物品,有解放双手的小电器,有季节更替时的生活用品,也有时下流行的保健品。他说,经常会在网上以“老人实用礼物”“送长辈”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合适的商品。小魏的母亲告诉记者:“很多我们自己都想不到的东西,他给我们买回来了,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她的腰常年不舒服,自己只会通过调整姿势来缓解,今年小魏寄回家一个护腰坐垫,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她的不适。

  转眼落灰

  “银发族”的尴尬你注意到了吗

  不过,年轻人热情尽孝心之余,还要讲究技巧,以免精心挑选的礼物难以被老人接纳。

  “奶奶,奶奶,接电话啦……”每次孙女的专属铃声响起,80岁的秋英奶奶总是又惊喜,又忧心。智能手机不像固定电话拿起听筒就能接通,得按住屏幕上的图标,进行拖动接听。这个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操作,对她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似乎总也做不流畅。“你看,我一不小心就把这小圆圈拖到拒接上去了。”一手举着手机,一手戳着屏幕,秋英奶奶无奈道。这部手机是今年过年时孙女送给她的新年礼物,当时简单教学了接打电话,但没想到老年人接收新兴事物远比想象中要难。秋英奶奶表示,小辈的心意自然是让人开心,但同时,她也为不能熟练使用孙女的礼物而感到很烦恼。

  “每次出了新的按摩仪,我都会给妈妈买,但我发现她根本不用。”市民李琳表示,之前购买的几千元的按摩仪因使用方式麻烦、使用场景有限而被闲置,但妈妈自己在商店里买了100多元的按摩仪,天天在用。结合网络平台数据以及对市民们的随机采访,记者发现,年轻人为长辈们准备的礼物大多集中在营养品、保健品、保暖内衣、体检产品、血压检测仪器、科技智能家居产品上。不过,以千万计的销售量难以反映长辈们真正的使用体验,不少市民表示,给长辈送礼要送到“心坎上”,挺难。

  工作多年的市民小季在面临多次礼物被闲置后决定,“直接给父母打钱。不想每次花了很久挑选的礼物最终被放到角落里吃灰。”但他也表示,这样虽然避免了闲置,但父母比较节约,收到钱之后也只是存着,根本舍不得买这买那。

  “蛋白粉口味不佳而被闲置,我回家的时候发现都过期了。”“网红产品我们感兴趣,但父母不感兴趣”“实在不知道送什么,但又想送点什么。”……不知道送什么、千挑万选的产品最终被长辈闲置,已成为当代年轻人送礼面临的尴尬现状。

一位老人在练习网购。(新华社资料图)

  长辈心思

  抓住老人真正的需求

  “同一种商品,其实也会有不同的反馈。”李琳表示,自从发现礼物“不被待见”后,自己也潜心研究了一番,“比如电动牙刷,我妈妈很快就接受了,但爷爷奶奶还是爱用普通的牙刷。长辈们的年龄有跨度,送礼时需要考量。”

  “我妈妈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但奶奶更喜欢‘老年机’。”小李也告诉记者,之前给奶奶买智能手机,光是操作就反复教了好久,但老人还是很难学会,“他们觉得老年手机操作简单,完全能够满足她平时的需求。”

  长辈们需要什么?还是得走进他们家中,了解一下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真正需求。“我在韩国留学,放假回家买了很多红参类的保健品,大几千元,结果被奶奶埋怨‘浪费钱’。”市民薇薇告诉记者,大多数情况,长辈们不喜欢孩子们买的礼物也不好意思直接说,还是妈妈告诉我,很多东西最后都放过期了。“后来,我直接陪奶奶逛她爱去的市场,买些银耳、桂圆之类的,还有一些保暖内衣,反而她每天都会吃到、穿到。”

  “很多年轻人凭想象猜测长辈的需求,和我们真正的需求是存在断层的。”今年55岁的市民徐阿姨表示,这两年,儿子工作后常给自己送礼物,最多的就是智能小家电,像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按摩仪、紫外线消毒机等,儿子觉得很实用,她觉得没必要。“他给爷爷送了一个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本意是让老人外出锻炼时放视频和音乐,结果老人不会操作,因为年纪大了还带点方言,语音功能也识别不了,让人哭笑不得。”

  “总想着不时给个惊喜,但我似乎很少和父母聊聊,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年近30岁的魏家燊说,越长大,和父母的沟通似乎就越少,“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在关心我在外地过得好不好,而我虽然常常给他们买东西,但更多的是‘我觉得他们需要’,未必对他们的胃口。”送给长辈的礼物需要兼具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如果送礼时没有从长辈真实需求出发,不仅礼物落了灰,心意也是打了水漂,冷冰冰的物品又如何尽孝呢?魏家燊反思道。

  市场观察

  初老群体需求藏商机

  以往送长辈的营养品、丝巾、养生产品、烟酒茶等,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显得没有创意,其中部分甚至会引起代际间关于健康的争议;新消费崛起背景下,一些本来主打年轻群体的新兴产品,比如泡脚桶、电动牙刷等,又常被老年人认为鸡肋或者性价比低。送礼困境的出现,折射出了两代人的观念差异,更重要的是,两代人彼此缺乏了解和沟通,年轻人很难真正理解长辈的需求和选择。

  提到“老年人”“适老化”,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形象,介于中年与老年之间的60后、70后初老群体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根据老年行业创投垂直新媒体AgeClub观察,当前市场上,对于老年群体的划分过于笼统,由此导致产品的针对性不足,无法精确定位消费群体。初老群体的事业逐渐进入退休状态,子女毕业后开始工作,未被孙辈拴牢。他们不服老、有时间、有资本,有意愿去接触新事物。他们作为拥有一定生活积蓄的群体,并非不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而买单。从当下初老群体的消费趋势来看,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重视健康的保养与细节的优化。老年人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消费观念也在变化,银发市场的供需差异藏着不少商机。 (记者 张颖 陈钰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