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聚焦2021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丨拥抱AI、大数据,“智技术”融出智慧未来

2021

05/21

08:3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5月2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在无锡举行。本次论坛以“新时代 智传播”为主题,采用“1 3”结构举办,即1场开幕式主论坛和3场分论坛。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与江苏省无锡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的智技术分论坛上,多位来自媒体、技术界的大咖,围绕“5G时代融合创新”主题,共同探讨新技术如何赋能智媒融合发展这一话题。

  拥抱AI、大数据,智技术融出智慧未来

  当下,我们迎来了一个拥抱新技术的智慧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算法为媒体带来了一场信息分发方式的革命。在这过程中,传统媒体如何保持主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梅剑平介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经在布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总台算法。

  “不管什么样的推荐逻辑,最先进的算法技术永远是引领未来信息分发的基础支撑,同时将我们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这些主流价值的导向,转化为可以计算的因子,融入算法中。”梅剑平说。通过用户行为搜集、内容标签体系、生成算法规则、建立算法系统、评估算法效果,总台已经建立了一套主流媒体的算法应用体系。然而,出于应用场景和数据搜集的局限,主流媒体的算法还在起步阶段。“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在算法应用上存在区别,我也希望能够和其他的主流媒体共同探讨,来探索出一条适用于主流媒体的算法。”梅剑平说。

  媒体融合、算法分发等一切技术的生成,最终目的在于传播,让更优质的内容更准确地触达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贯穿始终,大数据为主流媒体带来了“分布式传播”的新模式。事实上,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已经从一元IP向多元IP扩散。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祖希举例,通过对“冰冰大数据”的分析,关于央视主持人王冰冰的话题在多个平台传播,辐射效应明显。“这就是完成了IP泛化、影响力裂变的实际案例。”李祖平说。“分布式传播”让主流媒体拥有了渠道力。拥抱大数据和AI,主流媒体要积极感知“弱信号”的地带。“弱信号”可能是重要的谣言滋生地,也可能是重大社会事件的价值观引导区,在这些地带,及时输出有价值、有公信力的内容,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传播赋能,5G时代里,智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海量庞杂的数据,不仅让观众眼花缭乱,也为网络管理带来挑战,如何精准溯源?区块链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新思路。一条区块链上可以记录从业主体的转载、发布、下线的关键动作。“这种记录可以推进行业的自律和自觉,发挥融合传播数据的价值,以数据向行业赋能。”广播电视规划院网络研究所副所长常江说。

  在已有的智媒体应用中,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更能够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为历史影像修复提供了便利,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致敬经典,发现历史;在智能化交互中,一些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开始与人同步思考。积极拥抱AI、人工智能,让智技术融出智慧未来。

  为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无锡经验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也已经进入数字化赛道,在“智产业:‘重塑与构建’智媒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来自文化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传媒行业学者、企业家代表等齐聚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深入交流。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让电影生产更智能。“30多年前,无锡与央视合作建设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拍摄了不少经典影视作品;如今无锡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集群,无锡国家数字产业园已拥有15座科技影棚,成为以数字拍摄、科技制作为核心的中国重要制片基地”,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侯勇对无锡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全面概括,他希望未来无锡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影工业,探索高新影像创新,提升科技拍摄效能。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智能传播知易行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坦言,在智能化语境下,文化产业还面临着人机适配、技术融合、如何产业化等问题,在技术、产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发展理念等方面还要进一步理顺思路。

  如何进一步提升影视工业化水平、推动产业智能化纵深发展?华为中国政企传媒业务部总经理蒋中平给出了答案:“打破人、设备、结算机制对影视行业技术的制约,利用云、大数据、AI等技术打造影视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从而缩短影视生产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去年5月华为携手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共同成立了无锡数字影视联合创新中心,打造影视工业化创新服务模式,为影视行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无锡样本”。

  分论坛现场,滨湖区发布了“太湖湾科创带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10个产业项目在滨湖签约落地。在随后的两场圆桌对话上,业界大咖和学术大拿围绕“智能化驱动影视产业变革发展”“智能化视频传播畅想数字生活”两大主题畅所欲言,激荡思维火花。嘉宾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越来越深度参与电影拍摄和制作,短视频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在未来将会创造更多经济、文化价值。

  文化交流,扩大国际传播“朋友圈”

  世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是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昨天,“智文化·文明互鉴与文化传播”分论坛邀请到国际组织代表、国外媒体和技术专家以及熟悉中国文化的国际友好人士共同探讨文明传播的多种路径和创新表达方式,努力回答如何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明的交流互鉴,如何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中更好地体现中国智慧。

  每个国家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气质,世界文明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当今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所有文明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文明会占据主导地位,去统治其他文明。所有文明都有自身的价值,当它向多个方向开放的时候,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说,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从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等方面作出努力,推动不同文明之间在当下和未来和平共处,这对于世界的长期和平发展非常重要。

  各国之间在持续深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对方的文明,成为一个重要前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宁强认为,要欣赏不同的文明,应从儿童教育开始,帮助儿童建立自身的文化身份,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环境当中成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表示,灿烂丰富的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的一切支持,推动世界各地艺术家工作,做全球文化政策方面的报告,助力实现文化之间的对话。

  文明多样性是各国文化的多态表达,互联网带来传播方式的更迭,也为多样文明的传播带来便利。这一背景下,嘉宾们认为,更要学会分辨信息,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善用社交媒体。乌克兰籍主持人耶果表示,社交媒体可以跨文化找到一些知音,比如中国的一些小视频在海外很火;埃及网红穆小龙也会利用社交媒体让埃及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智文化分论坛上,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内容,让嘉宾们现场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无锡“千年大运河,融通汇天下”的文化魅力。现场,无锡籍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献上一支二胡曲《茉莉花》,让嘉宾们深切感受到二胡之乡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及对无锡的印象,嘉宾们都很有话说。宁强对灵山胜境印象深刻,他知道锡剧、热爱运河,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唤醒我们记忆的地方”。前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巴拓识特别喜欢无锡园林文化和江南建筑的风格,觉得这是一种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是心灵的休憩点,是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一个象征。他说,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文化的形式在不断演进中焕新。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