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话说申港

2021

10/29

10:09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申港”得名由来

  2020年5月,江阴市申港街道的春申公园多了一个雕塑,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黄歇。黄歇是申港母亲河“申浦”的开挖功臣,也是申港之“申”的由来。

  历史上的申港,北高南低,北临扬子江,南滨芙蓉湖。《辞海》记载:“芙蓉湖,又名上湖,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东,江阴县南,无锡西北。”江阴旧志载:“芙蓉湖距邑南境三十里,以湖水绕三山下,名三山湖。”《山川图》标明:“三山湖在青阳、月城、茶岐山、秦望山、芦岐山南。”这些史料表明,上湖就在申港南面不远处。

  芙蓉湖,烟波浩淼,景色迷人。唐朝李绅有诗:“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柳岸,隔水寥寥闻捣衣。”初秋的芙蓉湖景色如画,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宋代胡宿在《芙蓉湖泛舟》诗中写道“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钓篷”,描绘了他在芙蓉湖畔过隐逸生活的情景。

  2300年前的芙蓉湖,面积有太湖的三分之一大,每到梅雨季节,浊水横流。申港北面的扬子江属于长江的下游地区。申港在一江一湖的夹击下,河道淤泥增多,当时生产力又低下,水患多发可想而知。申港的地势,北高南低,为了把申港南部的洪水引入长江,东流入海,打通长江和芙蓉湖之间的通道,势在必行。

  公元前247年,楚相黄歇由淮北迁封吴地。春申君黄歇带领吴地百姓,开挖了一条北起长江口,南接芙蓉湖的河道。这条河道将申港南部的洪水,排泄出去,缓解了洪灾,也成了灌溉农田的重要水利设施和繁荣商业的交通要道。

  为纪念黄歇引湖入江治理水患的功绩,地方人民将河命名为“申浦”。春申君黄歇开挖申浦,疏浚芙蓉湖,应该是治理芙蓉湖最早的记录。当年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的芙蓉湖,由于围湖造田、历史变迁等原因湮灭了。但当年黄歇开挖的申浦,依然河水清清,为江阴的重要河道之一。

  申港古镇,早年以“申浦”身份见诸史书。如《旧唐书·韩滉传》载“以舟师由海门大阅,至申浦乃还”。《太平寰宇记》卷92载“春申君开申浦,置田”等。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漕臣姜诜疏浚申浦,易名申港,设申港寨及巡检司。清顺治元年(1644年),域内分申港、虞门两镇。民国元年(1912年),虞门镇并入申港镇。2008年,申港撤镇设为申港街道办事处。

  申港的人文始祖

  早在楚相黄歇迁封吴地300多年前,吴国公子札曾避耕于申港舜过山麓。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商朝末年,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为了成全父亲传位于季历的愿望,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跋山涉水,来到江南无锡梅村一带。泰伯带领当地居民开掘人工运河“泰伯渎”,灌溉两岸农田,方便舟楫往来,造福一方百姓。始建于无锡梅里的吴国,在春秋末期,已初具规模。申港当时位于吴国北部。

  王位传至吴泰伯第19世孙寿梦时,吴国已是长江下游地区相对强盛的国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和四子季札。季札知书达理、仁爱贤明,因而深得父王的宠爱。公元前560年,吴王寿梦病重,想要把王位传给时年17岁的季札。季札不从,认为应该传位于长子。

  长子诸樊继任国王,为父亲办完丧事后,想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避耕于申港镇南的舜过山下,并辞谢说:“曹宣公死了,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曹国公子曹君负刍杀太子自立而不讲道义,所以将拥立负刍的庶母兄子藏为王,然而子藏却离开了曹国,以促成曹君实现自己的志愿,君子说‘子藏这样做是保持自己的节操啊’。您是合于礼义而继位的,谁也不会侵犯您。拥有国家不是我的志向,我季札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也愿意效法子藏的操行。”

  公元前548年,吴王诸樊讨伐楚国时中箭身危,遗言让其弟馀祭继位,并计划按兄弟的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君位传给季札,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兄弟们皆赞赏季札的高风亮节,也都想让季札有朝一日能走上国家权利的最高位置,施展才华,造福百姓。吴王馀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季札正式受封于延陵,故号称“延陵季子”。

  申港是季札避耕和受封之地。申港第一个用文字记载的古名称——延陵,是和季札的名字同时见之于史册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

  在弑君夺位成风的春秋时代,季札先后让位于三位兄长,以及僚、光两位侄子,谦让高风委实令人钦佩。季札的三哥馀昧当了吴王后,又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而季札再次避耕于申港。馀昧带领人员到申港寻找季札,他们登上舜过山旁边的高山,眺望远方,观察情况。这座山因此称为“观山”。观山顶上,有吴王休息用的仙人床、仙人凳等石头景点。

  季札虽然游离于王宫之外,却是国之重臣。多次出访列国,以个人的学识和涵养改观南夷、征服中原。33岁那年的出访,写就不朽的外交传奇。季札抵达鲁国,观看了一场高级别、大规模的《诗经》演唱会,每曲结束后的即兴点评精彩而独到,名留《史记》,文入《古文观止》。季札“听音而能知政”,司马迁赞其“宏览博物”,当代学者金学智则称其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开山祖”。

