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攻坚污染防治 筑牢生态基底 > 正文

滨湖惠山锡山包揽“省考”前三 429条生态河道“点睛”新农村

2022

06/09

10:3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水环境是美丽乡村的“点睛之笔”,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一环。今年是我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日前,记者从无锡市水利局获悉,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29条,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在2021年度江苏省农村生态河道考核中,滨湖、惠山、锡山3区包揽全省前三。

周华沄 摄

  连片改造,整体推进

  荒地河塘蜕变为人气休闲点

  夏日里的南青荡,清波荡漾,白鹭蹁跹,岸边芦苇繁茂、草木葱茏。从空中俯瞰,南青荡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锡山区鹅湖镇鹅湖村。

  沿河荡步道而行,一幅秀美江南水乡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河荡两岸,一边是青瓦白墙的新农村民房,一边是草地、花海、景观亭台等组成的生态公园。从景观台远眺,还可以看到河荡东岸的新晋“网红打卡点”——鹅湖玫瑰文化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谈更上“美丽农居”先行示范点。

  很难想象,如今景色宜人的南青荡,在几年前还是被成片荒地、零散鱼塘裹挟、割裂着的“暮气沉沉”的模样。

  鹅湖镇水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前,在无锡市水利局的指导与扶持下,锡山区水利局联合当地镇政府启动了南青荡改造工程。该工程先后分3期推进,于2021年顺利完工。

  与单一提升水质不同的是,此次改造不仅仅针对河荡水体本身,而是采取连片整体推进,即在改善荡内水质、修复生态、岸坡景观的同时,对南青荡及其沿线的六步港等河道及周边荒地、鱼塘等配套环境进行整体改造。焕发新生后的南青荡不仅“颜值”与休闲功能提升,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们亲水乐水的新空间,还为全村1000亩耕地提供优质灌溉用水,并兼具防洪排涝能力,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乡村生态河道建设,为当地人居环境提升奠定了基础并起到了带动效应。目前,鹅湖村依托南青荡,联动沿岸鹅湖玫瑰文化园、摇塘圩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发展形成由河景串联农业观光、绿色采摘、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圈。

  “每天饭后都会来河荡边散步,周末、节假日可以和家人、亲友在小公园里露营,或到对岸的玫瑰园赏花,感觉就是住在景区里!”鹅湖村村民林先生告诉记者,遇有民俗节日,这里还会举办赛龙舟、艺术节等活动,“给村子带来了人气,也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内外兼修,综合提升

  小水沟逆袭成生态河道样板

  南青荡向西50公里外,是“生态治理示范河道”——小胡山浜。

  小胡山浜位于滨湖区胡埭镇,从地图上看,仿佛是洋溪河甩出的一条翠绿水袖。置身其间,两岸树木繁茂,岸边再力花、水葱等挺水植物郁郁葱葱,水面上睡莲含苞待放,引来蜻蜓盘旋、驻足;水下轮叶黑藻、矮生苦草等水生植物错落有致,不时有鱼儿穿梭、嬉戏,宛如一座“水下森林”。

  据介绍,小胡山浜规划长度1.5公里,其中一期河道西起洋溪河东至胡埭路,长约700米,已建成为农村生态河道。

  今年80岁的杨先生,在岸边小区——富润花苑居住了10年,见证了小胡山浜的“逆袭”。“原来这里就是一条小水沟,水不清爽,景色远没有现在漂亮。”杨先生说,“这几年,这里一天天在变好、变靓,让我们有了散步、休闲的地方,住在岸边很舒服、很安逸。”

  小胡山浜的“逆袭”之路,始于2017年。胡埭镇水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随着安置房落地,当地通过河道拓宽、疏浚清淤等措施,使小胡山浜初见雏形。2017年起,胡埭镇通过加固护坡、增加绿化、控源截污、种植水藻、铺设水体曝气增氧设备等综合治理,提升两岸景观,加固稳定岸坡,促进河道内水体循环、改善水动力,使水下生物链得到有效修复,水体自身净化、修复能力逐步提升。改造前,这里的水质在Ⅴ类、甚至劣Ⅴ类水之间反复。经改造后,河道内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以上。如今,小胡山浜已成为全市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样板。

  下一步,水利部门还将根据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标准,对小胡山浜上游开展拓展延伸及综合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该流域泄洪能力,让生态河道建设惠及更多村民。

  长效管护,全民监督

  生态河道覆盖率逐年提升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如何做好长效管护,守住“生态”标准底色,是水利部门的重点任务。为此,全市水利部门与当地乡镇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生态河道管护办法和监管模式,真正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态——对小胡山浜这类近郊农村生态河道,结合河长制工作增加河长巡查频次,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河内、岸边进行漂浮物打捞、水面保洁和日常管护,确保水长清、岸常绿;对南青荡等管理范围较大的农村生态河道,除聘请第三方外,还借助网格员力量扩大监管范围,形成“人人关注、人人监督”的全民监管模式……

  在此基础上,市水利局加大对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利用无人机对全市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情况进行不定期巡查,并将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情况纳入美丽河湖“红黑榜”测评:对管护情况好的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列出问题表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完成整改。

  得益于措施严格有效,近年来,我市农村生态河道数量逐步增加、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逐年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29条,累计长度1169余公里,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三。去年,我省首次将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在该年度农村生态河道年度考核中,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从全省76个涉农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包揽前三。

  “今年,水利部门将继续围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长效管护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乡村振兴贡献水利力量。”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县(市)、区已完成了“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预计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将达75%以上。

  (记者 刘娟/文、摄)

  【词典】

  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

  2021年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新出现的指标,指县域范围内已达标县乡级农村生态河道的百分比,是反映农村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