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一起向未来 共建生机勃发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2

12/08

10:00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12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会议期间,190多个缔约方的代表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框架”)展开磋商,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擘画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在江苏,“微笑天使”江豚成了“常住民”,“长江大保护”为其筑起生态屏障;在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恢复;在云南,云猫再现丛林,呆萌“营业”的样子着实抢镜;在四川,幼年雪豹巡山,眼神坚定步伐矫健;在山西,朱鹮开枝散叶,“东方宝石”让世界瞩目……谁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是报告上的冰冷数字,君不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谁说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落地实际操作,你瞧,“政府引导、企业担当、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在中国已经初见成效。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生态文明”愿景、“生态红线”制度、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验”藉由大会被世界所见。与此同时,更好地弥合分歧求同存异,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又务实平衡的“框架”,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对中国来说,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期许更是决心。而对部分国家而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托辞更是卸责。资料显示,全球一半以上GDP总量要依赖自然资源的贡献,30多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如今,地球已失去1亿公顷的热带森林和超过85%的湿地,25%的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框架”最新版文件设定了2050年之前需要实现的4个长期目标,以及到2030年前需要实现的22个目标。遗憾的是过去两年,“框架”仍未完成。除部分内容“待定”之外,许多国家对自身关切利益问题的各执一词也严重地扯了后腿。比如有些国家将“保护至少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纳入框架目标,但也有些国家则希望在达成共识前对“框架”其它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比如有些国家会对限制农业发展、基因序列的数字存储信息等投反对票,但也有些国家对此“并不感冒”。如何盘活资源让各国为“框架”最终落地全力以赴,是考验多方智慧的“必答题”。

  面对全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毫无疑问,“框架”将体现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扩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共识。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到20国集团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会议;从第77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生物多样性日;从组织召开COP15重要议题交流会、高级别圆桌会等,到与各国就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功召开进行沟通协调……中国的积极发声正成为撬动改变的一个个支点,成为推动“框架”朝前走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随着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更新修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持续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外来入侵物种的预警和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正式主席国的中国必将“说到做到”,为推动“框架”的通过与实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站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务实合作、坚持基于规则行事、坚持协同治理,凝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共识“一起向未来”,让新“框架”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变革。(梓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