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戴牢口罩抓发展抓生产 > 正文

无锡经开区:拎着项目往前赶 奋力夺取“双胜利”

2022

05/03

07:1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企业“转”起来了,工地“动”起来了,居民“忙”起来了,城市“热”起来了……当前,作为未来发展核心区和主阵地的无锡经开区,正科学统筹力量,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双胜利”。

  “戴牢口罩抓发展,拎着项目往前赶。”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建平说,疫情面前,要打赢的不仅仅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在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双胜利”,这是一道“两难”考题。只有科学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才能变“两难”为“两全”。

  助企纾困“实笃笃”,全力托稳“基本盘”

  政企同心,释放的是春风送暖的温度。4月21日,320余家企业提前收到了5200余万元科技、产业、人才政策扶持资金,这正是无锡经开区“助企发展纾困十条”落实的真实写照。

  无锡经开区正以“实笃笃”的政策助推实体经济不断向好,与企业共渡发展难关。“我们企业这次领到兑付的资金总计500万元。”无锡好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宇峰乐呵呵地说,“能在这个时候收到扶持资金,真是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中。”黄宇峰介绍,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声表面波射频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几年的研发投入不断上升。但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压力也倍增。正当项目负责人犯愁之际,无锡经开区发布了“助企发展纾困十条”政策,根据政策,公司享受到了500万元的资金扶持。

  “疫情当下,政府部门必须发挥‘有形的手’作用,集结‘政策包’、提高‘精准度’,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杨建平表示,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加持下,今年一季度,无锡经开区顶住了疫情多发散发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各方压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1个重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资到位等5个指标排位全市第一;服务业营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2个排位全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等2个排位全市三、四名,实现了“开门红”。

  重点项目“不能停”,重点保障“必须有”

  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是无锡经开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测温、扫码、戴口罩是每个在岗工人的“必修课”,酒精、消毒水是每个车间和工地的“必需品”。一辆辆满载预制钢架的卡车驶入工地,现场工作人员监督司乘扫企业“门铃码”,查验24小时内核酸采样记录后有序进行卸车。

  重点项目建设对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重点保障!无锡经开区聚焦重点项目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障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施工进度,并从严从细制定《经开区建筑工地来锡货运车辆管控方案》。车辆来锡前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提前申报来锡送货车辆信息,如实完成入锡申报并签订承诺书;运输过程中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督促施工企业落实“点对点”接送、专人专车专用场地装卸消杀,卸载后即刻返程,全过程司乘人员不下车、不与现场发生接触;项目安全员全程“打卡”监督,形成“一车一档”,组织专人抽查检验,确保全程可溯源。截至目前,无锡经开区累计为31个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现场满足货运全封闭管理的项目单位发放了通行证近300张,持续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建设,为无锡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双招双引”活力足,确保引资“不断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确保招商引资“不断线”?无锡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动力引擎”,聚焦数字经济、“双碳”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一把不松抓紧抓牢,在项目招引、人才引进上接连实现新突破。

  这一个月里,吉利控股区块链全球总部、江苏密码应用技术研究院、12个数字装备项目等一批聚焦数字经济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在无锡经开区落地。《无锡经济开发区首批高端人才安居房专项购买公告》正式发布,确定“新郡”楼盘20套商品住宅作为无锡经开区首批高端人才安居房房源,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青年化人才、技术紧缺型人才“引育用”力度。

  “无锡经开区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精细管理的发展之路。”杨建平说,无锡经开区必须把数字经济作为“关键增量”、核心产业,把数字治理作为提升精细化管理、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的有力抓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地吸引产业落户、加速人才和资源汇聚,为加快发展、提升能级夯实基础、增添动能。

  (尹晖、徐啸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