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无锡“硬核科创”的下一个故事:区域协同创新 拥抱长三角一体化

2021

06/02

08:5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科创,长三角这个“DNA”愈发鲜明。5月27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由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共建的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在无锡签下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对于无锡来说,无疑打开了区域协同创新的新空间。

  科创,更是无锡的热词,是无锡未来发展的重音。对于创新,这座城市始终抱有开放心态,持续探索着各类协同创新的模式,许多科技协作之花成为产业发展之果。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的共建给了无锡科技业界更多的期待:多座城市能在产业协作上、在研发平台的共享上、在政策的打通和一体化互认上获得互补、合作,精锐的科创资源在城际间形成共鸣,共同打造硬核的驱动力。

  熟悉的名字 谋未来的生长

  湖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的太湖,湖岸线长约400公里,沿岸地区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人口集中、经济繁荣的江南福地。环太湖城市群经过了多年的错位式磨合,各有优势,并形成了高效的资源配置链条。

  面向未来,科创是谁都不想错过的关键词。

  合作各方,是熟悉的名字。这些太湖湾科创圈城市,在与无锡产业协同创新上早有合作渊源:上海嘉定是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城市之一,无锡的南山车联网小镇与嘉定签署了相关协议;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的宣城,其县级市郎溪是承接无锡产业转移的重要一翼;在去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无锡和周边的苏州、常州共同发布《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这恰体现长三角一体化的意义,产业协同创新不再是一个城市的事情,而是一个群落的事情。

  合作方向,是未来的生长。科创的重要性,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言而喻。去年,无锡正式发布了打造太湖湾科创带的规划。此次“环太湖科创圈”的正式签约,意味着打造“科创太湖”成为环太湖地区共同的目标。闻讯的科技业界喜看这一“升级”: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预示着未来城市间的合作范围更广、紧密度更粘连。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共同追求。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长三角以及环太湖城市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城市关系重构的总趋势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这是形成环太湖科创圈发展格局的最佳时期。目前科创方面的城市间仍有差距,通过创新联动提振一体化发展动能迫在眉睫。

  协同多元化 新模式待探索

  协同创新不是一个新话题,“坐标在无锡,协同在他处”的故事不少。

  这里有一则“一千平方米、一栋楼、一个生态圈”的故事。去年6月,上海观合医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无锡观合医学检验所在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正式开业并投入运营,这是2020年无锡(上海)科技合作洽谈会上引进无锡的一个项目。集研发与业务于一体的观合无锡项目,一期共租赁3221平方米,目前已经投资3000万元,引进人才40个,今年年底人才数量可以达到100人。去年年底营收3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1亿元。无论人才数量还是营收,都将实现倍数级增长。

  说起从上海到无锡的项目转移缘由,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企业招商部负责人李俊杰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无锡给出的体量足够有吸引力:上海公司仅有1000平方米,而无锡直接给了一栋楼。二是基于公司股东和阿斯利康的紧密合作,阿斯利康对生态圈企业在客户资源、金融支持等方面,都可以帮助其尽快实现商业化。同时,市区两级近两年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力度空前,也是吸引观合这类企业的重要原因。

  协同的力量不仅体现在项目的引育增长之上,也体现在技术的绵绵输出之中。今年3月,由无锡高新区与浙江大学工研院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正式启用,其产学研成果已引起其他板块的关注。“上周我们刚刚带队去浙大,和浙大科技园正在谈合作。”滨湖区科技局局长华兆哲认为,浙大之类的大学科技园更注重招引项目、成果转化,孵化有成长性的企业。此前,浙大科技园在浙江省内建了很多分支机构,了解到浙大科技园有到江苏建分园的设想后,滨湖区已多次组团前往,希望通过深入洽谈对接把科技园分园落到滨湖。

  环太湖科创圈共建,城市间的协同创新还有更多的模式探索。区域科创合作共赢也体现在城市主动打破地域限制,主动走出去建科创飞地,实现技术的转移以及管理创新的互动融合。自江阴高新区在上海张江建了无锡首家驻沪科创飞地后,此类飞地离岸孵化模式正在为多个板块追逐。与传统飞地不同,高校希望地方投钱到学校附近建一个飞地,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做基础研究,把项目孵化成熟后再回到当地。上海交大、浙大等和多个城市都有此类合作。最近滨湖区也在上海漕河泾看楼宇载体,准备建驻沪飞地。此外,区域内国家实验室的共建共享,也将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融合发展,进而联动提升这一区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找准发力点 贡献无锡力量

  环太湖科创圈中,产业链、创新链上的通力合作备受关注,各个城市各有所长,如何找准发力点强化合作的力量?在采访中,“无锡发力点”的答案还比较集中。

  人才。在板块招商部门人员的眼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环太湖科创圈的打造将有力突破时空距离限制,弥合区域之间人才、资源、要素融通的断点。“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无锡已经是国内第二梯队城市,但因起步晚,和第一梯队城市比在高端人才上还是比较紧缺。通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希望可以有更多包含人才、项目、载体建设等的一体化政策,让更多人才流入无锡。”李俊杰说。

  细分领域。从经济学角度讲,对方有势能才会产生合作的动机和欲望。“环太湖科创圈里的城市需要错位发展。”华兆哲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重视产业发展协同性这一问题。从产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都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但每个城市热门产业领域应有细分。比如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设计领域,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型药物研发服务外包、高端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医疗服务高端康养等领域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长三角城市中小企业中的呼声较高,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尚无力购置先进研发及检测设备和仪器,技术创新面临着得不到试验、检测等装备支撑的窘境。“企业科研有一定的排他性,大型仪器的共享度还不够。”有企业人士称,希望进一步打破区域界限,实现一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等科技资源的共享共用。

  无锡如何在环太湖科创圈协同联动中贡献无锡力量?无锡市科技局相关人士透露,太湖湾科创带是一大支撑,将加快空间及园区载体新一轮规划布局和政策研发制定。同时将持续强化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环太湖科创圈科技供给水平。此外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也将与环太湖城市群加强协作。

  科技创新既要抢抓机遇,更要久久为功。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创新要素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将更加高效地流动,将形成更加高效的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创新的新格局。(朱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