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谈谈锡剧的传承振兴

2021

07/28

13:57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卢俊峰/撰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价值具有现实超越性,给予人民精神归属和价值获得感。

  作为为数不多的以城市名命名的剧种,锡剧艺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无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文化观念和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的时候,古老的锡剧艺术如何跟上时代?如何传承振兴?如何吸引青年人的眼球?这一切都离不开守正创新。

  锡剧艺术的发展需要多条腿走路,要不断探索锡剧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方式。

  树立“最好的传播是作品本身”的理念,坚持内容为先,不断满足时代的文化需求。

  一方面要重视经典剧目的传承传播、表现技法的代际传承。近两年来市文联实施了“名师带徒”计划,以“宗脉延传,承戏育人”为目标,促进锡剧事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

  另一方面还必须转化创新,致力于符合锡剧艺术规律的新剧目创作,创作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锡剧作品,赋予传统优秀锡剧艺术以新的时代内涵。

红色经典锡剧《沙家浜》演出照片

  今年上半年,市文联连续举办了两场戏曲名家讲座,邀请了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和昆曲名家赵津羽,走进“文艺大讲堂”讲授评弹、昆曲的传承创新。

  比如,昆曲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契机,全力以赴开展挖掘与修复传统经典的工作。

  昆曲现已成为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剧种之一,尤其是上海、苏州昆剧团近年在全国各地以传统经典为主的巡回演出应接不暇,所到之处皆因其精致典雅的表演获得盛赞。

  当下昆曲的爱好者已经越来越多,且有“年轻化、高知化”的特点。

  比如,苏州评弹跨界融合搞创作,将评弹说唱《幸福苏州人》与rap、街舞等流行文化元素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8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曲艺说唱《看今朝》反响强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媒体的关注。

  “苏州弹词”和“陕北说书”这两个地域特色鲜明而人文风格迥异的南北曲种进行了大胆的跨界融合和改革创新

  苏州评弹和陕北说书对唱,南腔串入北调,别致的编排组合、强烈的反差表现、创新的形式内容,不光征服了苏州评弹的老粉丝,也惊艳了更多的年轻观众。

  艺术是相通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通过对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的欣赏、研究、传播,可以触发锡剧艺术的灵感,互相借鉴、传承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对锡剧艺术来说,人才是根本,观众是基础。振兴锡剧艺术,除了要将传承人“请进来”,做好在创作、表演等艺术本体方面的工作之外,也要将观众“请进来”

锡剧《大先生》排练场景

  当前,流行文化遍地开花,但要接触传统艺术却不是随时随地,所以,要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必须主动走近他们,用他们熟悉的形式和媒介作为桥梁,采取多元化的展示手段,为其量身定制一些作品。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到锡剧的美,进而感兴趣、形成共鸣,再进而成为锡剧艺术的观众。

  锡剧普及不是生硬地让年轻人去看,需要在情境中寓教于乐,关键是产生互动。

  探索开展“锡剧体验式演出”,在剧场内专门开辟场地,还原传统科班情景,让观众可以走到锡剧演出的后台;同时可以提供画脸谱、穿戏服、学程式等活动,让观众走上前台,过一把表演锡剧的瘾。

原创锡剧《离歌》后台场景

  不断有新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加入,我们锡剧工作者才能有土壤,才能在这片土壤上使艺术不断精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使锡剧艺术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锡剧艺术的推陈出新,离不开院团的改革实践。要创新机制体制,出台切实的扶持措施和发展策略,尊重剧种艺术规律和院团个性特点,进行院团特色化管理,进一步解放艺术生产力。

  (作者系无锡市文联副主席)

  图片:高孝文、锡剧微信公众号、王泽伟陕北民歌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