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潮评 > 正文

探秘:一家小企业是怎么成为“隐形冠军”的?

2021

09/04

22:29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龙高飞 紫田/撰稿

  学校里的那些“学霸”,跟人称“隐形冠军”的企业,往往都有个特点——人狠话不多!

  “隐形冠军”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他定义了三个标准:

  1、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或国内前三;

  2、年收入低于50亿欧(约合接近人民币400亿元);

  3、知名度较低,罕为外界所知。

  照这个标准,我俚无锡6111家中小企业(2020年统计数据)中“隐形冠军”倒还真不少。

  2021年6月9日,首届“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榜单于上海隆重揭晓。上榜的十家企业中,无锡企业“江苏紫米”和“无锡日联科技”占据两席,深圳企业占了一半,这没啥好说的大家都服气,“无锡制造”的表现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有个很重要的“题外话”——担任本届评选的首席评审,正是“隐形冠军”概念提出者赫尔曼·西蒙教授,评选标准也是他的一套标准。

  201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编写的一本名为《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无锡卷)》的书中,无锡本土企业被收入23家“隐形冠军”。这23家只是写成报告的23个案例,肯定是重点,但并非全部。

  为什么不是全部,因为笔者花较长时间跟踪了一家民营小企业,它在12年的时间里,做到了非标智能设备行业的全国第一,更“可贵”的是它还是个无名之辈,完全符合那个德国人的三条标准。

  它的名字叫中卓智能,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发家史,你就能发现它怎样跨过每个中小企业发展都要遇到的三个关口。

  第一关:点对“科技树”

  前几年有个流行的段子,叫从西游记看职场团队建设,领导唐僧的作用非常关键,他牢牢把握着前进的大方向,而且信念坚定。

  2009年10月,在水泥厂干了9年的张志强和王昌虎买断工龄,凑了七八万块钱,招了五六个人,成立了无锡中卓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别的企业开发非标准化工业制造设备,说人话,就是为人家量身定做自动化生产线。

  这家初创的民营小企业缺钱、缺地方、缺人才。借不到钱不用说了,连生产场所也租不起,东借西借,最后在老东家水泥厂的破机修车间里暂避风雨。

  更难办的是招科技人员,登广告的钱没有,到人才市场了摊位费也不舍得出,看到人家摊位上投了简历的人,就尾随私聊……有个人答应来南泉的厂里面试,8路公交车坐到底后,打电话一联系,听说还要走走走,再也忍不住了——拜拜了您呐!

  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几个技术人才,第一单做什么东西成了决定成败的大问题。“唐僧”张志强看多了乡镇小厂的沉浮,它早已下定决心——只做外资企业订单。

  外资企业要求高,但规矩明、回血快,他知道自己是刚出壳的小鸟,经不起一点点风雨!

  他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一家做汽车配件的法资企业,把老板Peter请来了,尽管他们做好了外资企业要求很高的准备,但要求之高还是出乎全体员工(不到十人)的意料。

  Peter来后一看厂里的厕所,根本不谈什么生意,马上毫不客气地告辞了,他不相信厕所这么脏的厂子会做出高质量的东西来。这个谁也没想到的破绽,像当头一棍打得大家说不出话来。

  张志强亡羊补牢,花了大几千块钱把厕所重新装修一下,又把Peter请来,厕所通过了“验收”,生意的事经过商谈也相互确认了眼神——第一单拿下了法国人的汽车门锁装配线,难度不太大,60万元进账,公司所有人都高兴疯了。

  这家新生的民营小企业,选对了正确的突破口,迈出了攀登高峰的第一步。

  中卓智能装配车间

  2009年12月,中卓智能接到了位列世界五百强的一家意大利车灯生产商的制造设备项目,营收103万元,接着又接到雷诺、神龙等百万元级的几个大单,年销售额也从百万级到千万级。

