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虞薇山先生祠:历经数百年 传承学术精神

2022

06/15

09:51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河水淙淙,小巷弯弯,一池清泉中几尾锦鲤自在游弋,抬眼可见一座牌坊上书“薇山书院”四字。这里便是坐落在惠山脚下,阡陌纵横小巷间的虞薇山先生祠。

  一口古井述往事

  虞薇山先生祠位于惠山寺塘泾南岸史家弄中段,东与顾洞阳公祠相邻,西面紧靠张文贞公祠和杨藕芳先生祠,祠堂大门隐于巷间,自有一番清静。虞薇山先生祠原址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位于无锡城内东林书院道南祠侧。乾隆二十四年移建于惠山,不久毁于火;至乾隆四十一年重建,历时五年,于1781年建成。

  虞薇山先生祠祀主虞荐发,字君瑞,号薇山,祖籍丹阳,宋亡避无锡。时无锡学术风气淡薄,有识人士强荐他为儒学教官,招生讲学,培养人才。后声名鹊起,求学之士“闻风而至,课试无虑”,培养了不少有志学生,堪称“学者津梁”。其间,元代当政者多次力请他出仕,虞荐发仿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坚决拒绝,自号“薇山老人”以明志,书院也称为“薇山书院”。

  “虞薇山先生祠的院墙用黄石砌就,一直保留至今,见证书院古老的历史。”无锡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介绍说,乾隆年间重建后的祠堂老房子距今已有两百余年,1949年后为驻军部队营房,现仍完好保存两座主建筑。2009至2010年间,惠山古镇对其进行修缮,根据资料记载寻找到一处被盖在石板路下的古井,还开挖池塘,加修门厅,增设“薇山书院”牌坊。“重修以尊重历史,不虚构、增造现代景点的原则进行,尽可能恢复祠堂原有的风貌,与地方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其中,被找到的古井很有意义,是古人在这里生活的痕迹,也为祠堂注入了‘活力’。”

  如今,修缮完成的祠堂对外开放参观,院子内两株古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岁月沧桑。

  三块古匾显“精神”

  踏入虞薇山先生祠的门厅,第一眼就能看见堂前悬挂的一块匾额,上书“宋季完人”四字。从略微褪色的漆面、略显斑驳的线条不难看出,这是一块有些年代的古匾了。金石声告诉记者,2009年7月份,在惠山古镇祠堂保护修复过程中,虞薇山先生祠中揭开室内平顶时意外发现了三块古匾。这三匾悬挂于屋架之上,为吊顶所封存,因而完好保存至今,得以展现本来的面貌。“通过当时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大殿坐北朝南,三开间。屋架并不高,左面安置二方古匾,上面是‘守先待后’,下面是‘宋季完人’,古匾字迹色彩鲜艳,品相较好。右边有一方,为‘学者津梁’,品相较为拙朴。”

  此外,薇山先生还修复无锡学宫,恢复乡饮酒礼,兴复敬儒之风。他的许多义举,难能可贵,为他赢得“宋季完人”的至高评价。

  “祠内的匾额是祠堂内最为厚重的文化遗产。”金石声表示,历史上的人物已经消散,但祠堂仍在,它作为一个载体,让后人能够记住虞薇山先生,并由此追想到过往的故事。“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文化,建筑有魂,躯壳虽已逝去,但魂仍在。”

  (晚报记者 张颖/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