  相对于季札观乐的曲高和寡,出访途中挂剑徐墓的插曲,似乎更为世人乐道和广知。男儿行千里,腰间系吴钩。吴国利剑久负盛名,王子季札佩带的宝剑更是价值连城,引起徐国徐君的艳羡与倾慕在情理之中。季札感受到了朋友的喜爱,有心馈赠,碍于出访之需,没有当即兑现。待出使归来,徐君已不在人世。季札泉台践信,将剑挂于朋友墓前的树上。“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的故事,选入《诚信故事会》,编进宝岛台湾的小学教材,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季札死后,葬于申港。《越绝书》曾记载:“毘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史记集解》所载:“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太平寰宇记》称:“季札墓在县北申浦西是也。”这些史料证明季札长眠于申港。

  季子墓地位于申港申浦河西、镇澄路南,原有季子庙,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雄伟壮观,香火鼎盛。1937年日军侵占申港,季子庙葬身火海。1957年季子墓西建设校舍,申港初中搬迁至此。后来申港中学师生全部搬迁至崇文路上的新校区。2008年5月,季子文化公园在季子庙原址破土动工,季子文化的旗帜从此高高飘扬,成为千年古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季札年长孔子25岁。公元前544年,季札出使齐国,返回途中长子亡,葬于嬴博之间,孔子前往观看葬礼。明代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璧立“孔子观礼处”碑。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季札能按周礼葬长子,说明季札是维护周礼的。因此,得到孔子的观礼和赞扬。相传万世先师的孔夫子为季札的仁德折服,季札死后,亲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十字碑。

  申港人民仰慕季札的高风亮节,修建了季子祠、季子禅寺,多年前用庙会和集场纪念季札。2007年5月,还举办了中国江阴首届季子文化节,弘扬季子精神。2013年出版的《申港志》,专门设立“第四编”来记载季札生平故事,其中与申港有关的《“方前”的由来》《孔丘季札争宝地》《长高的王坟》等文章,广受读者喜爱。申港企业家慷慨解囊设立的教育基金会,用“季子”命名,申港的临港实验学校校园文化用“季子”作为主题,季札的雕塑、名字,在申港随处可见。

  申港留名最早的人

  申港钟灵毓秀之地,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居住。最早在申港留下名字的人,是上古时期的圣君虞舜。申港南部的“舜过山”,因他而得名。

  舜是轩辕皇帝的八世孙,号虞氏,史称虞舜。相传舜的生母死得早,父亲瞽叟续弦,生下弟弟象。继母歧视舜,父亲毒打舜,但舜孝敬父母,辛勤劳作,美名远播。

  明君尧听说舜的事迹后,决定选他做女婿。《尚书·尧典》记载:“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结婚后,孝敬老人,善待乡邻。多年观察,多次考验之后,尧选定舜做继承人。

  舜当上首领后,定都于蒲坂,以孝治家,以德治国,以善聚民。以禹、后稷等人分掌政事。北方安定后,舜去南方巡猎。一天,他与随从驾着木船,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来到江阴申港地界后,看到江面越来越宽,再往东漂流,就是大海了。在水势比较平缓的地方,舜登岸巡游。

  舜的营地设在山坡上,山上树木茂密,鸟语花香。舜觉得这是一处风水宝地,登上高山,眺望四方。长江如练,芙蓉湖美,水边沃野,炊烟袅袅,茅屋林立,可谓江山如画人间如梦啊。舜开心地对众人说:“江南风光甚好,在这边休养一阵再赶路吧。”

  舜看到百姓饮用湖水、江水,不够卫生,便用自己改良优化过的井甃,修筑水井,让附近百姓能喝上甘甜干净的地下水。申港南边舜过山麓留有舜井,在江阴城区青果路旁有舜过井遗迹。临近江阴申港的武进焦溪古镇留有舜田、舜河,江阴长泾有东舜城的古迹,江阴文林有西舜城的遗址。《风土记》记载“舜曾居此,故名”。明代修撰江阴县志的张衮根据史书推断,舜有7个庶子散居各地,无锡和江阴接壤处也是舜的后人生活的地方。舜离开申港后,继续巡游南方。《史记》载:“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江阴申港附近的山、井、城、河以舜命名,表达人民对虞舜特别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虞舜历史功绩的肯定。申港街道文学协会近年编著的寻访申港文化系列丛书的封面勒口处,都写着“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的圣君虞舜,路过申港,留下了舜过山的美丽传说”,诉说着申港后人对虞舜的推崇与厚爱。

  吃水不忘挖井人,勤劳善良的申港人民,铭记着曾经造福申港的虞舜、季札、黄歇等古圣先贤。历史悠久的申港小镇,在当代,被誉为中国包装“硅谷”,孕育了能源领域世界领先的“远景科技集团”,又迎来了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这一方古老的热土,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奔向辉煌的明天。(吴长海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