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发力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无锡 > 正文

科技与制造赋能大交通产业创新发展 无锡交通集团全力跑出加"数"度

2023

03/08

08:2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本月初,无锡首批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正式投运,并在省内率先开放首批城市快速路用于测试,促进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探索商业落地路径,实现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的突破。

  这批商用投运的50辆自动驾驶小巴,正是由无锡交通集团旗下无锡车城智联公司与广东文远知行合作打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商用微循环接驳体系。

  2021年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主动对标、深化落实,市交通集团以发展车联网作为优先选项,厚植数字经济发展强引擎,全力跑出加“数”度,交出“智改数转”的交通答卷。

  未来已来,探索自动驾驶商用新时代

  最近,在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园工作的上班族们有了“新宠”,那就是刚刚上线的新型无人驾驶小巴。这款小巴和先前的自动驾驶小巴不同,没有驾驶室也没有方向盘。只需在手机上打开“车城智联”小程序,即可购票。“前面测试阶段,我就一直乘坐无人小巴上下班,‘点到点’直达为我节省了不少通勤时间。”上班族许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乘坐是冲着“无人驾驶”“测试阶段免费”的“噱头”去的,但在乘坐一次后,体验的舒适感把他“拿捏”了。

  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贤平介绍,由于低速安全、路线相对固定,无人公交是公认的目前最适合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载体之一,已在广州、郑州、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开展路测和运营。

  “未来,将是‘聪明车’驶向‘智慧路’,公交出行也可以高效快速,结合学校、商圈、社区、重点科技园区实现无缝连接,扩大服务范围,解决居民出行需求,‘15分钟便民生活圈’前景可期。”华贤平介绍,无人驾驶小巴还将与周边商圈联动,开发“带货”业务,“比如,让乘客一上车就能拿到提前预订的热腾腾的汉堡!”

  力行不辍,打造车路协同坚实基底

  在数字时代,智慧城市与车联网交汇同行。

  从2019年获批工信部评选的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到无锡成为全国首批六个“双智试点”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市交通集团紧握“车联网”这一发展“金钥匙”,以“强化车联网多场景应用推广”为目标,通过实现人、车、道路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使城市道路设施更加完善。

  红绿灯倒计时、绿灯起步提醒、红灯预警、路口绿波等功能的实现,就像为车辆安装了“顺风耳”“千里眼”,使得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能进行“实时对话”。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福特在内的多家主机企业与百度开展合作,进行顶层设计、技术对接、数据适配。

  为顺利实现这些多场景应用,近两年来,无锡完成国内首个使用车联网专网5G—V2X自动驾驶应用验证;主导编写的国内和业界第一份针对车路协同网络需求的研究报告——《城市场景车路协同网络需求研究》正式发布;400平方公里车联网基础设施覆盖;800个点段设施安装;开放1700个路口红绿灯数据……

  据悉,市交通集团下阶段计划继续与交警密切配合,通过升级技术架构,扩大数据开放范围,优化数据传输时延,进一步加速无锡灯态数据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提升在锡交通出行人的车联网体验感。由车联网落笔,有关未来城市的畅想,逐渐绘就美丽图景。

  双擎驱动,云平台为企业管理装上智慧脑

  走进无锡交建集团下属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中控室,一面大屏实时运维着一大批城市公共设施的机电设施运营状态。这些城市公共设施与无锡安装公司都相距甚远,将两者“零距离”连接的正是交通集团旗下无锡安装研发的“机电管家”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慧工地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出现危险情况自动反应并自动控制,形成数据记录,并对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覆盖、无死角、快处置模式。”致城未来(江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薛潇介绍,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平台特设安全管理模块,将重大风险源库内置,能够实现动态风险源巡查单自动推送,还引入了安全管理评分机制,将视频监控、环保监控等集成至一张总图,为项目落实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市交通集团还将打通内部数据场景,推动数据在企业规划、经营、管理、安全、服务等核心业务的运用,最终形成“1+N”的平台模式,为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加“数”度。

  全“数”启新程,加“数”向未来。市交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玉海表示,将智能化和数字化作为转型升级的两翼,集团将继续承载着“十四五”的坚定目标,在数字与智能交汇的广阔天空,展翅高飞。(徐兢辉、陈霏)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