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详今略古,聚焦近现代的无锡

2022

07/01

09:1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无锡从何处走来?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又将以什么方式走向未来?人们期待《无锡史》能给出答案。6月24日,无锡市人民政府与江南大学签署《无锡史》编纂协议。双方将以“携手共进、彼此赋能”为原则,以“名城+名校”的模式,赋予《无锡史》更多内涵与看点。这也是继2021年9月23日《无锡史》启动编纂之后,这一重大文化研究工程迎来的又一历史性时刻。

  一个重大决策

  无锡有7000年的人类聚居史、3200年筑城史、近3000年文字记载史。这里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太湖平原腹地,水陆交通便捷,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通达。隋代大运河贯通,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唐宋时期,无锡的教育、文化日趋繁荣。明清时期,无锡成为重要的米市、布码头,文教、园林建筑成绩斐然。无锡是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为民族自强、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无锡史》的编纂正是要系统梳理城市历史脉络,探寻城市发展密码。作为无锡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工程,《无锡史》的编纂是市委、市政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统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所做出的重大决策。自去年启动至今,《无锡史》编纂已顺利开局。目前,江大正着力组建编纂团队、制定编纂大纲,编纂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支一流团队

  实施无锡文化研究工程,编纂《无锡史》,是我市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建设品位的重要举措。此次签约前,市政府已聘请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历史学家朱庆葆教授为《无锡史》总编,聘请国内著名史学家范金民、熊月之和王国平为学术顾问,计划历时5—7年,编纂一部“全省领先、国内一流”,与无锡城市地位相适应的优秀地方通史。

  编纂一流通史,需要一流团队。目前,江南大学已成立了《无锡史》编纂专班,由朱庆葆书记亲自领衔,江南文化研究院负责统筹协调,并承担编纂任务。预计编纂的总参与人数约为65人,其中有教授7人,历史学博士16人。同时,力邀“大家”加盟编纂。江大团队将放眼全国,邀请更多各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编纂顾问,例如史学领域的茅家琦、张宪文,教育学领域的无锡籍泰斗顾明远等。江大还将开放通道,引进更多英才加盟《无锡史》编纂和历史人文学科研究。眼下,江大已辟出市文保单位谢家老宅作为编纂办公用房。

  一条编纂原则

  无锡在近代崛起。专家们认为,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个性的竞争,而《无锡史》的编纂就是要注重地域个性,把无锡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研究其发展之道和鲜明特色,生动展示无锡实践、无锡贡献和无锡智慧。经过《无锡史》编纂工作责任单位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和江大团队充分沟通,双方就《无锡史》编纂大纲达成共识。全书总10卷,800万字,遵循“详今略古”的编纂原则,重点关注无锡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史。专家指出,“详今略古”不是“有今无古”,而是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当前现状,反映地方特点和专业特点,更充分地反映近百年来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反映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据了解,《无锡史》将采取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分为总纲卷、古代卷(分为两卷)、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工商卷、教育卷、人物卷和志表图录卷。目前,大纲正在编纂完善之中,预计7月末完稿。据悉,江大还将以编纂《无锡史》为契机,强化历史人文学科建设,筹建历史系,引进历史类高水平学者和海内外才俊,在全校开设通史课程,搭建立足于服务无锡城市发展的人文类专家智库与重大科研攻关支撑基地。(张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