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 正文

广交会这十年展现中国开放恒心

2022

04/21

10:10

来源

参考消息

分享

  文/本报记者 张陆煜

  “中国从世界生产国向世界消费国和创新者的巨大转变,不是风险,而是一个机会。”2019年,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网站发表这个观点时,世界还没有被疫情困扰。

  即便疫情肆虐,韩国48家企业依然用行动表达了对上述观点的认同。他们正在紧张筹备参加于4月15日开幕的第131届广交会,为应对疫情影响,本届广交会转为线上举办。

 

       2021年10月9日,广交会工作人员在第130届广交会宣传海报前。(刘大伟 摄)

  “中国贸易生态不断创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给韩国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韩国小家电厂商恩优希中国分部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不想错过在华发展的任何机会。

  恩优希与广交会结缘超过十年,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之后广交会深刻变革、发展迅猛的十年:曾经单纯以货物出口贸易为主的广交会已变身为“卖全球”“买全球”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即便疫情肆虐,广交会依然如期而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地向世界释放出开放的强烈信号,以从未缺席的会展“常青树”姿态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开放恒心与行动。

  助推“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

  近几年,境外媒体在报道“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时,对广交会多有提及,将其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平台之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未受疫情影响,广交会也从未因疫情而缺席。2020年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停摆时,德国《每日镜报》2020年3月的文章甚至将广交会按计划举办看作中国经济复苏发出的“最积极的信号”。

  业内专家认为,广交会展现的全场景、高精度、宽纵深、无边界的数字化贸易模式,不仅让全球市场首次目睹“线上外贸”可能释放的巨大潜力,也让积极投身其中的“中国制造”看到了更深程度拥抱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可能。

  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菁介绍,因广交会创新性地搬到“云上”,公司产品也从线下“搬”到线上,不但改变了公司传统外贸经营展示方式,还推进了公司整体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线上贸易”只是数字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广交会向专业、智慧、绿色方向发展的步伐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并助推了中国企业云上之路。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利用数字化拓展市场,并实现产品升级。

  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进入新时代,广交会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出口风向标,外国客商参与广交会,也不仅仅是“买”,还有“卖”。广交会已变身为出口进口融合、外贸内贸融合的平台。

  恩优希就是通过广交会等渠道,快速打开中国商超、百货等线下销路,还在社交媒体销售推广,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售的份额一度达到三成左右。

  第131届广交会上,出口展汇聚了众多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其中品牌企业达2000家。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促进平台,广交会直接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说。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交会还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广交会充分发挥多功能综合平台的作用,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同时,以专业化为核心,全面提升展览的品质,优化专业化分区,加大新题材培育的力度。”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

  十年来,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到不断深入的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广交会不断引领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15日拍摄的第130届广交会现场(刘大伟 摄)

  创办于2013年的广交会CF奖,如今已是中国外贸领域公认的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出口产品奖项。上海亿力电器有限公司2021年获得了CF金奖。公司市场部经理黎飚介绍,公司通过广交会获得了客户和行业信息后,会深入调查,根据产品未来趋势去把握客户需求。“广交会促进了我们对新产品的开发。”

  “广交会已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口转变为先进技术的出口。”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发布的文章认为。

  “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非常迅速,许多原来的(装备制造)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广交会是观察新趋势的重要场所。”印尼卡万拉马公司的中国采购负责人利奥·李2021年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