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聚焦党代会 > 特别报道 > 正文

必答题:现代产业新高地 产业筑基亮出发展最强“王牌”

2021

09/27

08:1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努力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

  要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构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中国第一工商名城。

——摘自党代会报告

  回望五年,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深刻印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位居全国万亿级城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34.9%和48.3%;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的企业数、上市公司市值均为全省第一。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是无锡发展最强的“王牌”。面向未来,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朝向“第一工商名城”梦想,更恢宏的产业图景期待着更浓墨重彩的落笔。

  补强延造,做大做强10条优势产业链

  先进制造业集群已露峥嵘。截至去年,无锡有9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优胜者名单出炉,无锡物联网集群以第二名的成绩入选首批15个集群之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党代会报告对产业链培育寄予厚望。

  针对党代会报告中“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吴燕代表表示,要进一步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机”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和“四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集成政策、集聚资源,着力提升产业集群能级,“力争10个重点集群今年全部超千亿元。”推动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她认为,锁定未来,无锡产业的爆发点在于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具体来说就要继续强化集成电路、高端软件、5G等基础产业的优势,做大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融合产业,育强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

  天江药业是我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材)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销售额保持每年近30%的增速,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陈盛君代表看来,传统药企通过创新一样可以实现量与质的跃迁,成为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隐形冠军、龙头企业,“自1992年创办以来,天江药业一直致力于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国家标准的制定,致力于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打造,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向临床服务延伸。”充分发挥企业原创首创的先发优势,全力领跑行业发展,关键要打造别人抢不走的撒手锏。

  培育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产业高地的不断崛起中,无锡实体经济充分显露出“底盘稳”“韧性强”的特质;把握全球产业趋势,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和选择则透视出一座城市的产业观和发展观。无锡的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指什么?党代会报告中点到了第三代半导体、量子技术、深海极地、氢能等领域。

  深海有很多的资源,但洋流、深度、盐度腐蚀等情况都制约着研究的开展。“这些年,七〇二所通过‘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的研发试水,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也让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深海领域的发展。”何春荣代表说。海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型的领域,涉及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生物制药等方面,无锡在这些领域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他强调,下一步应发挥无锡的产业优势,促进深海装备领域与相关联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将更多实验室技术溢出到市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当前,深海技术太湖实验室正争创国家级实验室,通过深海研发,联合全国多家科研院所不断促进无锡的科研力量向更高水平攀升,也与无锡的产业互相促进。”

  量子技术在无锡已有落地。4月22日,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无锡召开,首次亮相了国仪量子6款测控新品。据透露,这些新品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组件,其研发成功,标志着坐落在惠山的量子技术产业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据惠山区相关人士介绍,依托中科大院士团队的量子研发机构,惠山区组建了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并加紧建设量子感知产业园,在抢占量子技术应用领域和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制高点的同时,加速地区产业转型崛起,争创华东科创谷。

  扶大培优,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截至8月25日的数据显示,无锡市场主体已突破100万关口。从党代会报告里可以看出,着眼于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我市将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制定更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形成梯次培育的体系,“力争实现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关键,无锡已启动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无锡以32家之数位居全省第三。“小巨人”之一菲沃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坚认为,这些企业要么手握“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要么就是在生产流程把控上做到极致。能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除了核心技术加持,更需要有挑战者的精神不断深耕,“无锡企业有实业基因,创业者都偏于实干型的技术人才,对技术有追求,这是我们的优势。”他希望政府能够在金融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帮助企业跨越研发到市场化的“死亡地带”,让更多核心技术能够转化为市场能力。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无锡力争在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零的突破,赵长虹代表认为,只有核心技术和尖端人才,才能引领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要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最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目前,隆达与上海交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了多个研发创新平台,参与国家标准制订40余项,得到了多家国际主流航空制造商的认可和赞誉。除了战略定位,赵长虹也讲到了实操方法:对内,企业要建设稳定的体系,包括技术和操作人才队伍的培养,新型材料的试验生产;对外,市场培育、客户培养也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论述题

  制造业+服务业,共融共生

  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发展,打造中国第一工商名城,无锡的发展路线愈发清晰。党代会报告中强调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提出要依托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争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市。

  这让周震华代表倍感欣慰。今年8月,无锡发布相关文件,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并选定29家企业作为两业融合的试点企业,周震华所在的法尔胜就是其中之一。法尔胜不但售卖桥梁缆索等核心产品,更为客户提供绳索检测等服务,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利润空间,和客户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两业融合目前对许多企业而言比较陌生,但并非全新领域。”陈盛君代表表示。陈盛君所在的天江药业尽管尚未被列入试点范围,但两年前已尝试向更多服务延伸。天江打造“智慧药房”,把医院的信息系统和企业“云药房”系统连接起来,让更多医联体不但提高了医院调配药品的效率,对患者的服务也更加周到。

  让服务业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上述两位代表的意见一致:无锡有很扎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这为两业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强市,必然要重视科创,但除此之外,周震华还强调软环境的塑造,“城市有更好的现代服务环境,包括教育、就医、文化,才能更好留住高端人才,对外打出鲜亮的‘无锡名片’。”

  “中国的制造业‘埋头狂奔’了很多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周震华说。制造业重产品研发、服务业重服务沟通,在他看来,两业融合能够引导企业从更高站位制定发展战略。事实上,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其最终目标都是把相关产品做到极致,从而相互促进、共融共生。

  名词解释

  百企引航、千企升级

  “‘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旨在引导各类要素向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集聚,推动更多本土优质企业聚焦实业、深入主业、做强专业。”杨志清代表说。通过优化市场环境,打造100家根植无锡、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引航企业,推动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从粗放发展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转变,可更好地促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强健产业链,更深扎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产业发展来看,“百企引航”“千企升级”举措有利于打造产业集聚、高端发展新引擎,开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宽产业高效、集约发展新空间,推动无锡在产业强市方面行稳致远。

  链主企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要求,链主企业是否“强壮”,直接影响产业链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创新,也与是否能打造具有全国甚至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息息相关。罗宏伟代表认为,聚焦产业上中下游具有核心凝聚力的链主企业,要强化区域协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资源链,打造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平台,提升链主企业发展能级,持续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链主企业的“长电”就在全力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成后将联合国家及行业、地方等创新平台,广泛吸纳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加快创制产业技术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助力无锡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未来五年,无锡每年要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上市企业市值突破2万亿元,争创全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把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板块上市挂牌,壮大资本市场“无锡板块”;一方面推动提升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稳健经营,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整合上下游优质资源,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撰稿 高飞、崔欣润、朱雪霞、裘培兴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