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锡农村敬老院升级“蝶变” 院内老人乐不思家

2021

11/16

09:2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农村养老长期以来给人烙下“短板”印记。 农村老人普遍空巢、收入较低,而农村敬老院主要兜底“五保”老人,服务水平有限。近年来这一局面是否发生改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提升?

  惬意

  院内老人乐不思家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走进锡北镇敬老院,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歌声。20多位七八十岁的阿公阿婆组成了一支红歌合唱队,丰富着晚年生活。

  锡北镇敬老院今年被列入“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院长陆志明说:“我们院从148个普通养老床位改造提升为168个护理型床位。院内功能区域也逐步建设完善,包括医务室、康复室、健身室、户外健身广场等。”

  83岁的顾阿公说:“住在敬老院很开心,每天吃得比家里健康,服务周到,还有很多活动,我加入了合唱队,还参加锡山区的红歌比赛。”

  祝塘百意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生活同样惬意,丰富的活动区域使得老人们可以做操、打门球、跳舞等。院子里还保留了一片规模可观的种菜区域,种上了小青菜。该中心负责人韩红说:“种菜是我们这儿最火爆的活动,很多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闲下来就想种点东西。”

  惬意生活使得一些老人“乐不思家”。祝塘百意养老服务中心内的王阿婆今年过年由儿子接回住处,原本说好初八回来,没想到才初二王阿婆就闹着回“家”,儿子无奈只好初三一早将王阿婆送回祝塘百意养老服务中心。

  转型

  医养结合成为刚需

  别看农村敬老院现在服务周到、活动热闹,几年前却暮气沉沉,既没有完善的管理,也没有专业的护理。

  陆志明回忆,他2015年到锡北镇敬老院上班第一天,因门卫管理制度缺失,在院老人陆阿婆私自外出,不慎将腿摔伤。针对问题,陆志明跑了江苏、浙江多家养老机构学习,才建立起了养老服务岗位职责、老人能力等级评估、安全风险管控等机制。

  而原先农村敬老院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医养结合。老人突发疾病或失能长期卧床,基本没有医疗照护能力,给涉病、涉危老人带来风险。韩红说:“过去服务的都是‘五保’老人,仅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没有专业医护人员。”

  2016年,祝塘引入江阴百意中医院集团接手运营,借助民营医疗资源优势,医养结合能力迅速提升。“目前我们有4名常驻医生、6名护士,老人饮食、运动都有专业指导。”韩红说:“失能老人照护能力有很大提升,目前中心三分之一是失能老人。”

  锡北镇敬老院也向医养结合快速转型。2018年设立医务室,添置了基本急救设施和部分医疗设备,并聘请“外科+内科+护士”专职医疗队伍,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目前共有52张专护床位。

  未来

  运营模式逐步放宽

  在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机构职能还将如何转变?

  陆志明认为:“今后农村养老机构将主要接收失能老人。以锡北镇为例,全镇老龄人口有3万多,但养老床位只有168张。随着大量相对年轻的老人逐渐失去活力,养老机构必须提前做好应对。”

  失能老人优先享受床位资源,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则依赖居家养老。今年,祝塘百意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标准化提升改造,新增助餐配送服务。“我们每天配送100多份快餐至各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再由各村送餐上门,或老人至站点用餐。”韩红说,“此外还向更多居家老人共享医疗康复资源。”

  在我市出台的《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作方案》中提到,要逐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农村养老机构。陆志明表示,未来锡北镇敬老院将由公办公营转为公办民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

  在市场化转型中,祝塘百意养老服务中心是无锡较早转为公办民营的农村敬老院之一。运营方百意中医院集团旗下还有其他农村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机构。该集团董事长沈敏表示,农村养老市场化、连锁化有利于标准统一、质量较高的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快速复制。(记者 殷星欢、耿沐言)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