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 > 正文

刚韧,东去如斯激流澎湃

2022

11/19

12:4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江者, 含刚韧之性

  长江行至江阴,江面骤窄,最窄处仅1250米,被称为“长江锁钥”,如同长江的咽喉,是千百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兵燹,血与火淬炼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不屈性格。

  文人笔下的江南,常是杏花春雨、小桥流水的婉约水乡,但殊不知壮阔长江水也赋予了岸边子民不屈的文化性格,“柔能养蚕织锦,刚可与敌同焚”。

  江南之地,刚柔并济,外柔内刚,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彰显。

  忠义之邦

  江阴黄山濒临长江,以春申君黄歇而得名。如今走进黄山,依然能看到古炮台、哨所、弹药库等战争遗迹,感受和回想不同寻常的历史。

  明崇祯年间为防倭患,始在黄山的大石湾、小石湾构筑炮堤;自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为抵御外国侵略者舰队的攻击,在大小石湾增设炮台,并多次扩建;1937年8月至10月,要塞官兵配合海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为时两个多月的海空激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重建炮台,加强战备。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次日凌晨,黄山炮台官兵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策动下,举行了声震中外的要塞起义,有力支援了大军渡江。

  炮台遗址竖立着一块《陈毅元帅诗碑》,诗碑为叶飞老将军手书。1939年秋,陈毅率部队东进抗日、北渡拒敌,途经江阴要塞古炮台时感怀而作:“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战士们英勇的战斗、不屈的坚守,犹在眼前。

  江阴城朝宗门上所书的“忠义之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城市精神昂然向上,这里的长江儿女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不屈气节

  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让宜兴词人蒋捷被世人称为“樱桃进士”,他善于作词,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黑陶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蒋捷是留下名句、名篇的杰出诗人。但蒋捷的突出之处,更在于他令后人敬服的气节。

  据史料记载,蒋捷考中进士不久,南宋即覆亡。亡国期间,蒋捷一度流亡于太湖流域,“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深怀亡国之痛的蒋捷,入元之后坚持隐居不出,人称“竹山先生”。曾有数位元朝官员向朝廷举荐蒋捷,所谓“交章荐其才”,但他始终心志鲜明,遁迹不就,坚不仕元。从宜兴望族的富公子,到颠沛流离的异乡客,再到心如止水的亡国遗民,蒋捷的一生,是在国家危亡、民生多艰的日子里度过,却展现了江南人特有的傲骨。

  在常州《蒋氏家乘》中,刊有蒋捷像及像赞,蒋捷的赞辞有:不事二主,永矢一贞;竹方节劲,卓哉如生。蒋捷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操守,在史册中永留芬芳在。

  众志成城

  行走在南长街,能看到一座“南水仙庙”,这里主祀抗倭功臣王其勤。据《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江南,四月及无锡。”面对倭寇的凶残暴行,无锡县令王其勤带领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康介绍,无锡县古城墙在明洪武元年(1368)曾进行过一次修缮,但后因长期无战事,至明嘉靖年间,城墙几多倾圮,已成断壁残垣。此时筑城以抗倭侵袭,攸关百姓身家性命之安危。根据记载,王其勤到任第三天,就召集无锡各界名士商议,果断决定举全县之力,马上修筑坍败的城墙,以抵御倭寇进犯。

  修城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无锡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嘉靖三十三年(1554)二月初九日修筑城墙工程动工,至四月二十日,仅仅用了70天时间,便筑成了一座以条石作墙基、巨砖包砌的坚固城墙。城墙周围长1783丈6尺1寸,高2丈1尺。

  城墙修筑后不久,倭寇就大举来犯。王其勤亲自督战,军民顽强抵抗,英勇杀敌,最终击退了倭寇,保住了无锡城。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英勇无畏、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代代相传。近十年间,无锡身影在诸多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与重大活动中屡屡出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内,“神威·太湖之光”连续4次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单TOP500第一名、应用成果3次获得“戈登·贝尔”奖;探秘深蓝,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处,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两机”领域内,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加入产业链供应链,成为打造“大国重器”的重要力量……

  生逢和平盛世,无数的“平凡英雄”正用一个个清晰坚定的脚印,印刻下这座城市勠力同心、敢闯善创的耀眼足迹。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