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2年专题 > 聚焦2022无锡两会 > 两会零距离 > 正文

两会视线|优势更优!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22

03/17

09:40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昨天(16日),一份振奋人心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擦亮了属于无锡制造的“高光时刻”。2021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增长8.8%,增速列万亿级以上城市第四位,人均GDP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这其中,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的作用毋庸置疑:数据显示,我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全部工业增加值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52.2%。

  今年全国两会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15日的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市委书记杜小刚提出“积极争创首批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聚力迈向产业中高端,巩固放大实体经济优势”列为2022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无锡制造业如何打破产业高端、环节低端困局,实现优势制造业更优?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发问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度思考。

  分类施策, 聚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无锡制造业强,在于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的强。目前,我市物联网产业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增幅均超20%,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左保春委员介绍,实施地标产业领航、优势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当前我市正全力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四大地标产业、六大优势产业、五大未来产业,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蓝图进一步明晰。”

  对产业集群加以分类是为了更加精准地施策。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聚力打造一个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一个5000亿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这不仅是量的飞跃,更是质的攀升,有了这一目标的指引,将进一步推动无锡制造业实现能级的跃升。

  季超代表表示,无锡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尤其是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坚持核心自主能力打造,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他所在的十一科技,目前已经是全国第一的太阳能光伏项目设计单位,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深耕细作,服务海力士、无锡华虹、宜兴中环、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他认为,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各产业集群间的合作应进一步加强,在产业集群的高峰上隆起高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重视产业化, 打通创新平台“效益”关卡

  建设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平台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长期关注产业发展的秦晓华委员认为,支持实体经济,无锡创新平台的题眼在于“先进制造业”,因而领域要专。他认为,创新平台主要功能是开展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要以产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本领域内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

  这一点王立成代表也深有体会。“创新根植于制造业的沃土、支撑制造业向高端迈进,一定要关注自主度和产业化。”王立成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目前与本地企业科研服务已经签约580多个,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对区域产业能级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技术一定要适合本地发展,项目、人员来了之后才能有深度的发展。”

  打通技术端和需求端,实现创新资源向高端制造业高效流动,代表、委员还都谈到了体制的创新。他们表示要鼓励第三方非盈利机构或龙头企业打造创新平台,包括支持持续创新融资方式、治理模式及项目运作,切实构建并有效运转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合作共享、利益一致的运行机制。

  智改数转, 撬动产业体系质效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降本降耗降碳,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这不仅仅是关乎生产环节的质效提升,更是整个产业体系借助数字化转型走出“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困局,迈向更高端的关键动作。

  缪志强代表所在的双良集团正积极推动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去年我们新建设了绿色智能车间,采用5G通信技术,全厂无线网络覆盖,实现了设备及系统的在线连接,并采用以‘ERP+MES+PLM’为核心的生产协同调度系统,构建产线智能、设备智能、决策智能应用体系”。他认为,企业的“智改数转”不能以“改造”作为目的,而是要以效益为根本,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技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数字化时代开拓新的赛道。

  徐鸿毅委员介绍说,上汽大通有限公司通过工程数据智能分析、数字化生产技术、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供应链等,驱动生产线的智能化转型,令生产更加透明、高效和智能,可支持制造的车型款式多达万种以上。“无锡在智改数转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头部企业,智能化水平非常高,但是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建议对广大中、小企业进行定制化的辅导和技术改造,在提升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产业链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重点聚焦

  让创新驱动成为战略自觉

  聚力提升创新策源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今后五年,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回旋在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头,豪意顿生。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动力,让创新驱动成为战略自觉,从哪些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代表委员们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议加大力度培育科创企业集群,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涵养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刘红委员同时建议,要从更深层次推动技术研发攻关,通过“揭榜挂帅”等多种形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贯彻落实《无锡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创造最宽松的创新环境,最有力的保障措施,让人才、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尽情迸发。

  建成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及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成立太湖实验室……七⚪二所近年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胡震委员认为“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家战略”。要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瞄准科技前沿技术,系统掌握产业所需的主要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充分利用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载体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统筹资源,汇聚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研究-制造-应用的一体化科研体系,提升科技成果应用水平。

