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聚焦2023无锡两会 > 热词拍拍你 > 正文

两会热点拍拍你 | “三条赛道”跑起来,助力一体化发展

2023

01/11

08:2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一体化发展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分量更重。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持统筹协调,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突出区域一体、市域一体、城乡一体,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和大枢纽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能级。三个“一体”,指明了无锡一体化发展的三条路径。那么,这三条一体化“赛道”该如何跑?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聚焦一体化这个热词,带来了他们的思考。

图片

  赛道 1

  区域一体化

  加速“组团”探索深度融合

  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把自身发展置于区域一体化布局中?两会列席人员、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曹文彬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合作联动、粤港澳长效合作机制等都是发力重点。在他看来,在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对接上海、接轨上海作为汇聚新动能、构建大格局的战略首选,建立健全与上海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落地实施,制定服务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无锡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环太湖科创圈建设,积极承接上海的辐射效应,续写沪锡“精彩故事”。

  新形势下,区域间要加速“组团”,不断探索深度融合。他提出,要把苏锡常协同发展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抓手,以更高站位融入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进锡常泰、锡泰湖合作联动,推动江阴、靖江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宜长产业合作示范区,拓展纵向发展空间,扩大协同发展范围。

  “我们还要通过加快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推动无锡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无锡·横琴粤澳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飞地发展,推进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合作项目建设,来开展长三角—粤港澳跨域合作。”曹文彬说。

  赛道 2

  市域一体化

  综合交通建设拉开城市骨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一体化发展和大枢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能级。眼下,我市最新快速路规划将形成“两环十四射三联”的路网总体结构,快速路总规模达到408公里。“要以快速路网体系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密为突破口,助力长三角、苏锡常和锡澄宜一体化建设。”黄伟祥代表表示,今年我市加快推进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实现对长三角区域辐射作用,构建串联苏锡常快速路系统的直连通道,让苏州、常州车辆通过312国道快速到达无锡机场、高铁站等核心枢纽;在锡澄宜市域一体化上,加快推进凤翔路北延接江阴锡澄路快速化、新锡路北延连接长山大道以及钱胡快速路、宜马快速通道与陆马公路和宜兴范蠡大道等连通,持续打通市际市域断头路,实现区域板块快速通达融合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折射城市发展能级。新年伊始,地铁5号线、锡宜S2线正式开工,我市轨道交通迎来“四线共建”新开局。“当前,我们正积极推动轨道交通领域与苏州、常州等周边城市的互联衔接,地铁下穿硕放机场方案取得重大进展。”张军代表表示,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持续保持滚动开发,在年内全面开启轨道交通“五线共建”,同时还将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苏锡常都市圈发展,有效串联城镇组团,努力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轨道上的城镇”模式,为区域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

  赛道 3

  城乡一体化

  区镇合一打开基层发展空间

  一体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中间会有很多障碍,得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报告中指出,推进新一轮功能区布局和经济发达镇改革,落实“一区一策”因地制宜推进区镇合一,进一步打开基层发展空间。“惠山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模范区,区镇合一将是重要抓手。”杨丹委员说,一体化发展和大枢纽建设,是惠山区正在推进的“鲲鹏迭变”计划中“四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新一轮功能区布局和经济发达镇改革,落实“一区一策”因地制宜推进区镇合一,才能打开基层发展空间。“对玉祁、前洲功能区而言,加快城铁枢纽区建设基础在‘融’,关键在‘转’,本质在‘享’。”杨丹说,玉祁街道将打造创新涌动、人才荟萃、活力迸发的门户枢纽,以互融互通为基础,打通区域同城化建设的断点,以“产城站”一体化发展思路,建成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节点城镇。

  “以服务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提升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邓超代表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他认为无锡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令人无比振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他将牢固树立“居民就是我亲人”服务理念,并将这一思想贯穿社区乡村振兴全过程,“经常到群众中串家门、拉家常、问家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需求处入手、问题处着力、矛盾处突破,用心用情用力搞好各项服务,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两会“好声音”

  破除“各自为战”促进锡宜一体化

  陈忠强代表:随着锡宜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周铁镇成为锡宜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周铁镇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等方面持续发力的同时,还要从产业融合、城镇能级、资源布局等方面来促进一体化发展,包括功能区将周铁镇、周边乡镇纳入一体化范畴,破除“各自为战”的局面;优化职能机构设置,落实主体责任,由区本级统筹区域内党的建设等;帮助周铁镇发挥自身智能制造、文旅康养、建筑地基等产业优势,结合周边乡镇产业优势,打造区域经济副中心,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环环相扣实现“最干净”目标

