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探索·思 > 正文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

2022

11/23

11:3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在新时代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新征程上,振兴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基础文化水平为目标,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职业教育则是强调使受训者成为一定劳动领域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和劳动力供求双方的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无锡职业教育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市的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从之前的参照普通教育办学逐步转向相对独立的特色教育办学。在学校发展理念上,主动对接无锡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旅游管理、动漫、空乘高铁乘务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形成了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在育人模式上,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教育教材,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工、艺、文、理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在价值追求上,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职业学校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些职业学校已拥有由海归博士、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师资五千余人,学生达十万余人,并且已形成了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等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平台。

  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和能工巧匠,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也要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平衡,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已十分突出。相关数据显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如果只有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高度出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基础。就职业教育而言,功以才成,就是为不能进入普通高校教育的年轻人创造了同样的成才机会,并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业由才广,就是要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领域,将职业教育与经济事业、社会事业更紧密地相结合,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就是培养掌握了先进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发展、产业振兴输入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着力造就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岗位实训、企业实践活动,更新知识储备,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强调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要通过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等举措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唯有遵循扎根本土、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基本策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才能破解职教受人偏见,企业找不到人、学生难就业的结构性难题,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劲的职教力量。

  (陆 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中新合作办公室主任)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