  科技城的出现体现了城市创新载体布局建设的战略眼光。尹震源委员介绍,自落子以来,梁溪科技城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治理力度、打造数字生活场景作为战略方向,正全力打造长三角创新发展的“无锡样板”。抓住数字产业发展浪潮和科技自立自强所带来的战略机遇,科技城要尽早建成一批重大科创载体、打造一批前沿科技创新平台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科创要素在科技城集聚,实现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一个从科研创造、知识产权主张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式过程。刘骏委员建议加快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通过集聚一批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专家人才,从原先单纯的服务专利运营转向服务专利的申请、受理、运营、保护、交易等全链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无锡知识产权法庭设立,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把集聚区打造成太湖湾科创带的重要支点。

  华美新材公司多年来坚持实体经济,研发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科技专利达到500多项。抢抓苏南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王忠代表表示,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巩固和发展“一带一路”外贸成果,提升创新要素集聚浓度,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聚力高端新材料产业,为无锡地区打造苏南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企业界贡献。

  热点直击

  在RCEP下, 遇见更开放的无锡

  “RCEP生效”是今年的一大热词,其红利正在不断呈现。无锡如何把握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两会期间,场内外人士展开热议。

  “RCEP的贸易规模有着充足的市场潜力,从长期来看,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必将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薄可晨代表说,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他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我国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重要度不断提升,RCEP带来更丰富的原材料供给和更广阔的市场,必将加速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2021年RCEP成员国与无锡贸易额占全市比重42.8%,双向投资额占全市比重都在20%以上。列席会议的市商务局局长汪行说,无锡与RCEP成员国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无锡正制定出台相关行动方案,通过打造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拓展海外仓服务网络等措施,推动与RCEP成员国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融,为企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将高质量实施RCEP全面纳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税减让,是RCEP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未来10年,随着协定降税的持续进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RCEP协定来享受税收优惠。”无锡海关副关长陶伟东表示,为助力企业抢抓机遇,无锡海关将分领域、分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宣传工作,不断优化原产地签证管理,帮助更多的企业用好用足RCEP政策相关便利化措施,切实提升产品“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破”与“立”

  两会期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到了高度关注。数字化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题,但随之而来的高额成本、人才缺口困扰着企业。如何看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破”与“立”?

  包可为代表认为,从企业内部讲,要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和能力,从成本到供应链管理、从研发到生产到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化。转型是目标,也是开拓新蓝海的利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诸多应用场景中,中小企业都可以找到发力点。

  曹逸代表指出,中小企业数字化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是“费用之于效果的挑战”:成本负担重、导入效果不明显、操作使用人员技能不足,可以从“细”处、“实”处着手解决,比如鼓励、支持IT供应商开发提供易于中小企业使用、成本低廉的数字工具;同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云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包月服务,从而减少IT方面的采购和维护成本。

  谢清明委员发现,由于数据采集基础薄弱、转型人才欠缺和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多数企业不会转型;转型见效慢、协同差、成果不明显又使得企业不敢转。他建议要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都有自己的细分特长,包括数字化核心技术平台、生产加工条件、实验平台、检测平台等,通过实现数字化共享,促进企业间协同转型。

  代表和委员都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打破消极因素,确立发展路径,而政府要真正了解中小企业在转型中的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在人员操作培训、融资、财税等方面全面加大支持力度。

  场内声音

  钱恒荣代表: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等情况,对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巨大的风险。建议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审批、能耗管控等方面,对单位GDP能耗已达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予以适度倾斜;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建议大力发展“车电分离”“电池租赁”“电池银行”等商业模式,强化新能源生态建设的合作。

  薛湘白代表:无锡现有的“引才惠补政策”,在针对归国传承接棒的“创二代、创新代”方面存在政策空白。建议能够将“创二代、创新代”培育列入我市“重点企业家”培训计划,纳入全市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建立培训机制,同时重视并着力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开展“海归创新代”精准服务活动,重点扶持创新型、外向型、规模型的“创二代、创新代”企业,以补惠政策等鼓励其发挥更强动力引擎。

  (高飞、祝雯隽、程澜欣)

  本版摄影:宗晓东、刘芳辉、卢易、钦嫣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