  原来他们什么都做,渐感难以精专。现在张志强更强了,他跟团队形成了共识——专注于汽车照明系统生产设备的制造和研发。

  小厂只有点对了“科技树”,才有资格走上“冠军”的跑道。

  车间里正在装配调试的客户定制车灯生产线

  第二关:领着客户跑

  中卓智能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国内同行也在越做越大,怎样升维摆脱就成了事关江湖地位的关键问题。

  汽车照明系统制造设备的研发,中卓做得多了,早已庖丁解牛,他们渐渐看出了问题——即使是同一家车企的车灯,形状、功能、配置也是五花八门,前灯、后灯、高配、低配、卤素灯、疝气灯、LED灯、激光灯、矩阵灯、智能灯……生产一种就要定做一套流水线,这肯定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中卓智能对此进行了创新式研发。比如说原来的生产线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车灯,宽度有700毫米的、有1000毫米的……现在统一成700毫米宽,生产不同的车灯只要更换工装台即可,实现了非标中的标准化,自然是深受车灯生产商的欢迎,更是被同行学习模仿。

  生产线的标准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牵涉到成百上千个部件的重新布局、检测精度的改进等等,不是别人不想做,而是没有较深的技术积累做不来。

  技术总监蔡俊在介绍研发的多轴测试设备

  2012年前后,中卓智能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它再也不是那个唯客户马首是瞻的“乙方”,而是手里有技术储备、事先跟客户一起评估并优化项目的创新型企业,已经可以领着客户跑了。

  凭着这一着,它终于成为国内车灯智能化生产设备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头羊。2020年年销售1.2亿元,是第二名的3倍。

  记者很想知道中卓智能在全球这个细分领域的位置,王昌虎这样说:国外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专门的生产商,都是一些大公司捎带着做做,而且产销规模都不大。

  第三关:怎样留住人才

  小标题确实是俗了点,但肯定会戳中每个中小企业的痛点甚至泪点。

  笔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这家160人的小企业,研发人员占到三分之一。走进车间,连操作工都是大学本科生。

  中卓智能管理层对留住人才这个问题感触很深,同样经历过找不到人、留不住人、淘汰率高等等苦恼,而现在他们逐渐悟出了几个门道:

  一是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挖来的人才靠不住。中卓智能从2009年成立至今,培养了五批技术骨干,一批带一批。新招来的大学生全部到一线当电工、装配工,磨炼几年后,进入技术研发团队,有了技术又有其他必备的素质,再进入项目设计团队,那就要到接洽项目的一线去“领着客户跑”了。

  生产线上的大学生操作工

  二是要招本地或落户无锡的大学生。人才不是单一的聪明的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他们的“根”不在这里,家里照顾不到,怎么会安心留在这里?王昌虎笑着说,每年的开学前都是张志强到处找人解决员工子女上学的忙碌期。

  技术团队工作场景

  三是要用干事业的劲头感染人。有些人老说用股权激励等等办法留人,这不是根本的办法,钱不能换来人才的真心。熟悉张志强的人都知道,他只要听说研发用钱,从来不打咯顿,经费一甩就让人有惊喜。老板有做到行业一流的志气,更添打动科研人才的魅力。

  一位国家级科研院校的退休教授受聘于中卓,别的企业高薪挖他也不去,他说:“我这个年龄钱也够多了,有张总的支持,再干一两年,研发出一两个产品来。”他看重的是成就感,能站在行业的山顶研发出没人做过的产品,这是什么样的体验!

  中卓智能的外包团队在提供服务

  此文结束前,笔者还看到了开头那个德国人西蒙的一项统计数据:全球“隐形冠军”企业共2734个,其中德国有1307个,占了差不多一半,中国只有68个,但他预测:“可以想象,中国的隐形冠军数量将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里大幅增加。”

  德国人的统计数据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隐形冠军”是决定国家制造业是否强大的基石,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还任重道远。

  无锡遍地开花的中小企业有着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敏锐的市场意识、破釜沉舟的拼搏精神,更有政府的支持,相信他们中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隐形冠军”,笑看全球风云。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