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无锡观察 > 正文

城市更新,“靓”出“最无锡”!

2022

06/25

10:3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容器中承载着岁月积淀的各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奠定了城市文明的基底。无锡现有1项世界文化遗产、400余处市级(含)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五大历史文化街区、200余项市级(含)以上非遗项目。这些“最无锡”的存在,成就了无锡独特的城市气质。

  城市更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无锡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对山水城市的建设提炼,正在从狭义的、静态的、孤立的载体保护,转变为宏观的、活态的、融入生活的城市空间的营造,让文化遗产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图片

  从留住“最无锡”

  到“靓”出“最无锡”

图片

图片

  城市更新是为了保持城市活力、延续城市生命力,而活力和生命力的延续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无锡一直努力在留住“最无锡”、用好“最无锡”上着力。

  无锡鸿山墓群和阖闾城遗址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以来,正加速融入无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们身边珍贵的城市空间。

  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鸿山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遗址保护与生态修复、文化展示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为公众创造体验吴越文化的场景。阖闾城遗址完成了东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龙山石墙保护展示一期工程已对外开放,成了新晋网红步道。

图片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种动态关系,要在用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最大效果。”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杨建民表示,无锡的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城市更新中,要做好不同文化遗产的解读工程,促进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共享。

  用好“最无锡”,必须亮出“最无锡”名片。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城厢早已是一片流光溢彩,传统与时尚交织,一处处城市空间,编织着一个个彩色的梦。“感觉很潮,特别出片。”大学生小高跟室友最爱到南长街和小娄巷打卡。

  小娄巷街区运营方介绍,今年是小娄巷开街的第三年,通过推出主题文化活动、文化体验、特色演艺等多种文旅产品,古街焕发出了新风采,去年客流达到253万人次。

图片

  “要能看到一个地方生活状态的延续,才是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文保专家夏刚草指出,最好的城市记忆不仅存在于载体中,更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中。专家们期待,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好文化遗产,还要尽可能地延续文化遗产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让文化遗产不再是冷冰冰的展示,或炫耀性的装饰,而是城市中最有温度、最亮眼的存在。

图片

  从传承千年文化

  到连接城市未来

图片

图片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无锡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无锡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牵引,传承保护锡城特有的山水风貌和文化基因,让文明、美和活力在城市里充分涌流。

  图片

  14米高的loft空间内,极具科技感的巨幅大屏上,流动着生机勃勃的绿色光影;T台上,原创音乐人随着音乐节奏轻声吟唱;红砖墙与亲水平台相互呼应,游客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观看古运河来来往往的游船,享受悠闲的慢时光。

  无锡老钢铁厂的老厂房被保留,更新而成了运河汇(锡钢浜游客集散中心),变身为一个时尚、创意空间,成为各类艺术活动的聚集地。江南古运河文商旅数字化项目、龙砂国医数字产业园项目、古运河徳懋堂(全国十大民宿之一)项目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文创空间、泥人博物馆、城市书房……

  这些运河新地标曾经是老厂房、老粮仓、老民居,通过“微更新”改造,在“留住乡愁”的同时,被注入新活力,“运河生活”被赋予更加年轻的意义。

  图片

  从发展角度谋划城市更新,近年来,大运河、古运河周边腾挪出了更多发展空间。端午期间,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内的谈渡桥征拆项目正式生效,运河城市更新“解锁”了发展的关键节点。

  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说,之后还将实施“美丽环城河”工程,加速推进惠山古镇二三期建设和火车站南广场地区改造更新,打造宜居宜游的主客共享空间。

  “在有条件的运河沿线建设步道、跑道、自行车道,持续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西水墩、望湖门等代表性点位,已经嵌入锡剧、江南丝竹、评弹等“运河四季”实景演出的内容,还将开发出水上集市、枕河人家等体验式产品,打造更多特色地标、打卡景点,让千年运河更好地连接未来城市生活。

图片

  从环境颜值提升

  到山水会客厅

图片

图片

  从管社山庄游船码头出发,一路上扬波逐浪,天空中飞来一群精灵,迎风驰骋、尾船而舞。是什么成就了这独一无二的风景?答案毋庸置疑:生态环境!云水青天,白鹭翩跹,如诗如画……太湖安澜、蠡湖秀美,这是无锡人对山水家园最初的梦想。

  经过20年的治蠡、15年的治太,无锡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城市更新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无锡山水城市的文化标识更加鲜亮。

  图片

  如今的蠡湖,38公里湖岸线全面贯通,9.1平方公里水域波光潋滟,沿湖湿地与文化景点紧密相连,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开放式景区,每年接待游人众多。

  今年,随着疏林透湖工程的实施,蠡湖岸边呈现出海岛风情,网红打卡点“小三亚”一夜爆红,迷人风景令人陶醉。城中有湿地,湿地渐融城。根据规划,我市将高标准建设蠡湖未来城,依托绝佳的山水风光,打造具有活力滨水空间的“山水会客厅”。

  太湖之滨,新一轮退圩还湖正加速推进。经开区小溪港旁有片圩区,原先是渔船的集中地,现在只剩下一片干净的水域,这里将建成14公顷面积的湿地公园,融入“鱼背浅湾、飞鱼远眺、千帆掠影、凤尾鹭鸣”的渔文化元素。而在大溪港湿地公园内,7.8公里的太湖沿线正在打造一条高品质湿地公园带,十大临水而建的地标景观将营造立体多维的观湖氛围。

图片

  最新的治太工程项目清单显示,今年我市将投入5000万元以上对太湖(梅梁湖、贡湖)区域规划范围实施退圩还湖,同时新增湿地保护区域,以生态自觉实现绿色发展。未来几年,无锡将形成从马山拈花湾到蠡湖湾,再到经开区贡湖湾以及新吴区大溪港的环太湖湿地,打造出一条便于市民游览观赏的环太湖生态绿色走廊。 (韩玲、张月、陈菁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