  武传刚代表:无锡提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目标,是利于人民群众、利于城市发展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实现“最干净”的目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在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上下功夫,更要本着环环相扣的思维,推进环卫精细化作业、推进垃圾分类、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区等工作;同时,也要关注从源头治理污染物的问题,进一步夯实“无废”城市建设基础,对大气污染防治等问题精准施策,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久久为功。

  提升环太湖道路效能

  王强委员:环太湖道路作为串联苏锡常的纽带道路,现有效能暂未有明显提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渎边线、环太湖公路作为货运通道,货运交通占比较高,交通负荷大,是无锡市道路网中的一段“肠梗阻”;山水西路及山水东路建成时间较长,道路面貌亟需更新;具区路未进行快速化改造,仍有18个红绿灯,通达效率低。

  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升环太湖道路的效能:一是提升环太湖公路(梅园段)通行能力,实施青龙山路改造、梅茶路等工程,与钱胡快速路共同构成主城向西联系的大通道;二是完善山水东路道路功能,尽快对道路断面进行改造;三是尽快启动实施具区路快速化改造,以便构建服务重要基础设施的快速集疏运体系。

  夺取城市治理“桂冠上的明珠”

  商明委员:育民靠民、惠民利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点和着力点。我们要将群众的“幸福账单”转化为工作的“责任清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事业,用实实在在的举措、高质过硬的成效,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目标。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从“文明高地”向“文明高峰”的全面跃升,如何夺取这颗城市治理“桂冠上的明珠”?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一股绳”发力同心同向、“一盘棋”统筹同频共振,全面实施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无锡建成信仰坚定、崇德向上、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互动之声

  垃圾分类“全覆盖”,今年怎么实现?

  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到2022年底,我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0%以上,今年还将继续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实现建成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这个“全覆盖”该如何实现?在垃圾分类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阻点、堵点问题,在居民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反响,该怎么疏通?民有呼,“会”有应,垃圾分类这一民生热点,也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

图片

图片

  【场外民有呼】 “之前出门扔垃圾只要步行10米左右,现在垃圾房距离自家的楼栋有500多米,对我这个80岁的老人来说不太方便了。”采访中,家住春雷嘉苑北区的老李坦言。他的邻居费师傅也说出了一些老年居民的困惑,“我支持垃圾分类,但这里面的知识蛮多蛮细的,我们老年人觉得学起来挺费劲的,有时候不会分,总是到垃圾房门口让垃圾引导员帮忙再分一遍,怪难为情的。”

  【场内“会”有应】 “垃圾分类设施选址难,是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虞少华委员说,部分居民对集中垃圾点认识有误区,认为垃圾分类设施会产生恶臭气味,影响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邻避效应”,都不愿意放在自家门口。他认为社区要发挥“民情恳谈会”“协商议事室”等形式,动员在职党员突击队、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骨干等参与到协调沟通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尤其是对选址的合理性、采光性、装饰性等问题充分讨论,将“邻避效应”变为“邻利设施”。

  同时,虞少华认为追溯不文明处置垃圾居民的手段不够智能化,建议加快数字赋能。一方面加快推进小区内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除垃圾分类设施点安装监控系统外,在原垃圾桶撤离点、居民乱扔垃圾频率较高的点位安装智能监控系统,精准锁定乱扔垃圾目标人物。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人工智能AI识别技术,实现所有分类照片机器实时自动评分,落实APP管理积分奖励,居民每日正确分类便可产生积分,进一步提升居民分类积极性和准确性。

  沈萍委员提出,垃圾分类是一个需要“接力”的持久战,“做好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她还建议,开放更多垃圾分类的场地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这样不仅让垃圾分类这颗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底,更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系统地了解、应用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最后如何变废为宝,才能更好地让垃圾分类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带动作用,让孩子们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解说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更好在社会面上来推广。”

  来源:无锡日报

  撰稿:祝雯隽、孙倩茹、裘培兴、崔欣润、杨明洁

  摄影:敖翔、刘芳辉、宗晓东、卢易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