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全民反诈 无锡无诈 > 热点聚焦 > 正文

惠山公安“打防宣” 掀起全民反诈新高潮

2022

11/22

08:5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今年以来,惠山公安紧紧围绕打击、防范、宣传等方面,大力推进全覆盖、高密度防诈宣传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治理,落实预警劝阻,强化宣传防范,深入推进“无诈建设”,持续掀起全民反诈新高潮,形成全警反诈、全链条阻诈、全社会防诈新格局。截至目前,辖区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同比下降16.1%,抓获嫌疑人581人。

  织密高效精准“打击网”

  去年年底,家住惠山区的李先生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女子”小燕,迅速坠入爱河。小燕以碰坏手机、买车票见面、生病住院等理由屡次要钱,却迟迟不肯见面,李先生发现被骗后报警。今年年初,惠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联合玉祁派出所组建专案组,远赴宁夏开展侦查,经过多日努力,成功抓获嫌疑人5名。

  “我们全方位、多维度开展诈骗线索摸排工作,整合警种力量合成研判。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及时通报信息、准确核查线索,通过‘扫楼行动’深入社区、广场、超市、公园、居民家中开展走访、深挖线索等举措,为打击整治工作提供支撑。”惠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冯昱介绍。今年7月,堰桥派出所民警经过缜密侦查,循线追踪远赴广东等地,摧毁一个冒充老中医向老年人实施诈骗的团伙,7名犯罪嫌疑人被一网打尽,涉案金额高达70余万元。

  惠山公安织密高效精准“打击网”,结合“云剑”“断卡”“太湖·鹰击”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破案攻坚,快破现案,攻坚积案,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同时,对案件侦查中发现和各级转递交办的非法买卖对公账户、电话卡、银行卡、网络账号等黑灰产犯罪线索,坚决落实快查快打机制,斩断链条,堵住漏洞,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业链。

  牢牢守住群众“钱袋子”

  破一案不如防一案。“打击犯罪要有力,但预警劝阻也是反诈中重要的一环。如果能赶在钱汇进骗子账户前将其拦截,骗子就无缝可钻。”惠山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吕孜凌说,“争分夺秒抢在受害者转账之前及时劝阻,坚决杜绝资金流出,就显得尤为重要。”

  精确制导、防范先行。惠山公安建立反诈劝阻团队,形成反诈中心、分局、基层所队多级联动的预警劝阻体系。通过“反诈”警民联防平台、反诈中心预警,坚持“7×24小时”工作机制,一旦发现涉诈线索或警情,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多级联动秒级响应,用尽一切办法,争分夺秒把受害者从诈骗电话中拉回现实。

  今年9月,藕塘派出所民警接到反诈中心预警后,立刻与当事人联系,但尝试拨打电话不通。民警火速上门,一边发动当事人家属、同事多方联系,一边联系社区网格员共同寻找,同时持续拨打电话,终于成功找到当事人,并及时劝阻。

  “他是‘北京疫情防控中心’的,说我的信息被盗用了,我是在证明自己的清白。”今年7月,王女士在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时神态慌张,工作人员敏锐意识到她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随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惠山开发区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劝阻,最终王女士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

  惠山公安强化警银联动,推动落实金融网点“LED滚动提醒、ATM机操作提醒、储户短信提醒、大堂经理安全提醒”,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线”,切实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

  扎牢全民反诈“安全网”

  “奶奶,这个宣传资料您收着,接到陌生来电让您转账汇款的,您可千万不要信呀!”“阿姨,养老保健品、养老理财投资、免费赠送,这些都是骗子的常用手法,一定要警惕。”惠山公安民警以公交站台为阵地,投放反诈主题电子屏、集中摆放宣传展板、向候车群众发放宣传手册,针对养老诈骗的新形式新特征,点对点为老年群体进行防范宣传。

  惠山公安成立反诈联盟,与银行、快递、外卖等单位合作,吸纳外卖骑手、快递员、物业保安、银行员工、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依托警企“联勤”、警校“联动”、警民“联防”机制,组织民警下沉企业,对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开展反诈宣讲。

  在坚守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惠山公安积极开拓互联网反诈宣传主战场,拓展“云坐席”范畴,于今年5月建成推出惠山公安反诈宣传专线,针对特定群体量身定制反诈宣传内容。目前已开通男声、女声两类语音,重点针对藕塘职教园学生群体开展刷单、游戏交易等诈骗案件防范宣传、发送反诈短信,累计拨打语音电话5500余个,编发短信6500余条,受教群众超过8000人。

  结合蜜桃季、开学季等时间节点,惠山公安走进悦尚奥特莱斯广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阳山水蜜桃市场,开展“九校联动、警校联手”“反诈音乐节”“反诈锡引力”“反诈桃桃”“反诈知识官反诈知识随机大抽测”等线上线下防范宣传活动16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徐畅)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