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2021太湖人才峰会 > 正文

2021太湖人才峰会访谈篇——形胜江南 济济多士

2021

10/20

09:1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人才是下一个 “星辰大海”

杜江峰

  “几十年前,社会上有句顺口溜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如今,这种局面早已一去不复返,人才成了各行各业的‘香饽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杜江峰感叹道。他说,现在是人才最好的时代,也是科研报国最好的时代,希望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不仅要顺势而为,充分用好时代的舞台,更要奋发有为,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和看得见的工作成效回馈党和国家。

叶聪

  10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正在向更深处拓展。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表示“人才是下一个‘星辰大海’”,无锡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正激发高质量发展蓬勃动力。

任泽平

  人才流动又有何趋势?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研究中发现,人才在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明显,其中“95后”更倾向于都市圈。无锡地处长三角中部,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江峰看来,这里还有“太湖湾科创带”的黄金政策,有“奋斗者”号、“神威·太湖之光”等国之重器,有“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有利于持续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

  最好的环境 留给最好的大脑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吴志强曾做过一项有意思的调查,通过对全球38个人均专利最高的科创园区进行分析发现,每一园区的环境质量和创新成果是极其相关的。吴志强认为,从这一点来看,有山有水、风景宜人的无锡具备非常好的引才条件。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天然禀赋”,那么无锡一以贯之对人才的渴求则让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努力,“太湖湾科创带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诞生的”。

  “无锡要把最好的环境留给世界最好的大脑”,吴志强透露,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规划中,将把外部公共水岸留给老百姓和科学家,内部利用老工厂、老村庄和现有的新建城镇进行组合,兼顾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

郭盛

  “人才往往注重自己生活的环境,尤其是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创意型人才”,智联招聘CEO郭盛指出,除了自然环境,与人才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条件,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等,都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无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引才、留才的重要砝码。

  人才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翟斌

  疫情的发生让很多线下活动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人才招聘和人才服务工作也受到影响,在此形势下,“人才飞地”成为这两年的热词。“人才工作的成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有多少人到我的城市落户,而是以开放共赢的心态去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寻找合作的机会”,深圳人才集团总经理翟斌分享的“深圳理念”——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人才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在翟斌看来,人才不属于某一座城市,也不属于某个企业,如果把人才当作整个国家的资本来看,只有通过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体制的人才流动,才能真正把人才的资本属性、战略属性、政治属性发挥出来。

时玉舫

  “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欧洲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时玉舫看来,把城市联通,将人才资源共享,对国家发展和创新都大有裨益。今年,时玉舫还受聘为惠山区经济发展顾问,他表示,在太湖人才峰会上,看到有一些来自上海、广州的院士、专家都加入这样的行列,相信大区域、跨区域的一体化对于无锡乃至国家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

  (蔡佳 陈钰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