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深耕科创厚土20年,无锡(国家)软件园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

05/26

09:27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无锡去年多了一块金字招牌——“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这枚“军功章”上有无锡(国家)软件园写就的浓浓一笔。经过20多年发展,无锡软件园已从单独的一栋办公楼宇蝶变成“产业社区”,在立足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软件产业主导方向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以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三大主要特色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如今,园区正全方位开展提档升级,瞄准“中国软件名园”全力进发。

  竞逐科技新赛道,软件园应运而生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无锡软件园的成立可说是应运而生。”无锡(国家)软件园负责人匡宏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无锡高新区敏锐地发现传统型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逐步开始谋求产业转型发展,向技术密集型、脑力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1998年高新区经批准开始组建无锡软件园,2002年无锡软件园正式开园。

  成立20多年来,无锡软件园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从最初单一的纯软件研发,到2004年蓬勃发展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到2007-2008年引入当时主流的软件外包产业,再到2009年物联网在无锡“萌芽”,围绕其展开布局,以及后来积极探索将传统广告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数字营销产业等,园区逐步实现了产业“由低向高”迈进、动力“由旧到新”转换、经济“由大到强”跨越。

  目前园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载体面积达86万平方米规模,成为无锡市内载体、企业、营收等规模体量最大的科技园区。园区已形成信息产业园、一期创意产业园、二期软件外包园、三期传感网信息服务园、四期总部经济园等主要载体,iPark五期正在规划建设中。2021年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294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28倍。

  “四园文化”做优服务,吸引客户扎根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园区始终坚持将服务作为发展的根本,全方位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基于家园、校园、乐园、花园“四园”文化理念,园区以公共技术、投资融资、人才引育、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等五大公共平台为支撑,并在全国科技园区率先出台实施了《无锡软件园产业孵化服务规范》。

  中电金信“扎根”无锡软件园10多年,目前已茁壮成长为无锡乃至江苏省科技服务产业领域规模化发展的杰出典型和领军企业。“无锡高新区和无锡软件园营商环境良好,服务贴心,助力我们安居乐业。”公司负责人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在这里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全公司至今已孕育了约2000个“无锡宝宝”。作为中国电子成员企业,中电金信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子在金融科技和行业数字化领域的核心力量。

  无锡软件园内,各类在册科技企业从2002年的163家发展到现在超2500家,集聚了朗新科技、中科曙光、艾德思奇等一大批优质企业,以及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集萃智能集成电路研究所、中科大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同样近悦远来,园区的各类人才已从2002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目前近3万人。

  聚力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

  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无锡软件园先后收获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传感网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等8项国家级品牌及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

  “无锡软件园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做大园区企业集聚规模,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匡宏介绍,园区今后将持续深耕软件开发、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加强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通过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优质的产业生态,吸引其技术链、业务链、价值链上下游集聚。

  为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无锡软件园将进一步加快载体建设,以“打造中国数字经济领军园区”为目标,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目前园区正抓紧谋划五六期建设,为园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据透露,新载体年内动工,力争2024年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全面提升现有园区品质,通过载体形象出新、街区化改造、高端体育设施建设等,打造高品质、专业化载体。另外,园区已经实施1800套公寓的改造工程,为专业人才提供高端的社区服务。通过多措并举“提档升级”,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品牌度和美誉度。(杨明洁、张安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